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公文范文> 正文

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9篇)

神洲文档网 发表于2023-05-04 13:55:04 本文已影响

篇一: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河北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整合优化科技资源力量

  遵循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规律,落实科技强国行动纲要,统筹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系统组织开展创新链布局,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平台支撑,切实提高技术源头供给能力。

  一、整合优化科技资源力量

  调整学科布局和研发布局,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落实国家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注重原始创新,跨学科、跨领域、跨单位组建高端创新团队和机构,推进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面向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需求,布局建设河北实验室,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互促进,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比重不断提高。加强基础学科建设,争取国家在河北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谋划建设优势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支持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科教联合体,推进科教资源优化重组、融合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瞄准传统优势产业迈向中高端的关键短板,打造链条相对完整、产业带动明显、创新能力较强的创新链。瞄准京津冀具有协作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对接京津创新资源,创新合作机制,打造若干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链。瞄准区块链、人工智能、机器人、合成生物等前沿产业领域,超前部署产业化研究,加快建设应用场景,形成自主可控、协同高效、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链。

  二、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瞄准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发展急需的重大科技项目,积极参与国家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瞄准重点产业发展和重大民生需求,在先进金属材料、输变电装备、太阳能光伏、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高端精细化工等领域攻克一批培育产业新优势的技术,在储能氢能、新型显示、现代通信等领域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在大数据、机器人、基因和生物医药、新发突发传染病等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瞄准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生物安全风险防控等领域重大需求,部署重大科技专项,实施科技示范工程,开展生物育种、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创新。

  三、积极打造协同创新高地

  规划建设雄安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加快建设雄安人才特区,积极推动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布局建设,建设国际人才社区,争创国家人才

  管理改革试验区、国际化科教新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试验区。加快建设中科院雄安创新研究院、雄安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水平研发机构,搭建国际一流创新平台,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与京津共同打造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对接京津创新资源,开展园区、基地、技术市场共建,规划建设一批高水平中试基地,共建一批科技园区,联合建设技术协作创新平台、孵化培育平台和成果转化产业基地,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与京津共同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开展创新型城市创建活动,实施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完善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政策,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创新活力和创新实力。

  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健全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研发机制,发挥企业家在创新中的关键作用,支持企业牵头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建创新联合体,组织面向市场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促进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加强国有企业研发考核,确保省属国有企业研发支出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落实国家激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更大力度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加大对企业研发财税、金融支持力度,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创新产品和服务。建立面向企业的人才导向机制,打通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人才通道,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科研人员离岗创业或到企业兼职兼薪,实施企业引才支持计划,引导各类人才向企业汇集。

  二、建立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机制

  发挥龙头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实施科技领军企业打造行动,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探索设立行业创新平台,打造一批引领产业技术创新方向的科技领军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提升”计划,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精准培育力度,完善后备培育库制度,做强培育服务机构,推动更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为科技领军企业,打造产业创新发展主力军。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政策,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提升计划,大力发展专业化国际化众创空间,打造科技企业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发展。

  三、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企业创新技术体系

  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立从产业中凝炼科学问题机制,打造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加快河北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改革发展,打造产业技术研发转化先导中心,提升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研发及成果转化能力。培育建立一批企业化运作的产业创新中心、行业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依托产业集群创办混合所有制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行业领军企业加强与省内外高校深度合作,建设以企业为需求主体、投资主体、管理主体和市场主体的新型校企研发平台。

  打造京津科技成果转化集中承载地

  发挥各类园区创新资源、创新主体集聚优势,加快培育国际化、专业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推进京津冀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打造“快转”主阵地。

  一、做强高能级科技成果转化载体

  加快雄安新区人工智能成果转化应用示范,推进河北·京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落地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做大做强国家高新区,鼓励石家庄、保定、唐山、承德、燕郊等国家高新区争比进位,推动沧州、衡水、张家口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支持邯郸、邢台创建国家高新区,在基础较好的市县布局建设一批省级高新区。加强园区合作共建,强化与国内外知名科技园区、企业总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一批合作园区,共建一批科技研发中心、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实施新场景应用示范工程,在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技术、生物技术、前沿新材料、氢

  能、冰雪产业等领域建设一批高含金量应用场景,吸引全球新技术成果首发首试。

  二、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支撑

  推进京津冀技术市场一体化,共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完善配套政策及利益共享机制,探索共同出资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大幅提高科技成果在河北孵化转化成效。推动河北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加快发展,打造国家技术转移河北(正定)中心,支持重点高校建设技术转移中心和大学科技园,大力发展评估、咨询、专利代理等专业化、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队伍,构建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加强标准、计量、专利建设,建设高标准技术市场和知识产权市场体系。

  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大力实施人才强冀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打造创新人才高地。

  一、加大创新人才引进力度

  坚持以人才引领产业、以产业集聚人才,持续推进“巨人计划”,加大院士后备人才培养力度,培育和引进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聚焦重点产业创新需求,绘制产业

  人才地图,构建产业人才数据库,研究制定人才需求、项目、资源和政策四张清单,精心筛选符合产业特色的领军人才,靶向招引高端人才项目落户,推动产业需求与人才供给精准匹配。发挥开发区主阵地作用,加强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协调联动,建立人才招引与项目招商同步考核、同步奖惩机制,强化招才引智内生动力。实施名校英才入冀工程,办好院士专家河北行、中国河北高层次人才交流会等引才活动,打造面向海内外的“冀才”品牌。

  二、打造高水平人才聚集平台

  坚持以平台引项目、聚人才,实现集约引才、高效聚才。规划建设集科技创新、创业孵化、金融配套、信息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争创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支持自贸试验区、高新区、经开区人才政策创新,推动建设一批汇聚高端人才的国别园、园中园,打造人才聚集局部高地。实施“引才飞地”计划,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一批产业研发中心,在国内外创新人才汇聚的城市创设创新孵化器、创新创业基地,加快集聚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引领科技前沿的领军人才。

  三、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

  完善各类人才工程计划,推动形成多领域、多层次人才成长梯队。加快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加大基础研究人才培育力度,培养一批青年科技人才。实施知识更新工程,聚焦经济

  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开展大规模继续教育活动,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实施技能提升行动,完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措施,促进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打造一批骨干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运用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模式,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健全促进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艰苦地区流动的政策机制。实施农村青年人才开发工程,培养农村青年拔尖人才,促进乡村人才振兴。

  四、健全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

  完善聚才引才用才机制,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坚持评聘分开改革方向,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渠道。探索弹性薪酬制度,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实行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全面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和汇聚力。全方位为科研人员松绑,拓展科研管理新体制、新路径。优化人才管理计划,建立科技人才潜心科研机制。创新人才交流合作机制,建立高端人才双聘制,探索人才编制管理新机制,吸引候鸟型人才来冀创新创业。推动科研机构建立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支持科研事业

  单位试行更灵活的编制、岗位、薪酬等管理制度,扩大科研院所、高校用编用人自主权。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倡导敬业、精益、专注、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完善试错容错纠错机制,广泛开展科学普及活动,加强青少年科学兴趣引导和培养,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坚持向改革创新要动力,深化科技与教育、产业、金融跨界融合,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化,实现创新要素融通发展,加快形成多主体协同、多要素联动、多领域互动的创新生态。

  一、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科技管理职能转变,整合财政科研投入,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提高全社会研发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加大前沿基础研究投入,探索非竞争性、竞争性“双轨制”科研经费投入机制,对事关国计民生、打基础利长远的创新领域,实行长周期稳定支持政策,设立从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到成果转化的一体化攻关项目和连续支持计划。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模式,探索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推行技术总师负责制,实行“军令状”“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给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推动项目、基地、资金、人才一体化配置。完善科技评价机制,建立自由探索

  型和任务导向型科技项目分类评价制度,健全非共识科技项目评价机制,探索实行基础研究长周期评价。深化科研院所改革,扩大科研自主权,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设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岗,提高科技产出效率。实施科教类事业单位区别化分类管理,支持公益类科研院所开展社会化服务。完善科研人员校企、院企共建双聘机制。创新科技成果市场定价、收益分配、产权管理、转化评价机制,带动国有资产确权、变更等相关领域改革,建立符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规律的市场定价机制和市场化的国有技术类无形资产协议转让制度。

  二、强化创新政策协调联动

  围绕创新链完善政策链,建立健全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体系,打造全链条、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科技政策与产业、财政、金融等政策有机衔接。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用于创新创业。引导金融机构为创新创业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区别化服务,加快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鼓励民间资本设立创投基金,发展“创投机构+众创空间”模式,推动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创联动。落实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实施知识产权创造提升工程,推动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持续增长。完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激励政策和市场运行体制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施专利导航工程,提升创新质量和效率。优化专利资助奖励政策和考核评价机制,更好保护和激励高价值专利,培育专利密集型产业。

  三、加强科技创新开放合作

  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与沿线国家共建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平台,支持跨国公司、研究机构在我省设立高水平研发机构。瞄准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内创新资源聚集区,引进一批重大战略性创新平台。积极推动国家高水平科研院所、央企科技资源与我省研发机构共享共用。

  科技创新重大工程

  科技创新重大工程

  1.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聚焦精品钢铁、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和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空间技术、量子信息等科技前沿领域,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2.科技领军企业培育。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质增量,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万家左右,培育形成100家科技领军企业。实施新兴创新主体引培行动,培育催生“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

  3.创新载体建设。推进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邯郸、衡水、沧州等创新型城市建设。推动国家高新区、经开区争创国内一流园区,鼓励省级高新区、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园区,在条件较好的县(市、区)布局建设一批省级高新区。建设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

  4.创新平台提升工程。在钢铁材料、生物医药、智能电网和电力装备、电子信息等领域启动建设河北实验室。引进一批重大战略性创新平台、对区域产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创新平台、面向市场应用的创新平台。培育一批新型校企研发平台,发展一批优势学科创新联合体。

  5.京津冀协同创新示范。全面加强与京津创新资源对接合作,重点打造一批引领型京津冀协同创新示范基地、平台,确保设区市全覆盖。

  6.创新人才双百工程。滚动实施巨人计划等系列人才计划,重点支持1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打造100个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

  7.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分类推进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完善县域科技创新体系,打造一批省级科技创新示范县。

  8.知识产权强企行动。加快知识产权创造体系建设,培育专利密集型产业,建设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推动“零专利”“零版权”“无商标”企业加快知识产权布局,打造一批知识产权强企。

  相关行业报告:

篇二: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结果(2021)的通知

  制定机关

  公布日期

  施行日期

  文号

  主题类别

  效力等级

  时效性

  2021.12.312021.12.31科学技术综合规定

  地方规范性文件

  现行有效

  正文: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结果(2021)的通知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

  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县域科技创新工作积极性,加快推进创新型河北建设,我省组织开展了2021年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现将《全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结果(2021)》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对标先进、查找不足,切实加强科技工作,推动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加快跃升。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12月31日

  全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结果(2021)

  根据《河北省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2019-2025年)》(冀政办字〔2019〕9号)要求,我省组织开展了2021年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工作,监测评价结果如下:

  一、总体情况

  (一)A类县(市、区)(共32个,以分数从高到低为序)。

  石家庄市鹿泉区、固安县、石家庄市新华区、玉田县、廊坊市安次区、石家庄市栾城区、黄骅市、曲周县、唐山市曹妃甸区、河间市、三河市、景县、保定市莲池区、石家庄市藁城区、石家庄市裕华区、定州市、衡水市冀州区、辛集市、石家庄市长安区、唐山市路北区、唐山市丰南区、衡水市桃城区、清河县、大厂回族自治县、成安县、邯郸市邯山区、元氏县、永清县、泊头市、枣强县、涿州市、正定县。

  (二)B类县(市、区)(共66个,以分数从高到低为序)。

  邯郸市肥乡区、迁安市、唐山市丰润区、高碑店市、任丘市、平泉市、秦皇岛市海港区、怀来县、霸州市、张家口市万全区、石家庄市桥西区、安平县、东光县、遵化市、武安市、张家口市桥西区、香河县、沧县、深州市、邯郸市永年区、磁县、南皮县、赵县、保定市徐水区、宁晋县、廊坊市广阳区、邢台市信都区、邯郸市复兴区、魏县、邯郸市丛台区、广平县、平乡县、大城县、安国市、威县、迁西县、文安县、唐山市路南区、滦南县、武强县、卢龙县、唐山市开平区、深泽县、武邑县、沧州市运河区、巨鹿县、保定市竞秀区、承德县、沙河市、临城县、盐山县、故城县、邯郸市峰峰矿区、保定市满城区、秦皇岛市山海关区、邢台市任泽区、临西县、张家口市宣化区、保定市清苑区、肃宁县、晋州市、献县、涿鹿县、滦州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馆陶县。

  (三)C类县(市、区)(共69个,以分数从高到低为序)。

  沧州市新华区、青县、海兴县、饶阳县、新乐市、乐亭县、鸡泽县、滦平县、昌黎县、丰宁满族自治县、隆尧县、承德市双滦区、邢台市襄都区、高阳县、雄县、井陉县、兴隆县、阜城县、定兴县、涉县、秦皇岛市北戴河区、临漳县、承德市双桥区、张家口市桥东区、行唐县、顺平县、南宫市、灵寿县、吴桥县、孟村回族自治县、唐山市古冶区、无极县、张家口市崇礼区、平山县、高邑县、博野县、石家庄市井陉矿区、新河县、张北县、大名县、宽城满族自治县、隆化县、邱县、容城县、柏乡县、秦皇岛市抚宁区、张家口市下花园区、蠡县、康保县、赞皇县、邢台市南和区、怀安县、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内丘县、阳原县、望都县、易县、安新县、尚义县、唐县、广宗县、沽源县、涞水县、青龙满族自治县、赤城县、蔚县、阜平县、涞源县、曲阳县。

  二、级别跃升情况

  (一)由B类跃升为A类的县(市、区)(共13个)。

  景县、衡水市冀州区、辛集市、唐山市路北区、唐山市丰南区、清河县、大厂回族自治县、成安县、元氏县、永清县、泊头市、枣强县、涿州市。

  (二)由C类跃升为B类的县(市、区)(共17个)。

  磁县、邢台市信都区、武强县、深泽县、临城县、盐山县、故城县、保定市满城区、邢台市任泽区、临西县、张家口市宣化区、肃宁县、晋州市、献县、涿鹿县、滦州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结束——

篇三: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王宝山在元氏县调研时指出

  推动县域科技创新跃升

  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暂无

  来源:《乡音》2020年第6期

  5月9日,省政协副主席王宝山率调研组就《河北省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2019-2025年)》落实情况到元氏县开展监督性专题调研。

  王宝山一行先后到河北尚华塑料科技有限公司、河北远征禾木药业有限公司进行调研,就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情况与企业负责同志深入交流。在元氏县科技大市场召开由县科技、发改、财政部门和部分中小型科技企业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了解落实《跃升计划》和推进创新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

  王宝山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切实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抓住创新机遇,培育创新主体,营造创新环境,解决企业创新创业创造中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加大人才交流合作,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努力推动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各级政协组织要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把握好协商式监督的性质定位,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双向发力,通过提案、社情民意、大会发言等多种形式建言献策,为提高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协智慧力量。(张建来)

篇四: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第36卷第1期2021年3月邢台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NGTAI

  UNIVERSITYVol.

  36,

  No.

  1Mar.

  2021邢台市县域科技创新跃升问题分析及提升路径研老高国辉(邢台学院,河北邢台054001)摘

  要:以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邢台市各县(市、区)为研究对象,根据河北省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

  划评价结果,结合调研结果,分析邢台市县域科技创新跃升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借鉴省内外成功经验,以提高邢

  台市县域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大创新投入、培育和发展创新主体、完善创新条件、提高创新产出水

  平和加强政府科技管理的实现路径,推动县域经济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关键词:科技创新跃升计划;评价分析;提升路径中图分类号:G30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658(2021)01-0038-06沙河市、宁晋县、隆尧县、平乡县等8个县

  一、邢台市县域科技创新跃升问题分析根据2019年度河北省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评价结果⑴,从创新投入、创新主体、创新条件、(市、区)的县域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

  的比重高于全省平均值,其他11个县(市、区)

  低于全省平均值(见图2);

  (3)县域企业创新

  创新产出、创新管理5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

  标对邢台市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总

  结邢台市县域科技创新跃升存在的突出问题,通

  过典型调研分析各类突出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投入较低且动力不足。邢台市各县(市、区)

  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值为0.

  42%

  ,远低于全省平均值0.

  69%

  ,

  19个县中仅清河县、沙河市、桥东区3个县

  (一)创新投入不足从2019年度评价结果来看,邢台市大部分

  (市、区)的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

  营业务收入的比重高于全省平均值,其他16个

  县(市、区)低于全省平均值。县域存在创新投入不足问题,主要表现为:(1)

  县域财政科技支出不高,且县域间差距较大。邢

  台市县域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平均值为1335万元,

  仅占全省平均值(2145万元)的62.

  20%

  ,比全

  省平均值低800万元比满分值县低8665万元,19个县(市、区)中仅宁晋县、沙河市、桥东

  区3个县(市、区)的地方财政科技支出高于全

  省平均值,其他15个县(市、区)均低于全省

  平均值(见图1);

  (2)县域财政科技支出占公

  共财政支出的比重不高。邢台市县域地方财政科

  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的平均值为0.

  55%

  ,

  图1邢台市各县(市、区)财政科技支出比全省平均值低0.

  66%

  ,

  19个县(市、区)中

  [收稿日期]2020-07-13[基金项目]邢台市科技局2019年课题: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19ZZ029;邢台市社科联2019年课题:邢台县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与提升路径研究?课题编号:XTSKFZ2019068.[作者简介]高国辉(1977-),男,河北保定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教学与研究.

  第1期高国辉:邢台市县域科技创新跃升问题分析及提升路径研究39地万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图2邢台市各县(市、区)财政科技支出

  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通过调研发现,邢台市县域创新投入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个别县(市、区)对县域科技

  创新跃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二是大部分县(市、区)财政收入不高,财政科技支出少,导致财政

  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较低;三是科技

  创新是一种高投入、高智力和高风险活动,企业

  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人才和风险承受能力,创

  新投入的动力不强。(二)创新主体数量较少从2019年度评价结果来看,邢台市县域创新

  主体数量普遍较少,主要表现为:(1)大部分县

  域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少。邢台市各县(市、区)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平均值为13.05家,仅占全省

  平均值(23.81家)的54.8%,

  19个县(市、区)中仅宁晋县、沙河市、桥东区3个县(市、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于全省平均值,其他

  16个县(市、区)低于全省平均值(见图3);

  (2)县域千家工商注册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

  的平均值为2.

  5家,占全省平均值(3.2家)的79.4%,

  19个县(市、区)中邢台县、临城县、宁晋县、柏乡县、新河县、临西县、南和县、威

  县8个县的县域千家工商注册企业中高新技术企

  业数量高于全省平均值,其他11个县(市、区)

  低于全省平均值;(3)县域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

  较少。邢台市各县(市、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数

  量平均值为259.7家,占全省平均值(350家)的74.0%,

  19个县(市、区)中仅沙河市、宁晋

  县、平乡县3个县(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

  高于平均值,其他16个县(市、区)低于全省平

  均值(见图4);

  (4)县域千家工商注册企业中科

  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平均值为43.

  92家,低于全省

  平均值52.

  22家,19个县(市、区)中临西县、临城县、柏乡县、邢台县、隆尧县、巨鹿县、新

  河县、沙河市8个县(市)的千家工商注册企业

  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高于全省平均值,其他11个县(市、区)低于全省平均值。■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邢台市各县平均值—河北省各县平均值5045444035302262425201531045O宁沙桥任南清南临隆巨威平柏新桥邢临广内晋河东县

  和河宫西尧鹿县乡乡河西台城宗丘县市

  区

  县

  县

  市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区

  县

  县

  县

  县

  图3邢台市各县(市、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家)邢台市各县平均值700667河北省各县平均值6005004634003913213503002200261100^0(M—沙桥河宁平乡临新任威临巨桥南隆内南柏广清邢市晋城河县宗河台县

  县

  县

  县

  西鹿东宫尧西丘县和乡

  县

  县

  县

  区

  市

  区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图4邢台市各县(市、区)科技型

  中小企业数量通过调研发现,县域创新主体数量较少的原

  因主要有:一是部分县(市、区)与高校和科研

  机构等其他创新主体的合作力度不够,产学研协

  40邢台学院学报第36卷同创新不足;二是部分县(市、区)对高新技术

  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和宣传力度不够,企业对政

  府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了解程度不高;三是

  普遍缺乏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服务机

  构,不利于有效降低企业创新的成本、风险,促

  进科技成果转化。(三)县域间创新条件差距较大从2019年度评价结果来看,邢台市大部分

  县(市、区)存在创新条件不强问题,主要表

  现为:(1)县域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数量整

  体较多,但县域之间差距较大。邢台市各县

  (市、区)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数量平均为

  4.

  32分,比全省平均值高3.94分,19个县中沙

  河市、宁晋县、桥东区、隆尧县、清河县、平乡

  县、巨鹿县、威县、任县10个县(市、区)的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数量评价得分高于全省平

  均值,其他9个县(市、区)低于全省平均分;(2)大部分县(市、区)省级以上创新园区、基地数量较少。邢台市各县(市、区)省级以

  上创新园区、基地数量得分平均值为1.84分,

  比全省平均值低2.

  30分,19个县中任县、平乡

  县、新河县、沙河市、巨鹿县5个县的省级以上

  创新园区、基地数量得分评价得分高于全省平均

  值,其他14个县(市、区)低于全省平均分值

  (见图5);

  (3)大部分县(市、区)省级以上

  创新创业服务机构数量较少。邢台市各县(市、区)省级以上创新创业服务机构数量平均分为3分,低于全省平均分3.41分,19个县中桥西

  区、沙河市、巨鹿县9个县(市、区)的省级以

  上创新创业服务机构数量评价得分高于全省平均

  值,其他10个县(市、区)低于全省平均分;

  (4)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较低。邢

  台市各县(市、区)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

  构比例平均值为7.11%,远低于全省平均值

  11.8%,

  19个县中清河县、沙河市、桥东区3个

  县(市、区)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

  的评价得分高于全省平均值,其他16个县(市、区)低于全省平均值(见图6)。^省级以上创新园区、基地(分)—邢台市各县平均值-----河北省各县平均值76654443332.32乡1.8100任平沙乡新柏临县县河河巨宁隆桥清邢临鹿晋尧东河台西乡城桥内南广威

  县

  市

  县

  县

  县

  区

  县

  县

  县

  县县西丘和宗县

  图5邢台市各县(市、区)省级以上

  创新园区、基地数量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

  邢台市各县平均值河北省各县平均值4035.713530252014.561577.11.8107.亠刃

  5.454.764.76414234.174...........................

  111壬理/7.150.000.00清沙桥桥南巨平南河河宁新柏临威隆宫鹿临东西县任邢广乡和县晋河乡城尧县市西

  台宗

  区

  区

  市

  县

  县

  县县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图6邢台市各县(市、区)规以上

  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通过调研发现,邢台市县域创新条件县域间

  差距较大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各县(市、区)鼓

  励企业建设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持政策力度、工作力度不同;二是各县(市、区)建设省级以

  上创新园区和创新基地的组织工作能力不同;三

  是各县(市、区)双创工作,加快培育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服务机构

  的推进力度不同;四是各县(市、区)之间引导

  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同。(四)农业产业化经营率整体较高,专利拥有

  量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较低从2019年度评价结果来看,邢台市各县

  (市、区)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和高新技

  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较低、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较

  高,主要表现为:(1)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

  第1期高国辉:邢台市县域科技创新跃升问题分析及提升路径研究41量整体较低。邢台市各县(市、区)万人有效

  发明专利拥有量平均值为1.2个/万人,占全省

  平均值(2.4个/万人)的60.3%,

  19个县

  (市、区)中仅邢台县1个县的万人有效发明

  专利拥有量高于全省平均值,其他18个县

  (市、区)低于全省平均值;(2)规上高新技

  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较低。邢

  台市各县(市、区)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平均值为18.7%,低

  于全省平均值22.3%,

  19个县中柏乡县、沙河

  市、桥西区、宁晋县4个县(市、区)的规上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高

  于全省平均值,其他15个县(市、区)低于

  全省平均值(见图7);

  (3)农业产业化经营率整体较高。邢台市各县(市、区)农业产业

  化经营率的平均值为62.4%,高于全省平均值

  60.5%,

  19个县(市、区)中沙河市、平乡

  县、南和县等16个县(市、区)的农业产业

  化经营率高于全省平均值,仅3个县(市、区)低于全省平均值。■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邢台市各县平均值—河北省各县平均值柏沙桥宁任临隆南临平巨新清内威桥广南邢乡河西晋县

  城尧宫西乡鹿河河丘县

  东宗和台县市

  区

  县

  县

  县

  市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区

  县

  县

  县

  图7邢台市各县(市、区)规上高新技术产业

  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通过调研发现,邢台市县域创新产出水平不

  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普遍缺乏知识产权服务机

  构,科技创新氛围不强;二是企业和个人科技创

  新的积极性不强,鼓励企业和个人等获取自主知

  识产权的支持力度不够;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普

  遍较少,且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较低,创新的效益不高。(五)科技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高从2019年度评价结果来看,邢台市各县

  (市、区)创新管理得分不高,需进一步提高创新

  管理水平,主要表现为:(1)科技管理机构情况

  得分不高。邢台市县域科技管理机构评价的平均

  分为2.

  11分,比全省平均值低2.

  85分,19个县

  (市、区)中沙河市、桥西区、邢台县、清河县和

  宁晋县5个县得分高于全省平均值,其他14个县

  (市、区)低于全省平均值;(2)争取上级支持

  与奖励得分不高。邢台市县域争取上级支持与奖

  励评价的平均分为2.

  40分,比全省平均值低2.

  46分,19个县(市、区)中的广宗县、任县和隆尧

  县等10个县(市、区)评价得分低于全省平均

  值,其他9个县(市、区)高于全省平均值;(3)科技管理创新情况得分不高。邢台市县域科

  技管理创新情况评价的平均分为1.

  57分,比全省

  平均值低1.86分,19个县(市、区)中宁晋县、清河县、沙河市、邢台县4个县(市、区)评价

  得分高于全省平均值,其他15个县(市、区)低

  于全省平均值。通过调研发现,邢台市县域创新管理得分不

  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缺乏科技工作的顶层设

  计,科技管理的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需进一步加

  强;二是科技创新服务链条不完善,科技成果转

  化率较低;三是急需加强与上级科技管理部门的沟通指导,最大限度争取省、国家资金、政策

  支持。整体而言,从一级指标来看,邢台市各县

  (市、区)的创新条件、创新产出指标值相对较

  高,而创新投入、创新主体、创新管理指标值较

  低;从二级指标来看,邢台市各县(市、区)的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农业产业化经营率两个

  指标高于全省平均值,而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

  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

  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规上工业企业建立

  研发机构比例、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等15个指标低

  于全省平均值(见图8)。

  42邢台学院学报第36卷地地出规高千科千省省规万方方占上新家技家级省级规农科争上人点财财主型以级以上业技取财工有规政政营工技工术商中型工上以上高产管上政技业效上科科业业企注小中商科上创新业理级支术企发工技技务册企小注册技创新构明业技化机支出企术经构持支的支收企业数业数企业企园创比业专增产营情与出比出入经量量业数业企创新占的费

  中量数业新区业例建立利加业率

  况重

  奖

  公比高

  量

  中平科台、服研拥值共基务发有比增励

  重支

  新

  技

  地重加

  机机量构

  值

  图8邢台市平均值/全省平均值(%)二、邢台市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分析根据邢台市县域科技创新跃升存在的突出问

  题,结合调研结果分析,借鉴省内外县域科技创

  新能力提升的成功经验,以提高邢台市县域科技

  创新能力为目标,以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为重

  点,研究提出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搭建互联网+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和构建区域科技创

  新生态的实现路径,推动县域经济创新发展、绿

  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一)邢台市县域科技创新体系分类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涉及经济和科技两个方

  面⑵,根据邢台市县域经济实力(2019年财政收

  入)由弱到强和科技创新能力(2019年科创能力

  评估得分)由低到高两个维度,以各县2019年财

  政收入中位数为横坐标原点,以2019年科创能力

  评估B等最低分60为纵坐标原点,绘制邢台市县

  域科技创新体系分类矩阵图(见图9)。2019年各县科创能力评估得分-科技经济科技经济彗县宁晋县

  -转化型融合剂?邢台县“沙河市?

  柏乡电』勢農桥西区■南宫市隆尧县

  南和县bar-

  桥东区■?-

  广宗县?内丘县

  -科技能%科技能力

  "提升型,提■升犁1Illi

  2311121314151611192019年各县财政收入(单位:亿元)

  强图9邢台市县域科技创新体系分类矩阵图由图可以看出,广宗县、南宫市、柏乡县、任县、临西县、新河县、巨鹿县、临城县、平乡

  县9个县位于科技经济综合实力较弱的科技经济

  提升型象限,内丘县、南和县、桥东区、隆尧县、威县、桥西区等6个县位于科技实力弱、经济实

  力略强的科技能力提升型象限,沙河市、宁晋县、清河县3个县位于科技经济综合实力较强的科技

  经济融合型象限。因此,应充分考虑并针对不同

  类型特点,协调统筹推进邢台市县域科技创新跃

  升及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二)

  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强化县域科

  技创新跃升的资金保障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强化县域科技创

  新跃升的资金保障,是科技经济提升型、科技经

  济转化型县加快实现科技创新跃升工作的重要着

  力点。投入是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的重要基础

  和保障⑶。创新投入包括财政科技支出和企业创

  新支出,应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

  主体、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科

  技投入机制,为实施科技创新跃升计划提供资金

  保障,具体对策建议:(1)将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所需资金纳入县财政预算,逐年提高财政科技支

  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重点支持、奖励高层

  次人才贡献、有效发明专利、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升,以及省级以上创新园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2)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

  构合作建立高新技术企业风险补偿金,提高高新

  技术企业创新投入的积极性;(3)构建企业融资

  平台,打造集政策、产品、中介、信息服务于一k

  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吸引国内外信托、担保、创投、私募股权等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缓解企

  业创新投入融资难题。(三)

  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促进创新主体量质

  提升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促进创新主体量质提升,

  是科技经济提升型、科技能力提升型县加快实现

  科技创新跃升的重要途径。企业是科技创新活动

  的主要承担者⑷,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

  业是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应以新技术、新

  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战略重点,进一步改善

  政策环境和发展环境,促进创新主体量质提升。

  第1期高国辉:邢台市县域科技创新跃升问题分析及提升路径研究43具体对策建议:(1)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对创新

  要素聚集、创新创业活动开展等科技创新的政策

  支持力度,培育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强政策

  在政府官网、招商推介、主流媒体的宣传力度,引进更多高新技术企业;(2)改善发展环境,培

  育、引进一批知识产权、科技信息、科技企业孵

  化器等高新技术企业服务机构,推动科技型中小

  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主体量质提升。(四)

  加大组织工作力度,促进创新平台提档

  升级创新条件是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创新园区、创新基地科技孵化器等创新平台,应进一步加强

  引导、组织和推进力度,积极推动以产学研为重

  点的多主体协同创新和以京津冀为重点的跨区域

  协同创新,大幅度增加邢台市县域创新载体,具

  体对策建议:(1)加大政策支持和工作指导,依

  托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引导行业企业与国内外高

  校等科研院所合作,共建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

  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科创云平台等新型研发

  机构,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的通道;(2)进一

  步加大组织工作力度,实施农业科技园提档升级

  工程,争创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3)加快推进

  双创工作,聚焦新兴产业发展,围绕产业链布局

  创新链,加快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产业技术联盟等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五)

  构建科技成果服务体系,提高科技创新

  产出构建科技成果服务体系,提高科技创新产出,是科技经济转化型、科技经济融合型县实现创新

  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科技创新产出是

  科技创新的主要目的,应加大发展和培育力度,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科

  技创新产出,具体对策建议:(1)构建科技创新

  成果转化平台,整合企业、市场、政府、高校和

  科研院所以及信息机构等资源,实现人才、技术、产品等供求双方对接;(2)加快发展专业科技服

  务机构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综合服务机构,加强

  技术经理人、技术经纪人等技术转移转化人才培

  养,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能力;(3)组织

  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等

  科技机构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完善科技管理体系(六),提高科技管理水平政府科技管理是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重

  要保障,应进一步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完善科技

  管理体系,促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迅速跃升,具

  体对策建议:(1)强化县域科技创新的工作组织

  保障。成立以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科技创新工作

  领导小组,建立定期研究推进科技创新的工作机

  制,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谋划、协调和督导,强化政策落实落地;(2)加强邢台市区域创新发

  展的顶层设计,明确邢台市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各县应制定科技创新跃升

  行动方案、工作计划、责任分工,强力抓好落实。

  同时,加快县域科技管理制度创新,完善科技创

  新环境。参考文献:[1]

  河北省科技厅.河北省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评价结果

  [EB/OL].

  (202-

  04)

  [202-

  0-

  06],

  https://kjt.

  he-

  bei.

  gov.

  cn/www/ztzllb/206817/sy80/index.

  html.[2]

  孔慧珍,陈振鹫,薛景梅.基于科技与经济融合特征的河

  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模型构建[J].河北科技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20(01)

  :

  15-23.[3]

  闫文,孙胜显,王静等.河北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研

  究[J].科技经济市场,2020(04):126-127.[4]

  王璐丹.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缘何实现跃升[N].河北日

  报,2019-12-24(002).(责任编辑:闫峰)

篇五: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承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承德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承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1.12.29?

  【字

  号】承市政办字〔2021〕125号

  【施行日期】2021.12.2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

  正文

  承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承德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自治县人民政府,承德高新区、御道口牧场管理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承德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已经市政府第十五届第七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承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29日

  承德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自立自强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强市、魅力承德”建设,根据《河北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承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承德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8-2030年)》,制定本规划。

  一、立足新发展阶段,奋力开启创新型承德建设新征程

  (一)基础形势

  “十三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大力实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和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1〕,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科技综合水平持续提升,创新创业生态不断优化,创新载体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创新引领发展新格局加速形成。2019年,全省首个全域性国家级创新发展示范平台——承德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2〕获国务院批复建设。滦平县和承德县建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丰宁县和滦平县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获批建设并通过中期评估,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实现了县域全覆盖。河钢集团承钢公司建成世界首条亚熔盐法清洁提钒生产线,部级科技重大专项争列工作实现零的突破。“十三五”期间,全市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由25家、587家分别增长到221家和2150家,实现了倍数级跃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5%;省级研发平台由41家增加到100家,全市专业技术人才达到13.9万人;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由5.1亿元增长到21.87亿元,投入强度由0.59%增长到1.41%;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0.7件增长到1.82件,技术合同成交额由0.03亿元增长到20.8亿元;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695项,投入财政资金2.57亿元,获省级科技奖励25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由争创进入全面建设阶段,省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支持承德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若干政策措施》,我市构建了“1+9+N”科技创新政策〔3〕支持体系,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得以积极释放,区域创新创业生态日趋优化。

  “十四五”时期,承德仍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际看,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催生出许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承德实现换道超车带来契机。同时,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际经贸摩擦、传染病防控、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对科技发展提出挑战。从国内看,创新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高质量发展对高水平

  科技自立自强需求显著增加,必须深刻认识科技创新工作在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和新要求,要积极适应形势变化,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定走出一条加快实现承德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同时,“双碳”〔4〕战略被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承德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承载着探索和打造城市群水源涵养功能区可持续发展典范的职责使命。

  对标省内各市,我市科技创新还存在明显差距。一是科技创新资源基础薄弱,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二是高层级创新平台少,高新区创新能级不高,承载带动能力不强。三是科技型企业量小质低,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后劲不足。四是创新人才引进培育滞后,科技领军人才短缺,高层次创新团队匮乏。五是创新体制机制不活,创新要素集聚度不高,创新创业生态仍需进一步优化。六是创新示范区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尚未凸显,梯度解决方案不够科学完备,典型案例成熟度仍需凝练提高。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承德时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市对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按照“四个面向”〔5〕要求,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定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冀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全域推进科技创新,全链融合统筹发展,全面提升创新能效,着力构建技术创新、人才引育、政策激励的支撑体系,努力打造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强市、魅力承德”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三)基本原则

  坚持示范引领,厚植发展潜能。聚焦建设承德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

  区,着力提升水源涵养能力,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增强区域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能力。

  坚持双链融合,引领创新发展。聚焦“3+3”主导产业〔6〕,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形成双链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培育数字产业发展新优势。

  坚持企业主导,提升创新能力。强化科技型企业培育,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快构建产学研用融合、上中下游衔接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市场主体创新能力。

  坚持开放协同,积极融入京津。构建科技开放合作新格局,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推进京津承协同创新向纵深发展,提升创新资源承载能力和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承接能力。

  坚持双轮驱动,激发创新活力。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加快科技管理职能转变,加速“放管服”改革,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分配激励机制,优化创新发展环境。

  (四)发展思路

  以高质量建设承德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引领,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为主线,立足“三区两城”〔7〕发展定位,突出“两线两区”〔8〕重点示范项目布局,大力实施“七大科技工程”〔9〕。着力打造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承德模式”,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着力提升高新区(园区)创新创业能级水平,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着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3+3”主导产业补链延链强链。着力推动创新平台量质双升,持续提高创新承载能力。着力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着力创新人才引育机制,吸引高端人才向承德集聚。着力提升协同创新能力,积极融入京津冀创新发展大局。着力提升科技治理能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五)主要目标

  到2025年,以承德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引领的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加速形成,区域综合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创新型承德建设实现新突破。

  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承德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可持续发展承德模式在国内外得到复制推广。全社会研发投入水平进一步提高,高新区等创新高地聚集效应进一步加强。

  创新引领发展水平达到新高度。省级研发平台源头创新供给能力持续提升,“国”字号创新平台创建获突破性进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数量质量双提升,科技领军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创新创业人才队伍迈上新层次。科技领军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高端创新创业团队等规模和质量同步提升,建成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和创新活力的创新创业人才集聚高地。

  科技创新创业生态实现新优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政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机制更加完善。

  展望2035年,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承德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后发优势进一步凸显,可持续发展的承德经验、承德模式在全国乃至全球得到更广泛复制推广,区域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实现新跨越。

  “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主要指标

  类

  指标

  202指

  别

  年

  完成值

  2025年

  标

  目标值

  属性

  年

  1.全社会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增长率

  21.87(%)

  亿元

  预均增长

  期性

  预

  创

  2.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新

  重(%)

  0.2期性

  预

  0.531.5期性

  预

  0.91.5期性

  预实力

  3.每万人口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数(件)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5.科技领军企业(家)

  创新

  主体

  6.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

  5期性

  预

  221300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

  7.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家)

  2150250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

  15.3创新

  9.技术合同成交总额(亿元)

  支撑

  10.省级以上研发平台数量(家)

  业增加值比重(%)

  19.520.30期性

  10155预

  期性

  创

  预新

  11.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

  环境

  二、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高质量推进创新示范区建设

  (一)打造创新引领可持续发展“主引擎”

  坚持国际视野、国家意志、地方实践,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配置创新资源、集聚创新要素,重塑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聚焦新时期新阶段新任务和地区特色资源禀赋及现实需求,强化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攻坚力量,塑造创新引领型产业新优势。汇聚国内省内市内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组建河北承德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建设承德国家可持续发展创新服务中心,搭建政府、院校、企业创新合作桥梁,畅通可持续发展堵点、断点,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创新服务平台。

  (二)筑牢破解可持续发展瓶颈“主阵地”

  针对水源涵养功能不稳固、产业重构升级缓慢等制约可持续发展瓶颈问题,系统集成应用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综合治理、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等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实施水源涵养能力提升、主导产业转型培育、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低碳绿色循环发展、创新驱动能力提升“五大行动”,通过重大行动、重大平台、重点工程及项目群组的相互配合,形成自上而下、点线面结合的工作推进合力,培树打造生态系统功能提升、低碳绿色循环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探索形成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水源涵养功能提升和民生福祉改善系统解决方案。

  (三)畅通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主渠道”

  构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政策支持保障体系,积极推动政策先行先

  12期性

  试,强化国家和省、市支持政策落地落实。建立“需求牵引、政府引导、市场配置、多方参与”的良性机制,健全“定期会商调度、专家决策咨询、公众广泛参与”和“重点项目共商、推进难题共解、示范典型共树、建设成果共享、重点项目联创联建”机制。积极深化科技管理、生态建设、乡村振兴等制度性创新。面向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需求,协调调动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资源,搭建技术集成应用载体,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探索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新模式。

  (四)唱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主旋律”

  紧扣城市群水源涵养功能区示范主题,围绕“两线两区”重点示范项目布局,持续培树塞罕坝及其周边地区生态建设和防灾减灾、钒钛资源清洁高效利用、风光储氢一体化、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立体设施农业发展等可持续发展样板和典型模式,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标杆和京津冀城市群水源涵养功能区可持续发展的典范,为全球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中国经验、承德模式。谋划举办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等活动,广泛汇聚国内外创新资源要素,探索交流可持续发展创新路径模式,宣传推介可持续发展承德模式,打造区域性、品牌化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提升承德创新示范区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创新示范区宣传,融合媒体资源,持续跟进创新示范区建设过程,常态化、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建设成果,向国际社会讲好承德故事,发出中国声音。

  专栏一:创新示范区引领工程

  1.实施可持续发展重点示范项目。组织实施可持续重点示范项目,开展“水源涵养能力提升、主导产业转型培育、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低碳绿色循环发展、创新驱动能力提升”五大行动,到2025年,组织实施可持续重点示范和创新示范区建设科技专项项目200项以上。

  2.建设可持续发展核心创新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可持续发展创新中心建设。按照“总院+分院”思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3.建设可持续发展示范县(市、区)。聚焦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探索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体系,深入开展技术攻关和试验示范,催生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打造可持续发展县域典型样板。

  4.打造可持续发展典型模式。在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综合治理、塞罕坝及其周边地区生态建设和防灾减灾、钒钛资源清洁高效利用、低碳绿色循环发展、风光储氢一体化、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立体设施农业发展等领域,打造可持续发展样板和典型模式20个以上。

  5.培树打造可持续发展承德品牌。谋划举办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可持续发展宣传月、创新示范区建设成果展、实践探索报告会等区域性、品牌化、常态化的可持续发展主题活动,搭建创新示范区建设成果展示中心等交流合作平台,培树打造宣传推介可持续发展的承德品牌。

  三、实施科技强市行动,培植区域创新发展新优势

  (一)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重点围绕“3+3”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产业技术创新瓶颈和短板,排查梳理制约主导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核心技术难题,建立技术攻关清单和技术成果“储备池”,加强科技创新项目储备。探索实行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设榜、揭榜、评榜、奖榜全链条“揭榜挂帅”〔10〕机制,吸引国内优秀人才和高端创新团队参与破解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积极构建现代产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突破一批制约产业绿色发展的核心技术,研发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形成一批绿色生产新工艺,转化应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二)赋能优势产业迈向高精尖

  文旅康养体育产业。以建设国际生态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突出六大精品旅游度假区建设,深入推进文化旅游和科技融合,应用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挖掘承德文化旅游资源,开展“云、网、端”融合的智慧服务技术研究,开发数字化体验产品,推动全市文化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

  展,提升智慧化服务水平和游客体验质量。支持医疗康养模式创新,促进文化旅游资源、医疗康养与京津等地医疗康养资源融合发展。支持雪上(冰上)运动装备、基于VR和AR技术〔11〕的虚拟冰雪娱乐产品、冰雪器材产业发展急需的新材料开发,推动“产业+旅游”融合,培育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新业态。

  钒钛新材料产业。以打造“中国钒谷”为目标,围绕钒钛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支持钒钛行业龙头企业在提升钒钛新材料产业能级上发挥引领作用。超前布局用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急需的钒钛产品、中间合金的研发,提升产业价值链,推进产业高端化。加快钒钛磁铁矿多组份分级采选技术和综合利用工艺、变革性短流程钒钛新材料清洁生产、含钒特种锂电池制造等关键技术开发。突破一批钒钛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一批尖端产品,支撑钒钛新材料制造基地和以钒钛新材料为基材的高端钒钛装备制造基地技术创新。

  清洁能源产业。强化科技创新支撑绿色低碳发展,聚焦“双碳”目标和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发电基地建设,加大风电、光伏发电保障性关键共性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等攻关力度,推动能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强风、光、水等新能源产品设计、制造和应用推广,攻克大规模供需互动、储能和并网关键技术,推进钒电池储能技术的深度研发和示范应用。提升新能源装备和工艺的融合以及自动化生产技术水平,构建“发、储、用、造”四位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探索能源产业发展新路径,加快助推抽水蓄能电站、绿电制氢项目。支持森林、草原等固碳增汇技术研究与推广,努力打造“中国绿氢谷”,力争在“双碳”目标上实现率先突破。

  (三)引领新兴产业驶入快车道

  绿色食品及生物医药产业。围绕京津绿色优质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强化创新支撑。支持开展现代养殖、生态循环等共性关键技术、农产品营养品质分析和功能挖掘等技术创新,开发功能食品、休闲保健、药食同源等中高端产品。支持都市农业、休闲农业、种子农业、体验农业等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强化生物医药健

  康产业创新,支持医药龙头企业加强中药制剂创新,开发中药饮片、植物药提取、中成药、现代中药制剂等中高端医药产品,提升行业引领能力,向科技领军企业发展。实施中药材优育示范,支持热河黄芩、北柴胡、北苍术、金莲花等道地优势中药材在仿野生栽培、功能成分提取等方面加强研究。鼓励开展疗效确切、临床急需的仿制药研发和生物技术药物研发。支持融合临床数据、影像学诊断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推动智慧医疗加快发展,提升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和技术水平,筑牢重大疫病防控基础科技防线。

  大数据产业。围绕打造“京北数谷”目标,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方向,在数据存储、挖掘、清洗、分析、应用和云计算全流程产业链上强化科技支撑,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推进存储应用一体化发展,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培育大数据产业创新增长极。推动大数据在工业、农业、服务业和民生等领域的示范应用。支持承德高新区、承德县发展大数据产业集群,支持丰宁、围场坝上建设绿色数据中心,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和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数据与智能感知)示范基地发挥基础作用,加强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打造数字孪生技术〔12〕应用新模式,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

  特色智能制造产业。围绕打造北方“仪器仪表城”目标,支持智能制造骨干企业开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铷基磁流体发电、高端智能测控装备及仪表、大吨位玻璃电熔炉、智能输送及仓储物流装备等战略性产品和关键性工艺研发攻关。布局传感器、无人机、3D打印技术和装备研发,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一批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成套设备,抢占产业技术高端。支持开发智能控制系统、智能设备等,打造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推动特色制造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发展。

  (四)筑牢民生安全健康新保障

  持续推进慢性病、地方病等疾病诊疗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医疗健康领域技术及

  产品研究,提升老年人、青少年、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提高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和技术水平。围绕我市生物安全、食品药品安全、自然灾害防治、生产安全、消防安全、社会安全和应急管理等领域的重大科技需求,开展公共安全综合保障与应急处置关键环节的核心技术研究。加强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等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与应用示范,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专栏二:创新发展科技支撑工程

  1.文化旅游领域。支持文旅资源数据挖掘、高效存储、数据提取、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关键技术开发,推动信息技术在旅游管理、服务、营销方面的应用;支持全域性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提升智能化水平。

  2.钒钛新材料领域。开展钒钛磁铁矿采选综合利用、矿冶炼、有价元素提取等新技术开发;含钒特种锂电池、钒微合金钢以及钒、钼中间合金、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钒、钛系列产品的研发;争创国家级钒钛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提升钒钛产业整体创新能力。

  3.绿色食品领域。实施绿色食品产业延链工程。围绕绿色果蔬、食用菌、马铃薯等优势产业领域,建优农业生产基地,重点支持山楂功能性食品、马铃薯全粉、食用菌、菊苣深加工综合开发,打造一批农业科技龙头园区。

  4.智能装备领域。支持智能输送设备、高端智能测控装备、仪器仪表、节能环保装备等优势特色产品升级;支持基于互联网+装备制造云服务系统开发及应用,提高智能制造产业智能化水平。

  5.大数据领域。重点支持大数据、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软硬件产品的开发利用;支持绿色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建设,推动大数据产业与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绿色食品等产业融合。

  6.清洁能源领域。支持开发大功率风机、风能热利用、风电制氢、超长叶片、大型结构件等关键部件设计制作技术;引进集成高性能太阳能集热器、群控并网接入等光伏利

  用关键设备和关键技术,开展面向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的先进电力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新型应用装备及产品;探索“清洁能源+钒储能+大数据+绿电入网”融合发展模式,推进“风光储氢一体化”发展。

  7.民生保障和公共安全领域。支持开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诊疗技术和策略研究,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支持危险化学品、矿山、重大工程施工、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化工园区、消防安全等重点领域安全和应急救援技术及装备研发,提高安全生产和应急装备现代化水平。

  四、强化科技创新基础,提升区域自主创新水平

  (一)统筹布局创新研发平台

  面向承德产业发展重大技术需求,统筹布局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推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集成配套有机衔接,为提高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供有力支撑。围绕“3+3”主导产业培育建设一批省级创新研发平台,引导钒钛、马铃薯、食用菌、中药材等产业高新技术企业搭建“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研究院”相互衔接的创新平台体系。支持钒钛行业骨干企业,整合钒钛领域上下游产业链优势资源,联合产学研用各领域单位共同争创国家级钒钛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发展一批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和用人机制灵活的新型研发机构。

  (二)大力建设创新服务机构

  发挥科研院所、产业龙头企业、社会化组织等社会力量的创新主力军作用,建设一批便利化、专业化、开放式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推进创新创业载体精细化发展,建设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提高科技情报搜集能力。强化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中小企业主导创新、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化的创新集群。面向重点产业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服务农村发展,建设一批“星创天

  地”。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主体作用,加快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园区”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高效配置,提升各类载体孵化能效。

  (三)打造全市域创新增长极

  实施高新区增比进位行动,加快提升高新区、经开区发展能级。加快构建以承德高新区为龙头,以各省级高新区、经开区为支撑的联动发展、统筹布局的全域创新发展格局。积极探索“一区多园”“整体托管”〔13〕等模式,推动承德高新区向国家级高新区第二方阵迈进。围绕“一区一主导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引导科技型企业向高新区聚集,推动人才、资金、项目等要素资源聚合,加速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通,培育壮大主导产业集群。完善从技术研发、技术转移、企业孵化到产业集聚的创新服务和产业培育体系,打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高地,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

  专栏三:创新载体提能增效工程

  1.优化创新研发平台布局。支持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中心、企业研发机构等研发平台,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建设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40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55家。

  2.争创国家级钒钛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支持钒钛行业骨干企业整合创新资源,争创国家级钒钛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加强重大关键技术创新与源头供给,提升钒钛资源在航空航天、储能、核电、深海装备等领域上的应用,打造国际钒钛技术创新高地。

  3.推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深化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培育壮大现代产业集群,推进省级高新区增比进位,推动承德高新区向国家级高新区第二方阵迈进。到2025年,力争全市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占全市的45%和30%,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0%以

  上。

  五、加大农业科技供给,激活乡村振兴发展引擎

  (一)引领农业产业科技创新

  围绕食用菌、马铃薯、山楂、板栗、肉牛等优势特色产业资源优势,全市域推进、全产业链打造、全程标准化控制,不断完善“龙头+合作社+基地+农户”四位一体发展模式,推动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和科技创新,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夯实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重点围绕五条优势特色产业示范带〔14〕实施补链延链强链行动,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山楂膳食纤维、沙棘黄酮、食用菌功能饮料等功能性产品的研发和多元化开发。支持企业开展生态科学饲养技术研究,推动养殖业向生态高端、低碳绿色发展。

  (二)做优做强农业科技园区

  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园区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农业高新技术聚集、高端人才聚集、科技企业聚集、新型业态聚集的农业科技园区,坚持壮大市级、做优省级、做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突出园区“农、科、高”特点,强化高新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形成现代农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新业态。积极构建国家、省、市级农业科技园区相衔接的发展格局,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新活力,推动产城,产镇,产村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对丰宁县和滦平县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支持力度,优化园区布局,培优主导产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支持河北滦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升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三)强化种子安全科技保障

  围绕保障粮食安全,瞄准学科前沿加速种业科技创新,推进现代精准育种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和现代育种技术研究与应用,推进常规育种技术与现代高效精准育种技术有机结合,创制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新种质,提高育种效率。加快培育粮食、畜禽、果菜菌等地方优势新品种。

  (四)提高基层农技服务能力

  完善以农技推广机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等市场化社会化科技服务力量为依托的开放竞争、多元互补、协同高效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县(区)、乡镇科技服务职能,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向纵深推进、向基层延伸。持续开展“团、站、员”和星创天地建设。创新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科技服务工作站、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效能,促进农村创新创业,加速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专栏四: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工程

  1.科技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围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开展农业节水、耕地质量提升、生物制造、现代养殖、生态循环等技术研发,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农产品加工、智慧农业等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加快农业科技园区提质发展。按照市场化、差异化、特色化的要求,重点推动技术、人才、资本、产业项目向农业科技园区聚集,不断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和培育新兴业态能力。支持市级农业科技园区升级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到2025年,新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新建市级农业科技园区5家。

  3.推进山区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发展县域优势特色农业,打造特色鲜明、产学研结合紧密、产业链条完整、示范带动作用显著的科技示范基地。到2025年,组建山区特色产业创新团队12支,集成、示范推广新技术、新品种50项以上,取得标志性技术成果10项以上。

  4.完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统筹县域农业科技资源,建设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平台和星创天地,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效能,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到2025年,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平台实现县域全覆盖,全市星创天地数量达到60家。

  5.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

  面向“三农”、面向基层选派一批科技特派员,建设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室)和科技专干组成的新型科技特派员服务支撑体系。到2025年,建设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室)60个,选派科技特派员500名以上。

  六、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创新创造生力军

  (一)加快培育科技领军企业

  围绕“前沿技术、新兴产业,核心技术、主导产业”择优选择行业骨干企业,通过精准、集中、连续支持,加快培育一批在钒钛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仪器仪表、文化和科技融合等产业领域有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企业。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协同创新服务平台,承担国家、省级重点科技项目,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领军企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

  (二)发展壮大创新企业群体

  坚持“产业导向、市场运作、政府支持”的培育理念,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路径。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企业精准化、全程化培育服务体系,做好专利供给、申报认定、优惠政策落实等全程精准服务,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的占比,通过孵化一批、培育一批、引进一批、提升一批,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质量“双提升”。

  (三)推进企业联合互促创新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钒钛新材料、智能制造、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支持行业骨干企业、科技领军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力量,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促进创新要素向创新联合体集聚,支持创新联合体建设共性技术平台,围绕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突破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开展企业创新方法研究,实施创新型企业家培育行

  动,遴选一批优秀企业家,纳入河北省创新型企业家培养计划,推动企业家和科学家对接,提升行业整体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专栏五: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工程

  1.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质量双提升。加大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力度,支持企业组建研发队伍,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强化孵化、培育、引进、提升,持续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和质量。到2025年,力争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500家以上。

  2.壮大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的引进和培育,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参与制订修订国际(国家)标准。做好全程精准服务,推动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025年,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以上。

  3.培育科技领军企业。支持研发水平在行业领域领先、具有核心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且创新带动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向科技领军企业发展。到2025年,力争在钒钛、清洁能源、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培育科技领军企业5家。

  七、推进开放合作人才引育,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一)强化创新人才引育

  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名校英才入冀”“外专百人计划”等省级人才引进交流计划,集聚一批国际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研究群体。推进高端人才“千人计划”〔15〕,运用好“假日工程师”“大学生创业园”等柔性引才政策,吸收引进一批我市急需的“高精尖缺”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坚持“内培外引”相结合,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充分挖掘市内高校、科研院所潜力,培育打造一批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技能提升行动,支持建设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技师工作站等,培育造就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支持

  市属高校和中职院校优化专业布局,建立服务承德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支持承德医学院提高办学水平,争取更名为医科大学。支持承德护理学院申报本科职业教育试点,推动市内高校建设专业实训基地,开展校企人才培养合作,壮大应用型技术人才队伍。健全人才激励保障机制,推进人才分类评价和职称制度改革,优化人才公共服务,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

  (二)加强科技开放合作

  树立开放科技理念,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紧抓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机遇,立足京津主阵地,主动对接,积极争取,持续深化与京津等地院所、高校、企业、科技管理部门的对接合作,组织开展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科技招商和交流活动,加快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探索创新“总部+基地”“整体托管”等合作模式,积极引进京津企业、人才、技术、成果。充分利用高交会、科博会等各类科技合作交流活动,鼓励企业积极对接国内外高端资源,开展务实合作,力争引进一批先进成果,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建立健全省(部)市、市院(校)、部门合作机制,统筹衔接资源渠道,支持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承担国家、省级科技项目。

  (三)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构建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以市场化交易平台为载体、以专业化服务机构为支撑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机制。提升承德市技术交易市场管理服务水平,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技术交易网络,以“互联网+技术转移”为核心,集聚成果、人才、需求、服务、政策等要素信息,实现高校院所与企业技术供需双方有效衔接。支持有条件的高校院所独立或与地方、企业联合设立技术转移机构,鼓励企业设立技术经营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公司等,推动技术转移机构加速聚集。依托省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培育一批熟悉专利、法律、投融资等知识的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能力。坚持“京津研发、承德转化”,围绕北京

  非首都功能疏解,依托省级以上高新区、开发区等各类园区和重点骨干企业,瞄准与我市“3+3”主导产业相关的前端、高端、尖端科技成果,强力推进科技招商与合作,主动承接京津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和产业外溢,做强优势产业集群,推动我市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专栏六:人才引育开放创新工程

  1.加强人才引进培养。聚焦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到2025年,引进各类高端人才2000人、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英才50人、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10个,全市拥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达到19万人以上。

  2.搭建高层次人才集聚平台。加强省级院士合作重点单位、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引才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到2025年,累计建成省级院士合作重点单位10家、省级引才引智示范基地10家。

  3.强化国际交流合作。支持企业参加“河北国际技术直通车”、国际创新资源对接会等活动,对接国际创新资源,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深化国际合作交流。到2025年,省级国际合作基地达到10家。

  4.深入推进协同创新。组织开展“专家教授承德行”“承德企业进院校”等科技合作对接活动,鼓励企、事业单位与京津等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合作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和科技研发项目合作。到2025年,实施科技合作项目50项以上。

  5.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完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构建功能完备的技术转化平台和成果交易平台,推动一批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到2025年,落地转化重大科技成果20项以上。

  八、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

  (一)深化科技领域改革

  坚持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定位,着力提升科技治理能力,深入推

  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健全完善“1+9+N”科技创新政策,推动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大力实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科普事业发展进口税收政策等普惠性政策,支持科技企业利用科技创新券购买创新服务、降低创新成本。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政府引导,提升技术、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改革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探索实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制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机制,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经费管理自主权。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试行科研项目资金使用“包干制”。支持企业家参与科技创新政策制定。

  (二)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深入实施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推动县域科技创新工作争比进位,支持创新能力突出的县(市)争创省级以上创新型县(市)。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营造尊重知识产权的社会环境。加强科研诚信管理,健全完善科研项目内部管理机制,构建覆盖科研活动全程的科研诚信管理体系,推进科研信用信息共享共用,强化科研诚信约束力。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压实创新主体科技伦理主体责任。弘扬多元、开放、包容、共享的创新创业文化,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全社会崇尚创新、宽容失败、褒奖成功的良好氛围。

  (三)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挖潜市域高校研发、技术带动能力,优化科普公共服务。聚焦科普活动、科普设施等重点,持续深化科普能力建设,提升科普产品品质和服务效能。引导推进各类科研基地和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鼓励社会力量建设专业科普场馆等科普传播设施,构建社会化、专业化的科普基地体系。积极开展科普教育活动,针对社会不同群体,组织多样性的全民科普教育和宣传培训活动,持续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专栏七:创新环境优化提升工程

  1.建设服务型机关。优化科研管理和服务,建立符合科研规律、激发创新活力的标准化科技管理工作机制。到2025年,建立标准化的科技创新服务流程和标准。

  2.加强科普宣传阵地建设。加强科普条件建设,用好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科技“三下乡”等宣传契机,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宣扬创新文化。到2025年,力争建成省级以上科普示范基地10家,组织各类品牌科普活动20次以上。

  3.开展科技政策宣讲培训。依托河北省科技政策培训服务承德市中心,开展政策宣讲、业务指导等活动,提升基层、企业、科研人员的创新政策应用能力。到2025年,组织政策宣传培训活动30次,培训基层科技、企业高级管理等500人次。

  4.开展创新创业培训辅导。组建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培养一批创新工程师、创新培训师和创新咨询师,开展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上市融资等方面的辅导培训活动。到2025年,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培训辅导活动5次,组建创新创业导师团队10个。

  九、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切实保障科技创新规划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实现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必须把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领导贯穿始终,切实把科技创新摆在全局核心战略位置,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对科技创新工作的落实部署。市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动本规划的实施,建立市县(市、区)、部门间协同联动机制,形成实施规划的强大合力。强化工作调度和问题研判,及时对创新发展与改革的宏观管理和相关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自觉接受人大监督。

  (二)加大科技投入

  严格落实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只增不减的要求。优化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结构,提升财政科技投入的科学性和使用效益。鼓励银行创新

  开发仓单、应收账款、存货等质押融资金融产品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商业银行新设或改造部分支(分)行作为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的专业或特色支(分)行,提供科技金融担保、知识产权抵押、股权质押等方式的金融服务。建立政银企对接机制,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多渠道、多元化参与科技创新投资。做大做活承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增信基金,增强基金普惠性。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上市,引导企业有效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三)创新舆论引导

  加强网络和新媒体科技创新宣传平台建设,创新宣传方式和手段,运用新理念、新形式、新方法增强宣传效果、扩大传播范围,做好、做活、做火宣传阵地,加快构建全市科技创新舆论引导新格局,大力营造全社会支持科技创新,支持承德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的主旋律。建立科技系统与文宣系统沟通交流、调研采风机制,提升科技宣传工作合力,及时传播科技创新重大成就和重大活动,推介经验做法,回应社会关切,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科教兴国、创新强国的理念。

  (四)强化实施监督

  改革完善政府考核制度,建立健全科技创新监测评价机制,围绕创新实力、创新主体、创新支撑等要素,加大科技创新主要指标在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考核中的权重。围绕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加强年度计划和规划部署的有机衔接,将主要指标和任务纳入年度工作重点,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建立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监测评估结果和环境变化及时对规划进行动态调整。创新对规划实施的过程评估方式,探索引入社会机构参与,充分调动和激发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共同推动规划顺利实施。

  名词解释

  1.“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河北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县域经济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制定的计划,实施期为2019年至2025年。该计划所称的县是指省内各县(市、区)。

  2.“承德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简称“创新示范区”,2019年5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承德市以城市群水源涵养功能区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重点针对水源涵养功能不稳固,精准稳定脱贫难度大等问题,探索适用路线和解决方案,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模式,对全国同类的城市群生态功能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示范效应,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实践经验。

  3.“1+9+N”科技创新政策:2016年,承德市委、市政府统筹制定出台了以《中共承德市委、承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承德的决定》为主体的“1+9+N”系列科技创新政策,在财税、金融、人才、技术、机制等各方面加大政策支持,构建了“1+9+N”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4.“双碳”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5.“四个面向”: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指明科技创新方向。

  6.“3+3”主导产业:“文旅康养体育产业、钒钛新材料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大数据产业、绿色食品及生物医药产业、特色智能制造产业”。

  7.“三区两城”:承德市委、市政府确定承德“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定位。“三区”,即: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两城”,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生态旅游城市。

  8.“两线两区”:是承德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重点示范项目布局,“两线”为“承德市区—双滦区—滦平县—丰宁县—御道口牧场管理区—塞罕坝和承德市区—隆化县—围场县—塞罕坝”;“两区”为“省级以上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示范县市区”。

  9.“七大科技工程”:“十四五”时期,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举措,实施“创新示范区引领工程、创新发展科技支撑工程、创新载体提能增效工程、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工程、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工程、人才引育开放创新工程、创新环境优化提升工程”。

  10.“揭榜挂帅”: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可以搞‘揭榜挂帅’,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十八大以来又多次进行强调。《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写入“揭榜挂帅”。

  11.“VR和AR技术”:VR即虚拟现实,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用户关于视觉等感官的模拟,让用户感觉仿佛身历其境,可以即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维空间内的事物。AR即增强现实,是指透过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精算并加上图像分析技术,让屏幕上的虚拟世界能够与现实世界场景进行结合与交互的技术。

  12.“数字孪生技术”:是一种软件设计模式,以数字化方式拷贝一个物理对象,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实时数据、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在虚拟空间中完成联动,反映相对应的实体装备的全生命周期过程。

  13.“一区多园、整体托管”:以设区市管理的国家级或发展水平较高的省级开发区为主体园区,统一管理其他区位相邻、相近的开发区管理机构,可实行三种管理模式。一是双重管理,以所在地管理为主,分园接受主园业务指导。二是主园和分园均为设区市派出机构的开发区,采取整合方式。三是撤销管理机构的开发区,由主园统一管理。

  14.“五条优势特色产业示范带”:“一号风景大道”生态休闲产业示范带;京沈高铁沿线“平泉香菇”产业示范带;“塞罕坝”高寒地区马铃薯产业示范带;滦河潮河流域道地中药材产业示范带;金山岭长城沿线优质果品产业示范带。

  15.高端人才“千人计划”:承德市自2021年起利用五年时间,引进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2000人以上,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

  承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29日印发

篇六: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

  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

  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下面一起来看下为大家精选的演讲稿。

  发言(fāyán),动词,义:评论,讲话。一般在会议,晚会上领导或特殊人物的讲话。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讨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个人发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讨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个人发言

  今天上午,我认真聆听了市长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我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具体,主题鲜明,措施有力,振奋人心,是一个思路清晰、语言精练、让人耳目一新的好报告。总体来说,有以下几点感触。

  一是贯穿了“新思想”。不论是回顾总结部分,还是谋划部署部分,都体现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统领性,贯彻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对于推动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二是融入了“新蓝图”。明确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方面协同发力,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是体现了“新部署”。报告分别从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城乡融合、生态文明、改革开放、民生改善和民主法治等7个方面部署了今年工作,讲了很多的具体工作,点了很多的具体抓手,充分体现市政府一贯以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四是践行了“新要求”。要求各级政府及工作人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增强八种本领,全力建设忠诚、法治、效能、廉洁政府,践行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体现了把全面从严治党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毅力。

  我完全赞同这个报告,并将结合自身工作,全力抓好贯彻落实。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回到工作岗位后,我将第一时间把报告的精神传达给我的同事们,号召大家把精力和能力全部投入到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中去。

  一是牢记好教育的历史使命。党的十九大把建设教育强国确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凸显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开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征程,这是我们的使命。

  二是把握好教育的新变化。“有学上”的基本需求以及转化为“上好学”,现在的孩子上学不再是问题,而是需要享有优质的教育。所以我们要办好优质教育,打造校园特色文化,做到“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

  三是践行好教育的新要求。我们要认真思考和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以及为谁培养的问题。我们要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为国家培养脑健、心健、体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以上是我的几点想法,如有不对、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各位代表批评指正。

  讨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个人发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主题鲜明、内容具体,措施有力、振奋人心,是一个思路清晰、语言精练、让人耳目一新的好报告。总体来说,有三点感受:一是对上级精神贯彻的好。报告通篇贯穿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了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对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落实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市委一系列会议精神,充分体现了旗帜鲜明维护核心的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二是对当前形势分析的好。报告对XX面临的形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精准的定位,提出要做到“四个坚定”:坚定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坚定生态优先导向不偏移、坚定改革开放步伐不停顿、坚定以人民为中心不懈怠,抓住了全市发展的关键和要害,给出了进一

  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XX方案”和“XX路径”。三是对今后工作谋划的好。报告提出要从八个方面精准发力,全力推动XX高质量发展,谋划科学、考量全面,为我们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会后,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把会议精神传达好、贯彻好、落实好,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这次会议精神上来。

  为了确保会议精神在XX落地落实,我们将实施“三大战略”【产业成长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打好“三场硬仗”【精准脱贫防贫、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抓好“三件要事”【社会稳定、民生实事、工作开局】,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更大突破,为建设富强XX美丽XX作出XX贡献。

  一是实施产业成长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年,我们将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总目标,坚持“项目建设”这条主线,扭住“管、板、件、电子、新材料”五大主导产业,大力实施“52211”产业成长计划,到2021年建党100周年,全面实现这个目标。“5”,就是制管产业的总产值达到500亿元;第一个“2”,就是制板产业的总产值达到200亿元;第二个“2”,就是制件产业的总产值达到200亿元(目前产能50万吨,产值50亿元;两年后产能达到200万吨,产值达到200亿元);第一个“1”,就是光电显示智能制造产业的总产值达到100亿元;最后一个“1”,就是石墨新材料产业的总产值达到100亿元。

  围绕实现这一目标,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招商引资。2019年,我们招商引资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引进了12个项目总投资95亿元,特别是雄富光电,总投资30亿元,建成投产后,能够吸引30多家配套企业入驻,届时,将成为北方最具影响力的光电集成产业集聚区。今年,我们将围绕五大主导产业,发挥好驻北京、上海、深圳三个招商小组的作用,开展定向招商、精准招商。全年引进项目20个以上,其中超50亿元项目1-2个。二是项目建设。2019年,在上半年全市项目观摩中,我们位居第一,下半年的成绩也很好。今年,我们将大力推进“广东工业园、北方阀门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光电显示智能制造产业园”四个特色园中园和铁路货运专线建设,做强项目支撑平台。同时,加大僵尸企业处置力度,全年促转促活企业10家以上,盘活土地500亩以上。三是科技创新。维亮市长在报告种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和“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我们将用好这一机遇,依托“投融资、成果转化、技术研发”三大平台,积极引导企业技改升级,全年力争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2家。

  二是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推进县城发展。XX的县城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县城新区的核心区已经基本建成,文化艺术中心、科技博展中心、全民健身中心等公益场馆主体也已经完工,成功签约了中航建设集团、普基新能源、如意宾馆、金融中心等十多个项目,总投资17亿元,并且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县城考核验收。今年,我们将重点实施三大工程:一是基础配套工程。对新区核心区内的文化艺术中心、科技博展中心、中央体育公园等公益设施,加快建设,年内建成投用。加快谋划、尽快实施核心区外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为产城教融合区、商务休闲区、医养结合区顺利启动,打好坚实基础。二是产业聚集工程。对正在建设的金融中心、如意宾馆等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尽早投入使用;已经签约的中航科创城、普基新能源等项目,抓紧推进、尽早开工;对正在洽谈的上亿浙商城、中蓝农商城等项目,抓紧签约、落地开工。同时,围绕现代教育、医疗养老、电商物流、总部经济等领域,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建设一批影响100公里半径的高端商业项目,助推城市经济腾飞。三是管理提升工程。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和全国卫生县城“三城同创”,进一步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城市综合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2020年,是XX乡村发展成果丰硕的一年,无集体收入村全部“清零”,收入超5万元村达到200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786元,增长9%;农村人居环境也有很大的改观,实现了“双代”、改厕、小街巷硬化“三个全覆盖”。今年,我们在乡村发展上,将重点抓好“三个片区”建设:中部片区,包括XX镇、道东堡乡,以发展商贸服务、观光休闲等产业为主,特别是重点打造红色小镇,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区;东部片

  区,包括北乡义镇、漳河店镇、李家疃镇、柏寺营乡,以发展特色高效种养业为主;西部片区,包括商城镇、长巷乡、辛义乡,以发展观光农业、碳素产业、育苗产业为主。三个片区统筹谋划、错位发展,着力构建区域特色鲜明、产业优势突出的乡镇发展格局。同时,着力发展村域经济,使集体收入超5万元的村达到90%以上,超10万元的村达到40%以上,力争培育一批收入超30万元的村。

  四是打好三场硬仗,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第一个是脱贫防贫攻坚战。去年,XX贫困人口退出987户、185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高质量脱贫。今年,我们将把工作重心转向防贫,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建立贫困人口动态预警机制,分类监测、及时发现、主动救助,确保现行标准下不产生新的贫困人口;建立防贫资金梯度保障机制,发挥政府救助、防贫保险、防贫基金作用,筑牢防贫“三道防线”;建立扶贫产业长效增收机制,紧盯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延伸链条、管控风险、扩大就业,确保产业项目不断壮大、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第二个是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加强污染源分析和预判,精准制定应对措施,坚决完成省、市下达的任务。抓好水环境治理,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大河渠治理力度,统筹雨污分流工程建设,大力开展农村生活污水专项治理,不断改善水生态环境。抓好造林绿化,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万亩,使森林覆盖率达到30%。第三个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完善重大风险常态摸排、综合研判、动态监管、应急

  处置等机制,掌握风险底数,堵塞监管漏洞,不断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科学化水平。

  五是抓好三件要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一是抓好社会稳定。从2017年开始,我们持续探索和深化“零式工作法”,共处理各类矛盾纠纷3790起,化解三年以上的信访积案454起,其中10年以上疑难案件85件,全县信访总量下降了90%,没有发生一起进京赴省集体访和非正常访。今年,我们将继续坚持“一切问题都是有解的”理念,大力开展信访积案化解行动,着力加强“智慧信访”建设,建立健全大民调机制,有效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全力争创“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同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安全生产集中整治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二是抓好民生实事。前两天,我们召开了县委常委会,确定了今年谋办民生实事的框架。在接下来我县召开的人代会上,将由人大代表票决出10件民生实事。三是抓好工作开局。为了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我们一方面,将抓好今年工作的起步,确保实现首月、首季“开门红”,在全市取得好成绩。

  讨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个人发言

  细读2021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出现最多的是两个词,一是发展,二是改革。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带改革,这依然是“硬道理”“硬任务”。

  进入新常态,关于要不要发展、该如何发展,有些人是存在误区的:一种是“GDP虚无论”,认为生产总值不再重要了,甚至不要GDP了;一种是“换挡焦虑症”,原来的增长方式不灵了,又要治污治霾,又要保持增长,忧心忡忡不会发展了。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根本要靠发展,发展必须有合理的增长速度。不能简单以生产总值论英雄,不等于不要生产总值;不再追求10%左右的高速增长,不是不要增长。换言之,不唯GDP,绝不等于“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从现实需求来看,实现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十三五”时期全国经济增速保持一定的增长是基本要求。就拿今年来看,GDP目标从去年的7.5%调整至7%左右,但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的目标没变,7%左右的GDP增速也是完成就业目标的保障。因此,在经济换挡过程中,增速不再是惟一绩效指标,并不是单纯地降低速度,而是要通过降速来实现“优质增长”,也就是“经济换挡不失速”。

  当然,正如有学者说,“基数越大增长越难,现在跟15年前不一样,那时候增长10%也没多少钱,现在增加7%也是不容易的。”对于新常态,“认识”不易,“适应”艰难,“引领”更难。在产能过剩、高能耗约束的背景下,如何从粗放发展到精细发展,如何通过转型切换增长动力,如何把握新常态下的新机遇,考验着我们的能力和担当。

  把握新常态下的新机遇,根本出路在改革。以榆林为例,作为能源型城市,资源价格下跌带来了很大挑战,也促使我们加快改革步伐,着力构建新常态下的煤炭交易市场体系,实现了煤炭产业产销两旺;实施了一批大型资源深度转化项目,实现了转型升级逆势而上。2021年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榆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5.74亿元,在全国能源城市中名列前茅。

  把握新常态下的新机遇,根本保障在作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批评的“为官不为”现象,在基层确实不同程度存在,是造成经济政策难落地、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重要因素。治理“为官不为”,既需要思想觉悟,更需要制度跟进。除了简政放权,更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好“两只手”的作用,打造“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导干部“为官不为”的责任。

  2021年春节前夕,在陕西考察调研时,提出了“五个扎实”的要求,强调要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我们将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以不惧任何风险的勇气,敢于担当的责任感,努力在推进“四个全面”的过程中,让我们的干部有更多“存在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篇七: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提“吾悦?场商圈”谋建多所学校桃城区“?四五”规划桃城区“?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标纲要精简版桃城区“?四五”时期战略定位绿??态宜居之城。充分发挥毗邻衡?湖的?态优势,实施重要?态系统保护修复?程,深化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提升?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实施城乡环境容貌深度治理,加快构建?态?明体系,积极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节?型城市、省级?明城市、省级卫?城市等“多城同创”,进?步加?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度,打造?态宜居美丽桃城。?化教育之城。依托衡?中学、衡??中、教育?镇等丰富多样的科普、教育资源,充分放?教育优势,构建?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现代教育强区;推动教育与?化深度融合,深?挖掘经史?化、乡贤?化等资源,加强?化的深化、活化、泛化,打造?化产业园、?化街区等,做?做强?化教育产业,打造?化教育名城。?端产业之城。依托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和数字信息安全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服务机器?产业、??机产业、数字产业等?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新?代信息?络产业、电?核?基础产业、?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产业,推进桃城区?数据VR数字?镇建设,打造国家级数字产业双创?范基地,将桃城区建设成为知名?新技术产业城市。发展?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到2025年,?争全区?产总值年均增长6%以上,?争总量迈上300亿?关,常住??城镇化率达到85%左右。——改?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明程度得到新提?。——?态?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福祉达到新?平。——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第五章

  培育创新驱动发展优势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平台的?范引领作?,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开展创新型城市创建活动,着?提升全区县域科技创新能?,争做全省科技创新“排头兵”。?、打造协同创新?地?、推动科技创新平台提档升级三、实施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四、实施创新驱动提升?程五、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程第六章

  增多做强创新主体

  第六章

  增多做强创新主体?、培育壮?创新型企业到2025年,?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60家,科技型中?企业总数达到800家。?、??发展新型研发机构三、提升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到2025年,我区各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新平台总数超过20家。第七章

  实施创新?才引育?程?、深化产才融合围绕主导产业升级改造需求,结合科技创新产业园区、服务机器?产业园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区、新材料产业园建设,研究制定紧缺?才标准、指导?录和优惠政策,描绘产业?才地图,构建产业?才数据库,?向国内外精准引进急需紧缺?才。?、实施创新?才引育充分利?衡?优越的教育资源,以产业为依托,实施衡?学?回归计划,吸引更多衡?培养的优秀学?回乡创业、回报乡梓。实施创新?才集聚?程。借鉴衡??新区京津?衡创客联盟北京基地建设经验,谋划建设?批“?才飞地”,吸引培植技术领域领军?才、特殊?才、紧缺?才创新创业。建??端?才“双聘制”。三、完善?才服务环境进?步优化求职、档案、落户等?站式系列服务,完善住房、职称评聘、配偶就业、???学、科研经费、?资福利等?才服务优惠政策,建?优秀?才奖励机制,确保?才引得来、留得下、?得好。第?章

  优化创新创业?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建?财政投?稳定增长机制三、激发创新制度活?第九章

  打造都市农业产业集群强化农业?态、?活、?产、?范功能,按照?科技、?辐射、?效益要求,构建以农业?端服务业为主、科技驱动、三产融合的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基两主三特”(“?基”即粮?作物,“两主”即设施蔬菜、特??果,“三特”即?料、奶?养殖、花卉苗?)特?农业产业体系,打造都市农业“升级版”。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在邓庄镇中南部发展蔬菜产业,在赵圈、郑家河沿东部南部和邓庄镇西南部发展?果产业,在邓庄镇北部发展?料产业,在赵圈镇西部发展奶?养殖产业,在郑家河沿镇北部发展花卉苗?产业。??发展以休闲农业为主导的现代都市型农业,依托衡?湖国际?料?镇、衡?国际设施园艺产业园、邓庄农业现代园区,打造?批集休闲观光、?范教育、?态康养于?体的?园综合体、精品园区,加快推进??三产融合发展。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引领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到2025年,建成2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3-5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互联?+现代农业建设,创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发展农产品直销、连锁配送等现代流通业态和电?商务等现代交易?式,加快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安全追溯和批发零售市场体系,??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和农产品展?展销中?建设,加快打造京津冀绿?优质农产品供给基地。

  第?章

  推动制造强区建设围绕“3+2”市域主导产业,不断提升先进制造业?重,以“亩均效益”论英雄,巩固壮?实体经济根基,坚持调结构、促转型,持之以恒建项?、抓招商,着?推动产业?端化、链式化、集群化、智能化发展,进?步增强主城区辐射带动功能。?、培育壮??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引进培育服务机器?产业。加快发展??机产业。依托北航(衡?)??机产业园,建设北航(衡?)中?型??机和临近空间飞?器?产与测试综合基地,打造中?型??机研发、制造、?产、销售全产业链。巩固提升?端装备制造产业。聚焦交通运输、物料输储装备、绿?环保装备等重点领域,引导?铁装备、新能源装备等产业的企业向桃城?新区聚集。?、做优做强?新材料产业集群?端橡塑材料。?端复合材料。到“?四五”末,完成先导区1200亩?地基础设施和?驻项?建设,以?武岩纤维复合材料为先导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有序推进,其他新材料逐步向园区集聚,打造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绿?新材料?产基地。三、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施退城搬迁改造?动,科学制定退城搬迁?案,坚持改造提升和搬迁退城并重,?励有条件的企业以退城?园为契机,开展?产线?动化改造,不具备搬迁条件的必须实现达标排放,坚决清理整治关停“散乱污”企业。帮扶传统企业进??产线?动化改造,加?企业的研发?度,注重品牌建设。第??章

  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推进?教旅游产业集群?质量发展根据桃城区旅游资源特?、产品结构和市场需求,做?做强?教旅游产业集群,重点打造??酒坊?旅街区、邓庄国家?园综合体、科技创新产业园区三个具有核?引擎作?的龙头品牌,促进桃城旅游提档升级,打响“?韵?华,多彩桃城”品牌。以?项?和精品?范景区为带动,通过“旅游+”和“+旅游”产业融合?式,打造?批优势特?品牌,重点引爆“休闲湖城”??品牌。??发展“?化+旅游”,深?挖掘经史?化、乡贤?化、祈福?化、酒?化、宗教?化等资源,以?化的深化、活化、泛化、科技化为?段,以打造?化产业园、主题公园、?化街区、?化旅游节庆、?创商品为重点,促进?旅融合,??发展?创、科创等?化产业,加快发展新型?化企业、?化业态、?化消费模式,扩?优质?化产品供给。??发展“教育+旅游”,依托衡?中学、衡??中等丰富多样的科普、教育资源,加快开发各类研学产品;谋划建设教育?镇,组织教育论坛,打造国际旅游研学旅?基地;积极探索打造以教育为主线的城市IP,提?桃城教育知名度。??发展“?态+旅游”,依托衡?湖、河流、林带、?园,通过?态修复、景观提升、游憩介?,拓展?态旅游,打造冀中南特?湿地旅游城区。??发展“农业+旅游”。??发展“体育+旅游”,实施民俗体育、健?康体运动?景区、?度假区?程,通过衡?湖国际马拉松赛、国家级环湖??车赛等体育赛事的举办,打造户外运动品牌,促进旅游与体育深度融合。?、推动低空产业集群特?发展

  ?、推动低空产业集群特?发展以衡?航空运动?镇为先导,以衡?桃城机场为重点,打造“低空产业经济”和“航空体育运动”两个品牌,构建航空制造、休闲体验、职业培训、展?交易、维修服务全产业链,初步形成以通航运营为核?,带动航空体育运动、通航服务保障、研发制造协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健全机场核?硬件设施,加快跑道延伸和??机专业测试场地建设,进?步提升桃城机场承载能?。以航空职业教育培训为重点,利?桃城机场现有的资源开展旋翼机、三?翼、热?球等培训,加?航空专业?才输出?度。打造航空产业孵化中?,建设中国(衡?)航空器材交易展?中?、航空器材维修服务中?、航空产业研究院等,吸引国内国际顶尖的航空器材?产?家落户衡?,形成航空产业聚焦效应。以低空旅游体验为突破点,建设辐射全国的国家级“衡?湖航空飞?营地”,组织运营航空、极限、户外体育赛事或活动,丰富航空运动新业态,引领中?端消费新热潮。成?河北衡?飞?服务保障站,按照国家A类飞?服务保障站的要求,扩充飞?服务站服务的空域范围,强化监视和飞?中服务等功能,加速形成冀东南飞?服务、应急救援保障中?。三、推动现代商贸物流业创新发展推动?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端延伸,??发展?业设计、现代物流、商务咨询等服务业。打造城市综合体、休闲商业综合体,建设桃城区?铁商圈等?标准现代商圈,形成具有区域影响?的现代商贸集聚区,推动“滏阳河?化带”建设。?持传统商业设施创新经营?式,??发展?接触式购物,建成1-2个集产品设计、展?、体验购物为?体的时尚“街、店、场”,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差异化、特?化、便利化的现代商贸服务体系。全?推?电?商务应?,加快商贸流通信息化进程,培育?批国内(省内)知名电?商务平台。优化现代物流园区布局,培育壮?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完善多式联运体系,健全物流配送服务体系,重点发展通航运输物流、低空物流产业。第??章

  推进质量强区建设?、强?推动质量提升?、加快先进标准引领三、实施品牌培育?程第?三章

  发展数字经济?、聚?打造信息智能产业集群开展数字产业聚集?动,抢抓电?信息产业?发展、?爆发的机遇,依托桃城科技创新产业园,积极发展新?代信息?络产业、电?核?基础产业、?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产业,形成全产业链的电?信息产业发展?态。以建设国家级数字产业双创?范基地为?标,推进桃城区?数据VR数字?镇建设,重点发展VR、AR、?数据、??智能等现代科技产业,突出抓好中湖国际数字产业新城建设,实施数字产业总部基地、VR主题乐园、国际数字创意新城、国际创意康养社区等项?,?争打造集VR投资、创业、?作、展?、体验、旅游于?体的特??镇、全省?数据和VR产业特??范区。?、推进产业数字化升级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开展农业数字化应?。

  第?四章

  建设智慧桃城?、建设数字社会推进社会服务数字化。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打造数字社区和数字乡村。?、建设数字政府三、构建数字化?态体系第?五章

  巩固提升农业基础地位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落实完善农业?持保护制度,坚持“稳粮?、调结构、减??、促增收”,全?提升农业质量效益,提?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平,?出?条产出?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保障粮?安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三、??发展“四个农业”第?六章

  实施乡村建设?动?、补齐农村?居环境短板?、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创建活动三、倡导乡风?明第?七章

  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改??、深化农村?地制度改??、发展壮?农村集体经济三、完善农业服务体系第??章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九章

  推进空间治理现代化加强空间发展统筹协调,优化国?空间开发模式,统筹?产、?活、?态三?空间布局,初步形成约束有效、开发有序的空间发展新格局。?、完善国?空间规划体系严格落实衡?市国?空间规划,指导乡镇?民政府和?新区管委会开展乡镇国?空间规划、村庄规划、桃城?新区空间

  严格落实衡?市国?空间规划,指导乡镇?民政府和?新区管委会开展乡镇国?空间规划、村庄规划、桃城?新区空间规划的编制?作,推动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有机衔接。严守三条控制线,将?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持赵家圈镇、郑家河沿镇、邓庄镇镇区?效率聚集经济和??、保护基本农?和?态空间。加强国?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整合各类空间关联数据,建?国?空间规划指标传导机制,完善国?空间规划管控机制,强化规划的刚性管控作?。加强规划监督实施,严格审批和监管,确保“?张蓝图?到底”。?、强化国?空间治理严控新增建设?地规模,落实建设?地强度控制?标,新增建设?地规模优先保障重?发展战略与重??程实施、“两新?重”建设、重?产业项?、民??程建设等需要。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业集中集聚集群发展,积极引导企业向?业园区集中,提?产业?地开发强度,实现产业?地节约集约利?。加?国?空间集约节约利?推进?度,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地效率,推动?地内涵挖潜和整治再开发,推动城镇低效建设?地再开发,因地制宜盘活利?农村低效和空闲?地,优化国?空间利?结构。持续加??地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度,建?长效管控机制。三、优化城乡空间发展格局坚持把城区和乡村作为?个整体,构建“中?城区-特?卫星城-新型?园社区”的城乡格局,“?中?”即1个中?城区引领极,着?提升中?城区综合承载能?和服务能?,打造城市创新发展引领区、?端服务和?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宜居?活?范区;“三组团”即邓庄镇、赵家圈镇、郑家河沿镇3个卫星城镇发展组团,按照“?镇?特”原则,培育卫星城镇特?主导产业;“30个新型社区”即30个?园社区发展?区,推动新型农村社区与产业园区同步建设,打造30个“产业?态化、居住城镇化、风貌特?化、特征本?化、环境卫?化”的新型农村社区。第??章

  ?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强中?”战略围绕“?中?”建设,全?提升主城区品质,在城市规划、产业布局上坚持?站位、?起点、?标准。积极发展楼宇经济,整合楼宇资源,提?楼宇品质,打造楼宇服务?态圈,提升楼宇管理和服务?平,吸引企业?驻。引进五星级酒店、?型购物中?、?端写字楼等,筹划打造中央商务中?,提升站前区域商业、商务氛围和质量。壮?夜经济和夜?态,创新夜市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依托城市核?商贸区、商圈、?学附近、购物街区,打造地域化、个性化、市井化、草根化的特?夜市,增强城市吸引?和拉动综合消费?。启动永安?区退城搬迁,推进北部产业新城建设,??发展电?信息、?健康新医药和?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模式创新、政企合作,打造衡?市北部城市门户和新的经济增长极,实现区域的产城融合。?、积极推进乡镇建设发挥乡镇连接城乡的关键节点作?,按照各具特?、功能完备、?貌改善的要求,强化邓庄、赵圈、河沿等三个建制镇的服务能?,提升乡镇综合实?和能级。邓庄镇重点发展农产品加?、流通、电商等农业?产性服务产业;赵家圈镇加速推进与?新区产城融合,重点发展商业、服务业等?活性服务业;郑家河沿镇重点发展旅游集散、服务接待和“后备箱”?程产品?产;积极推进何庄乡改街道办事处,推动?政区划与功能区划有机融合,进?步理顺管理体制,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实施特??镇?质量发展?程,以产业特?强、功能聚?合、形态??美、机制新?活为?向,积极培育?数据?镇、航空运动?镇、衡?湖国际?料?镇、学??镇等特??镇,打造经济增长新?地、产业升级新载体、城乡统筹新平台。

  三、提?城市综合承载???推进城市更新?动,加?河东旧城区拆迁改造,加强道路建设,分批次实施城区断头路打通?程,完善城市路?架构,优化交通条件;提?市政道路管养、管理?平,增加和改造城市路灯照明设施,确保城市道路设施完好率达到95%;建设综合性城市规划馆。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和?污分流建设?作,确保新建道路100%实现?污分流制管?。加快地下管沟建设进度,消除城市“蜘蛛?”,探索地下管廊建设新模式。实施城市“净化”?程,推动城乡?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和资源回收利?,推进环卫机械化。统筹实施城中村改造、?旧?区改造三年?动计划,完善社区及周边区域活动和综合服务设施,推进149个?旧?区完成改造,启动城中村改造8个村(?区)。深?开展“多城同创”,助?衡?全国?明城市、国家卫?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的创建,进?步加?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度,建设中?公园、城市公园、绿地公园,增添公园景观“新地标”。建?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提升城市综合治理能?。到2025年,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7%以上,?活垃圾焚烧处理实现全覆盖,城区基本建成?活垃圾全程分类和处理系统。第???章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农业转移??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健全农业转移??落户和管理制度体系,进?步简化落户?续,提?服务?平,继续实?“零门槛”城镇落户政策。落实农村籍?学?“来去?由”的落户政策,积极探索?学?村官和返乡就业创业?员农村落户政策。进?步规范居住证办理流程和标准,逐步实现城镇?户籍??居住证全覆盖。深化“?地钱”挂钩,建?城镇建设?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落户数量挂钩机制,改进?地年度利?计划分配?式,保障进城落户的农业转移???地需求和“三权”权益。?、推动城乡要素?由流动三、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管护?体化第???章

  挖掘消费潜?引领供给升级?、扩?优质供给引领消费升级提升消费设施?平,推动?型商贸综合体、现代中央商务区、消费体验馆等消费新载体建设,提升衡百、爱特、信誉楼等重点商圈配套设施,积极发展“夜店经济”和特??店,建设进?商品营销中?(商店),?持线下经营实体向场景化、体验式、互动性、综合型消费场所转型。实施商品消费提档升级?动,提升?品质吃穿?产品供给?平,引导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管理转变,加快推进汽车、家电消费升级换代,增加旅游、健康、养?、医疗、?化、体育、教育以及安全等领域消费的有效供给,全?激发消费活?。瞄准京津中?端消费市场,努?扩?优质农产品、?品质康养休闲服务供给能?,打造特??旅消费?的地。?、推动新兴消费提质扩容培育消费新模式,加快拓展时尚消费、定制消费、信息消费、智能消费等新兴消费领域,发展体验消费、??零售、近场零售等新零售模式,以智能化、信息化、体验式消费促进形成新兴消费领域和消费热点。实施信息消费提速?动,推动互联?、?数据、??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强5G商?和智能产品推?,促进线上线下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养?服务、?化娱乐、体育赛事等服务消费融合发展。??发展?络消费,?持企业扩??络销售,推?线上线下、直播电商、社区电商新零售等数字商务发展新模式,加快社区电?商务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电?商务向农村地区延伸覆盖。培育发展夜间消费,提升以衡百国际、爱琴海商业?场、新城吾悦?场等为中?的商业圈建设,引导?型商贸企业、餐饮企业和特?街区开展夜购、夜娱、夜宵等夜间消费服务,打造夜间经济商圈。三、营造放?消费环境

  第??三章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宽带桃城”,推进?络基础设施IPv6升级改造,加快5G通信?络基础设施部署,推进物联?、?业互联?建设,推动数据中?、超算中?等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代信息?络基础设施。构建融合基础设施。坚持应?导向、需求导向,丰富“数字基建”应?,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络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等新型经济性基础设施和智能校园、智慧医院等新型社会性基础设施。统筹推进配套融合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布局新能源充电桩,拓展智能末端配送设施,扩?“?接触配送”智能取物柜投放,推动各类智慧零售终端加快布局。探索数字基建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教育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完善创新基础设施。?、完善提升交通路?实施县、乡公路畅通?程。优化城区交通?络,打通断头道路,加强桃城区与冀州区、武?县、深州市、枣强县相邻县区的沟通。围绕东西翼规划乡镇交通路?,西部以“三纵四横”为??路?,推进河沿、赵圈的路??动脉建设,东部以“邓庄环线”为??路?,加强区域内各乡镇之间的联系,促进县乡道?络的有效联通。推动旧路升级改造、?中修养护以及窄桥、危桥改造,加快中级、低级路?向?级、次?级路?升级,构建?格化农村公路,完成乡道及以上?政等级公路的安全隐患治理,到2025年,重点提升改造县道16.2公?,新建及提升改造乡道161.7公?,村级公路升级改造185.3公?,连接重要产业基地、中?集镇的公路达到三级及以上公路标准。加快旅游道路建设。依托衡?湖、植物园、特?产业园区、特??镇等旅游景点,精?谋划旅游联通道路,连接购物、?娱、医疗、住宿等场所,结合景区、河堤、特?农业等打造精美样板路,构建旅游精品线路。谋划建设全域旅游交通?环线,建成主城区内外双重?环线、邓庄镇乡村休闲游?环线、河沿镇湖乡休闲游?环线等4条区内?环线,完善重要旅游节点连通道路建设,增强各景区之间的衔接,打通景区“最后?公?”。强化旅游道路配套设施建设。三、建?能源安全保障体系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可再?能源。四、扎实推进?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资源优化配置?程。实施?系连通?程。第??四章

  扩?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激发民间投资活?三、实施项?带动战略第??五章

  推进?态修复和保护

  第??五章

  推进?态修复和保护?、加强??态保护和治理?争到2022年实现地下?采补平衡。到2025年,累计压减地下?8033万???,万元?产总值??量完成市下达指标,城市再??利?率达到40%以上,促进地下?位稳步回升。?、推进国?绿化?质量发展到2025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6.7%。第??六章

  加强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巩固拓展蓝天保卫战?、系统推进?污染治理三、扎实开展?壤污染防治四、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第??七章

  推进?产?活?式绿?转型?、加强资源节约利??、推?绿??产三、倡导绿??活第???章

  完善?态?明制度体系?、健全体制机制?、创新经济政策第??九章

  推进市场化改??、建设?标准市场体系?、推进要素市场化?效配置第三?章

  扩???平开放?、深度融?协同发展?、提升?新区发展能级优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布局。把?新区作为?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推进?新区扩区,拓宽?新区发展空间,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园区的功能定位,重点布局综合产业区、新材料产业区、装备制造及电?信息产业区、仓储物流及装备制造产业区。

  综合产业区打造京雄产业承接园、?油及地热能开发准备制造基地、机电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区主要打造新材料产业园,装备制造及电?信息产业区主要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园、科技创新产业园、??机产业园,仓储物流及装备制造区借助紧邻邢衡?速出?优势,打造仓储物流产业园。优化企业布局,坚决关停取缔?批、就地改造?批、进区?园?批,推动桃城?新区?质量?速度发展。到2025年,桃城?新区主营业务收?达到200亿元以上。推进?新区体制机制改?。三、??开展招商引资“?四五”期间,累计引进外资5000万美元。四、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第三??章

  建设?流营商环境?、打造便捷?效的政务环境?、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三、健全公正有序的法治环境第三??章

  推动?质量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三、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四、多渠道增加居民收?第三?三章

  提升教育质量?、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全?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中?城区新建?区配套幼?园全部办成公办园,每年新建2-3所公办幼?园,每个乡镇建成中?幼?园3所以上,结合新农村建设合理布局农村幼?园,到2025年,确保学前三年适龄幼???学率保持在93%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占?超过50%,民办普惠性幼?园在园幼?占?达到35%以上,实现农村幼?园全覆盖。加强学前教育规范管理,稳步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义务教育供给,中?城区消除?班额,每年?少新建2所六轨制?学和1所??轨制初中,形成布局合理、结构完善、规模适度、效益更佳的义务教育新格局。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体化,?持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打造城乡教育共同体,促进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创新教育和学习?式,着?发展“云端学校”。落实国家学?资助政策,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残疾学?等受教育权利。到2025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三、促进普通?中内涵特?发展

  三、促进普通?中内涵特?发展普及?中阶段教育,改善普通?中办学条件,新建2所省级?范性普通?中,推动衡?市第?四中学搬迁,加快第?四中学省级?范性普通?中建设。探索集团办学、学校联盟等办学模式,促进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扩?优质?中教育辐射范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教师教育振兴?动计划,建设师德?尚、业务精湛、底蕴深厚、引领性强、影响??的特?教师队伍。到2025年,?中阶段??学率达到95%,公办普通?中全部达到省定办学标准。四、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整合职业教育资源,规划建设衡?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实训基地),打造现代化、??平职教园区。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程,到2025年,全区职教中?(职业?中)全部达到国家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程,重点建设1所省级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程?范学校,建设10个以上省、市级??专业和特?专业。统筹普通?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保持?中阶段教育职普?基本平衡。?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管理。五、构建服务全民的终?学习体系第三?四章

  建设健康桃城?、深化医药卫?体制改?提升市?院肿瘤、市四院?科、市五院?脑?管诊疗?平,推进市?院、市四院晋级“三甲”医院。?、完善健康服务体系健全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推动区妇幼保健院迁址扩建,建设孕产妇、新??危急重症救治中?,提升妇幼保健服务?平。三、?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提升中医医疗服务能?,谋划建设区中医医院,加强综合医院中医科室建设,建成以区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药科室为??、基层医疗卫?机构为基础、中医备案诊所为补充、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络。到2025年,?争使所有社区卫?服务机构、乡镇卫?院和80%的村卫?室具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能?。四、??发展体育事业到2025年,全区?均体育场地?积达到2.2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数占全区??的44%以上。第三?五章

  积极应对???龄化?、增强?育政策包容性?、构建多元化养?服务体系构建养?保障体系。到2025年,全区每千名?年??拥有养?床位50张左右。完善居家社区养?服务。到2025年,每个乡镇(街道)建成1个综合性居家养?服务中?,?少建设3个社区嵌?式养?服务机构,居家养?服务中?覆盖所有城市社区,农村互助幸福院等养?服务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提升养?机构服务质量。到“?四五”末,全区养?机构护理型床位占?不低于55%。第三?六章

  增强基本民?保障能?

  第三?六章

  增强基本民?保障能??、构建全民社会保障体系?、加?社会救助保障?度三、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四、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第三?七章

  打造?化桃城?、健全公共?化服务体系?、弘扬桃城传统?化??推进?物保护和?物质?化遗产传承?作,实施?化遗产普查建档?程,加强宝云塔、安济桥等重点历史建筑修缮保护,深?挖掘学??化、内画艺术、佛塔?化等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化资源,发扬壮?内画、?雕、糖画等传统??技艺和安乐秧歌、武术“戳脚”等民俗?化,打造独具特?的历史?化品牌。三、深化群众性精神?明创建活动四、繁荣?化事业和?化产业第三??章

  统筹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妇??童保护?、促进青年事业发展三、发展残疾?事业重?民??程(S眼看衡?整理):迁建桃城区第三幼?园、新建桃城区第四幼?园、第?幼?园、第九幼?园、第?幼?园、第??幼?园、第??幼?园、第?三幼?园、第?四幼?园、第?五幼?园。新建沁?路?学、昌盛街?学、榕花街?学、河东第五中学、三杜?学、海东盛景?学、铁北第?三?学、第??中学、第??中学、铁北第?中学。改扩建东明?学、南华?学、三徐?学、第七中学。新建第?六中学、第?七中学、迁建第?四中学。新建衡?市职教中?(实训基地),在邓庄镇谋建第?职业中学,在赵圈镇谋建第三职业中学。新建衡?国际医疗健康中?项?,建设三甲医院。实施衡?市第三?民医院(传染病医院)能?提升建设项?,衡?市中医医院重?疫情应急救治基地建设项?、衡?市第??民医院衡?市肿瘤医疗中?建设项?、衡?股?头医院迁建项?。实施衡?市公共滑冰馆建设项?。建设桃城区?旅康养项?。第三?九章

  筑牢安全发展底线?、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建设?、保障安全?产三、保障?品药品安全四、保障?融安全五、保障?络安全六、推进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建设

  六、推进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建设七、推动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第四?章

  加快社会治理现代化?、完善社会?盾调处体系?、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三、完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四、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第四??章

  全?推进法治桃城建设?、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严格公正司法三、加强法治社会建设第四??章

  坚持党的全?领导第四?三章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第四?四章

  加强规划实施和管理

篇八: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河北实施跃升计划加快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期刊名称】《中国农村科技》

  【年(卷),期】2019(000)005【总页数】2页(P56-57)

  【作

  者】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

  文

  201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为推进《若干意见》贯彻落实,河北省科技厅针对县级普遍存在的党委政府对科技工作重视程度不高、科技创新体系不完善、科技管理部门弱化等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结合河北实际,研究制定了《河北省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2019-2025年)》(以下简称《跃升计划》),并于2019年1月27日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该文件极大激发了全省各县的科技工作积极性,得到科技部、河北省各级党委政府和科技部门、科技企业、高校院所、科技服务机构、科技人员的广泛关注,新华社、河北日报、河北广播电视台、长城网等媒体第一时间做了解读和报导,社会反响热烈。河北省的具体做法是:

  创新工作思路

  解决县域创新深层次问题

  长期以来,科技工作在县域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科技工作在基层“没钱干、没人干、不会干”的问题比较突出,对县域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形成很大制约。为推进问题的更好解决,推进国务院办公厅《若干意见》落实,该文件突破了河北省以往出台文件的范例,从实际操作出发,提出了以下“六个一”的工作思路:一套指标来监测。利用规范的统计数据指标,建立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体系,对各县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科学评价。一把尺子来衡量。按照监测评价分值,对各县从创新能力上进行等级分类。一组举措来支撑。提出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工作举措,指导各县组织开展重点工作任务。一批奖项来激励。对科技创新能力实现较大提升的县给予专项资金奖励,激发各县科技创新工作积极性。一份报告来指导。定期发布各县科技创新评估报告,对各县科技创新工作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一支队伍来助力。组建科技创新智力辅导队,对各县科技工作业务进行帮扶指导,把科技工作真正延伸到基层一线。从建立监测体系、发布监测报告、实施工作奖励、开展工作帮扶等6个方面综合施策,推动县域科技工作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这一思路得到各届广泛认同。

  开展评估监测

  确定各县科技创新能力等次

  县域创新基础不同,发展基础各异,为提高政策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跃升计划》按照创新导向、突出重点、数据规范、公正客观的原则,制定了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共包括创新投入、创新主体、创新条件、创新产出、创新管理等5个一级指标,地方财政科技支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等17个二级指标。监测评价每年开展一次,根据评价分值,将各县划分为A、B、C三类(大于80分(含)为A类,60(含)-80分为B类,60分以下为C类),为县域科技工作的精准支持提供依据。与此同时,年度监测评价能够较好地反映各县科技工作的能力和进步水平,有利于提高县级党委政府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视程度,调动各县科技工作积极性。

  加强分类指导

  明确县域创新重点任务

  《跃升计划》按照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的原则,提出了各县都要推进的9个方面共27项共性工作任务和A、B、C三类县需要分别重点推进的4项个性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分为共性任务和个性任务两大部分进行部署,工作要求更具针对性,便于各县抓住工作重点、迅速补齐短板,提高工作成效。

  强化精准帮扶

  实施县域创新能力跃升奖励

  《跃升计划》提出了推动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的3条重点举措和4条保障措施。在工作帮扶指导方面,提出每年由省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县域科技创新年度评价结果,省科技厅每年发布《河北省县域科技创新年度评估报告》,对各县科技创新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对下一步工作重点提出建议。提出省、市科技部门组建专项科技工作辅导队,根据县级科技管理工作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辅导,提升基层科技工作推进能力。在工作奖励方面,提出每年安排2亿元左右专项资金,对科技创新能力年度监测评价进入A类前3名的县一次性给予300万元奖励;对科技创新能力年度监测评价中由B类跃升到A类的县一次性给予300万元奖励;对科技创新能力年度监测评价中由C类跃升到B类的县一次性给予200万元奖励;对科技创新能力年度监测评价类别未跃升但排名提高10位(含)的县一次性给予200万元奖励;对科技创新能力年度监测评价类别未跃升但排名提高5-9位的县一次性给予100万元奖励。类别跃升后降级又跃升至同等类别的,不给予奖励。年度获得两项奖励以上的,可重复计奖,最高奖励500万元。奖励资金由县科技部门统筹使用,用于推进科技创新工作。通过帮扶指导和资金奖励相结合,县级科技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

  加强统筹部署

  推进文件全面落实

  《跃升计划》的印发只是加强县域创新工作的第一步,最重要的是抓好文件的落实。为此,河北省科技厅成立了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推进领导小组,制定了《跃升计划》落实工作方案,对下一步工作做了统筹安排。一是厅长以省科技创新工作领导

  小组办公室主任名义向全省每位县委书记、县长专门致信,就县域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性、省科技厅推进县域创新工作的主要考虑、县域推进科技创新的方式方法等与各县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交流,鼓励县域抓好科技创新。二是在河北日报等新闻媒体开设县域创新宣传专栏,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做好对县域科技创新工作的宣传报导。三是组织专门力量编印县域科技创新业务操作手册,组建县域科技创新专项业务辅导队,对各县业务工作进行帮扶指导。四是在省委党校举办县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科技创新专题研讨班和县级科技管理部门参加的科技业务工作培训班,建立县域科技创新工作常态化培训机制。五是依托厅县科技工作会商机制,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创新基础较好、工作积极性高的县纳入厅县科技工作会商范围,对相关县组织实施的会商工作任务再给予5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打造县域科技创新典型样板。六是对工作突出的县(市、区)积极培育认定为省级创新型县(市、区),择优推荐国家级创新型县(市),示范引领县域创新驱动发展。

篇九: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科技创新跃升计划实施方案

  科技创新跃升计划实施方案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技创新跃升计划实施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遵循科技创新规律,以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立健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为重点,围绕“一路两带两改两市”发展布局,瞄准科技创新短板,聚焦经济社会急需,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水平,着力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多领域互动、多要素联动的全面创新体系,为建设创新型新华提供强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

  创新投入进一步加大。全区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增加,规上工业企业科技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5%。

  创新主体迅速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9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达到700家,创新条件更加优越。建成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家,国家级众创空间达到2家,国家级星创天地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省级众创空间5家,市级及以上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以上,市级及以上孵化器1家,院士工作站6家。

  创新产出大幅度提升。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达到60%,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件以上,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逐年提升。

  创新管理持续优化。积极争取省级以上各类项目和奖励。建立科

  技创新领导机构,研究部署全区科技工作,落实上级各项科技政策并制定配套实施措施,开展各项科技创新活动,形成推进区域科技创新的长效工作机制。

  三、工作任务

  (一)加强区域创新发展顶层设计。

  1.完善区域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创新发展战略,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突出特色和优势,结合本区资源、产业、生态和创新基础,完善全区产业发展规划。依托创新创业平台和特色楼宇,全面提升创新能力,打造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前沿阵地,培育壮大创新型产业集群。

  2.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结合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研究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明确科技创新目标、任务和发展举措。

  3.制定科技工作年度计划。围绕落实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加强科技工作组织谋划,制定科技工作年度计划,明确工作重点和责任分工,强力抓好落实。

  (二)推进产业技术创新。

  1.加强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围绕“一路两带两改两市”发展布局,聚焦产业变革方向,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展技术创新,研发和应用先进技术,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大数据、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加大发明专利授权资助力度,引导企业和相关单位创造和获取自主知识产权。

  2.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支持具有一定创新优势的企业建设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组织开展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达标行动,积极推动企业普遍建设研发机构。引导行业优势企业积极参与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高校、科研机构及高端人才合作建设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产学研合作基地。支持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积极争创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建立形式多样、机制灵活的新型研发机构。

  3.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打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加强组织指导,以龙头企业牵头,联合省内外优势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和支持申报省级备案联盟。

  (三)培育壮大创新主体。

  1.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工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库,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服务机构作用,举办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和申报流程培训,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帮扶活动,打造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

  2.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通过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差异扶持、扩量提质,推动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通过协助企业申领科技创新券等方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管理指导、技能培训、市场拓展等服务。按照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加快落实研发费用75%税前加计扣除政策。

  3.优化企业营商环境。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投资审批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四)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

  1.发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鼓励企业通过专业科技服务机构开展技术交易、技术评价、技术转移、检验检测、技术咨询等业务,鼓励相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加强技术经理人、技术经纪人等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能力。

  2.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根据企业、产业技术需求,经常性组织专家开展技术诊断、技术咨询、技术成果推介等活动,形成常态化产学研合作推进机制,促进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落地转

  化。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3.发展科技金融服务。按照省、市有关规定要求加强财政科技资金引导,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加快创业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基金等建设。加强与省、市相关创投基金沟通合作,争取联合设立子基金。加强与省、市级金融机构沟通合作,支持金融机构依法设立主要服务,支持金融机构设立主要服务于科技型企业的分支机构。推动符合条件的高成长性科技企业上市,协调或引导企业有效利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五)壮大创新人才队伍。

  1.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制定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特殊政策,在生活补贴、工资待遇、住房支持、医疗保障、子女教育、配偶安置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对引进的高层次科技人才,积极推荐纳入省、市相关人才计划,在创新创业方面给予一定经费支持。

  2.加强人才交流合作。积极推广“星期天工程师”“假日工程师”“网络专家”等人才柔性引进模式,扩大人才供给渠道。加强与国内外特别是京津人才合作,为当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战略咨询、技术研发等服务。研究完善人才交流支持政策,为引进人才交流合作提供保障。

  3.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加强职业教育,加大从业人员技术技能培训力度,培养本土化、专业化技术人才。

  (六)开展“双创双服”活动。

  1.推进创新创业。打造“双创”和“一路两带两改两市”发展布局升级版,以培育市场主体和创新创业平台为重点,提升科技服务水平,为“双创双服”和“一路两带两改两市”发展布局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双创”示范基地、创业就业孵化基地等“双创”服务平台建设,吸引省内外高水平“双创”机构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吸引高校毕业生来我区就业创业,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积极组织开展创业教育、创客培训和科技企业帮扶等活动,强化创业服务和指导,把打造成创

  新蓝海、创业沃土、创客乐园。

  2.强化民生科技保障。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土壤污染治理等水平。充分利用蓝川科技环境精治可视物联网大数据中心,构建“一网、一图、一报告”治理格局,实现精准施策、靶向治理,形成“科技支撑、网格引领、全民参与”的大气精细化管理体系。实施科技惠民项目,推广应用食品药品安全、疾病防治、垃圾无害化处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等技术,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3.推动科学普及。加强科普基地、科普大讲堂、科普长廊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科普条件。深入开展儿童、青少年校园科普和“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科技三下乡”等科普活动,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七)强化政策落实落地。

  1.推进重大科技政策落实。加强对各类科技创新政策的宣传和培训,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等重大科技政策落实。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只增不减。

  2.制定区域性创新政策。根据全区创新发展需求,衔接国家、省、市科技创新政策,在科技投入、技术研发、平台建设、金融创新、人才引进、成果转化等方面及时制定和完善针对性科技政策,打通科技政策落实落地“最后一公里”。

  3.建立科技创新政策落实督导机制。建立科技创新政策落实责任制,定期开展科技创新政策落实情况督导检查,帮助企业、科技人员更好享受优惠政策。

推荐访问: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跃升 科技创新 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