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公文范文> 正文

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哪些(7篇)

神洲文档网 发表于2023-05-02 20:00:02 本文已影响

篇一: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哪些

  

  新时期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德育的途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心理健康对一个人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使中职生更好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深入挖掘适合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途径,并且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结合。

  一、常规教育渗透方式

  1、课堂教育:在日常课程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心理健康相关的内容,比如“情绪管理”“心理健康保健”“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2、专题讲座:定期组织专题讲座,邀请专业心理医生、心理学家、教育专家等进行讲解,让中职生对相关的心理知识有一个更全面、准确的了解。

  3、心理健康测评:可以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让中职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康复措施。

  二、校园活动渗透方式

  1、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让中职生随时得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2、心理剧表演:通过表演心理剧,让中职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心理问题,培养他们有同情心、理解心,从而更好地去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

  3、互动游戏:针对中职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设计,引导他们通过互动游戏的方式去表达内心的情感、需求等。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结合,引导中职生在道德情操、心灵素质和谐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1、制定行为规范:制定行为规范,教育中职生要遵循公德、伦理、演艺、诚信等方面的规范,要求他们尊重他人,保护自己,让他们的行为遵循一定的规范。

  2、心理辅导:通过德育课教育中职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培养他们的心理调节能力。

  3、道德情操教育:教育中职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自己的品行修养,讲究自己的为人处世和行为准则,从而在心理健康的基础上有更好的道德情操。

  总之,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在实际实施中,需要根据中职生的实际需求和特点,以及学校的教育规划,科学地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进行,让中职生更好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其潜能。

篇二: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哪些

  

  浅析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摘要]近年来,青少年极端行为多发已成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这使我国的学校教育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作为极端行为的高发者,让我们不能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这项工作。调查显示,25%的中职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外显型和内隐型等心理行为问题,这些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也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青少年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和个性,提高并完善其心理素质并助其健康发展。因此,针对中职学生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

  一、对中职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等症状也变得普遍而频繁。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对青少年的心理会产生较大的冲击。调查显示,25%左右的中职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外显型和内隐型等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自私、任性、说谎、作弊、耐挫力差、偷窃、攻击性强、焦虑、抑郁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也给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及教育任务的完成。中职学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为了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完成育人使命,只有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更好地解决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使其能够在学校及社会生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有益于社会、他人及自己的人。因此,重视并加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仅非常重要而且势在必行。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中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也相对集中突出,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且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中职学生生理上正处在第二青春期,心理机能也随之迅速发展,对他们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并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及时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有利于他们更健康的成长。在增长知识、开拓眼界的同时能更好地让自己身心愉悦建立自信,对个人的生存发展、社会的稳定、家庭的幸福都有着深远地意义和积极的影响。

  2.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稳定的心性是健康心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学生具备了健康的心理和稳定的心性,对学习和工作的专注力也会提升,效率也会随之提高。没有稳定的心性也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更不可能集中精力学习、工作,势必影响生活效率和才能的发挥。

  3.完善个性,促进各方面和谐发展。健康的心理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具备处理人、事、物及各种关系的能力,对于个性的发展及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完善作用。

  4.防治心理疾病。学生了解并掌握更多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帮助自

  己和他人及时调整状态,确保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尽可能使自己不受社会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避免受到伤害和走入误区。

  二、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生理成熟早早提前而心理成熟却远远滞后,出现了身心发展的极度不平衡,导致了严重的心理危机。中职学生存在的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行为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与其自身文化素养较低、心理素质较差、心理健康水平有待提高等几方面原因有着直接的关系。他们不善于运用新的学习方法、技术和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面对困惑又无从下手,缺乏自信,过于依赖别人,极度放任自己……于是厌学、逃学、自私、任性、说谎、攻击性强、焦虑、抑郁等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在中职院校中已成为广泛而普遍存在的现象。中职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心理健康状态决定了在这个年龄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途径及效果

  目前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处于一个从外延到内涵的深化过程,学校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并积极努力将这项工作做实做细。例如,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室,注重相关课程的开发,定期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这项工作还停留在理念和形式上,没有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没有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把所学知识与自身存在问题相关联的意识。

  并且,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方式比较单一,一般都是通过德育课程及讲座形式展开,知识体系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及深入性;没能更好地结合中职生存在的问题因材施教;缺乏有效而丰富的实践活动支撑,使学生不能深刻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浸润与完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没有落实到全课程、全方位的工作体系中,缺乏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有效参与。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涵盖的内容很广泛,它是中职学生适应与成长的一门首选必修课。它的范围既涉及学生成长中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又涉及人生观、价值观等宏观问题的界定,还涉及焦虑、抑郁等常见心理与行为问题。

  三、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完善心理辅导的内容及形式

  在学校,心理健康专家们可以通过三个途径对中职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一对一的个别心理辅导,在班里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进行心理辅导专题讲座。面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及社会上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所讲内容与自身联系紧密,从而有效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逐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养,也能锻炼他们与人相处、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活动,教育工作者可以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竞争,提高他们应对挫折、适应社会的能力;教会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塑造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品质,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三)创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

  教育的过程不能忽略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我们应该创建积极的、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精神文明及物质文明环境,从而对他们的心理、行为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正能量的文字、先进事迹、大国工匠精神、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浓郁的文化气息、神采飞扬的精神风貌、文明有礼的师生形象……这些都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也是我们育人的有效途径。我们要深入挖掘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在学生心理及行为方面最大程度发挥其育人内涵。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实际意义、不流于形式,须切实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教学手段,完善学生心理及行为上的不足,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邓晓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学策略及实践意义解析[J].新课程,2016.[2]雷琴,李璐.现代心理技术在中职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3]宫黎明.从消极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转换[J].教书育人,2018.

篇三: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哪些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法与途径

  摘要:中职生作为比较特殊的受教育群体,比普通高校的学生心理会多一些复杂的情绪,也多了一些叛逆,同时,他们在心理上也会多了很多的紧张与疑虑。因此,目前的教育重点不应该只是看重普通高校的学生,要多提高重视在中职生群体上,进一步提高中职生的心理素养。不仅是为了落实国家的教育政策,也是当前中职学校需要解决的现状,是加强整体中职学生素养的一个必经之路。由于中职生处于发展的转折期,这个时候的他们心理会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更多的要考虑就业压力与今后的发展,因此需要教师及时对他们进行干预,避免中职生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在当前经济发展多元化的背景下,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中职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较大。对于他们而言,相比于普通高校的学生,他们先是比普通学生经历了中考的失利,心理方面比较难过,同时,外界还可能会有身边人异样、轻视的眼光,导致中职生心理增添了很多的负担。本就由于中考失利而难过的内心,更加脆弱。他们在步入职校时,心理都很脆弱,并且更加希望自己能够被重视、被鼓励,希望自己可以重新好好学习,证明自己并不是别人口中的一无是处。所以,职校教师在面对学生的到来时,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与耐心,尽可能的维护他们的自尊,并加以手段进行干预,培养中职生的身心健康,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基本指导思想

  (1)职校教师要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教师要找出学生错误的心理来源于哪里,然后可以让学生将每次情绪不对的时候,将自己的心情记录在日记上,待冷静后进行自我反省,检查自己到底是哪里出现了不对。推进职校的心理健康工作,教师要使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明确自身的优点与缺点,并且要主动耐心的听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在评价中对自身的不足进行完善改良,认识真实的自己[1]。在学生面临压力时,教师要教他们调节压力的方法,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推荐更适合他们的解决办法。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在减轻压力的过程中认识自我,并克服自身的不良情绪,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与抗压能力。

  (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对于刚刚步入职校的学生来说,由于学习水平的限制,他们对于心理健康方面的认知都比较狭隘。所以他们在心理出现问题时,最开始的表现常常是不知所措,很多时候都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解决自身的情绪问题。这样长期下去,一些轻症的心理问题很可能会慢慢发酵成严重的心理障碍,教师必须对此提高重视。

  (3)要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个别辅导为辅,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人课堂,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得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中职生的心理比较迷茫和纠结,因为由于中考的失利,使他们走了不普通的一条路。他们在身处迷茫难过的同时,也更加渴望有人可以真正地认识他们,理解他们的内心,尊重他们,这些心理上的焦虑都会慢慢转变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但其实他们与普通高校的学生一样,同样需要自尊心,希望被鼓励,并且也希望自己能做出对社会有利的事情,成为有价值的存在。因此,职校教师在发现一些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时,需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以免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

  (4)心理健康教育在教材的选取上要注重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必须是经过科学研究后的成果;在教育手段上,要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以人为本,强调学生心理能力的提高;在评价方法上,要借助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如心理测量等;在建立心理档案方面,要力争做到“严、实、详”。

  对于教材的选择,要保证教材内容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对心理健康的基本定义。如何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价值观,如何调整自己不良的情绪等。其中,教材的重点就是帮助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社交过程中得心应手,学会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对于城镇和农村的职校,在选择教材时要根据当地的教育水平出发,适应当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心理健康学习[2]。

  (5)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强调行为训练。

  心理行为训练是一种情景式的训练方法,它通过设定某一种情景的方式,使队员在其中完成相应的任务,并使队员获得成功后的喜悦,达到了提高团队凝聚力的目的。心理行为训练运用了认知心理学、情绪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等理论通过模拟情景,可以提高训练人员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当前职校的教学方式还是比较单一的。尤其有关心理健康的课程,大多数学校只是走形式,没有真正将这方面的措施落到学生身上。在职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需要书面上的教育,更需要实践来体现。因为相比于实践,课堂上的教育影响还是比较弱的,起不到深刻的教育效果。所以,要注重行为训练的重要性。

  (6)要注意集体心理健康教育,也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指导。

  校园可以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对存在差异较特殊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也就是职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及情况的不同,选择一对一的心理辅导方式,对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开导疏解,并给出正确的心理指导。而对于一些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教师需要根据情况来处理,严重的要将其送至专门医院的心理治疗科室进行专业的治疗。

  (7)要慎用心理测试和测试量表。

  在使用心理测试和测试量表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谨慎选择测试的类型。在选择测试的类型时需遵守使用原则。第一,选择测评量表应有针对性。第二,为寻找心理问题的原因而使用量表,比如,使用社会再适应量表(SRRS),以便查找被测试的学生两年以来是否有重大生活事件发生,或是否有应激的叠加效应发生;为了探索出现问题学生行为的倾向性,而使用16PF,等等。第三,为评估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而使用量表,比如,SCL-90、SAS、SDS、MMPI等。总之,在心理健康教育诊断中使用心理测量工具,应当有一定针对性,并且围绕着已形成的初步印象或求助者的某些特殊表现来选用。

  2.基本目标(解决的问题)

  (1)探寻在我校开展青少年心理品质研究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我校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开展青少年心理品质研究的经验[3]。

  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做好,能做到什么水平,这关系着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等素质,教师要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始终将其贯穿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心理健康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二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都不太能接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学内容,大多数学生都会觉得这个内容比较枯燥,很难提起想深入了解的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拓展新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更多的学生愿意主动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且也活跃了师生之间的氛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轻松的学习心理健康课程,还可以提高整体的思想政治觉悟与心理健康素质,以乐观积极的心态进行后续的学习生活。

  (2)研究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心理现状进行科学的测查分析,掌握基本情况,并针对实际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在学生刚刚步入职校后,许多职校都会先制定学生的个人心理健康档案,但这种方式只是初步的测试,且不够连续性,一些心理稍微有点问题的学生也不会得到重视。这种心理评价方式就比较单一,也不会得到实际性的心理反馈。另外,还有些班级的教师,只是觉得成绩不好、调皮捣蛋的学生需要心理辅导,而没有真正考虑到那些经常沉默,朋友很少的学生。所以会导致真正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没有得到该有的心理辅导。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现状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发放问卷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调查,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明确每个同学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然后制定个性化的解决措施。并对学生出现的不同心理问题进行总结并分类解决[4]。

  (3)对个别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与辅导,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另一方面,也积累个案,为个案研究提供素材。职校教师要主动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不要打击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多鼓励学生,使学生能够对教师产生信任,主动倾诉自身的烦恼,从而提高校内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因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仅影响着职校内的心理健康工作,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所以,职校教师要加强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拉近师生距离,通过更加友好的手段来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总之,通过课题的研究,针对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主要心理问题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开展中职生心理品质研究的新路子。开展好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因为心理健康也属于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未来的人才中,拥有高水平的专业能力还不够,强大健康的心理健康同样非常重要[5]。因此在职校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理辅导,在日常学习中,对他们多加关注,定期询问他们的学习状况与社交群体。这是推进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一步,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方法。课题研究将通过有关测查,掌握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基本状况,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把握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

  三、课题研究的途径

  1.途径

  (1)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案、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中职院校需要对当前的中职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对现有的心理健康工作进行内容上的优化,保证推进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性。因为在当前阶段的中职学生身上,他们的个性化特点比较鲜明,自身的心理与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心理状态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当前职校要推进心理健康工作时,应该多加入一些更加新颖、内涵更丰富的教育内容,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品质教育、人际关系的塑造等,从而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三观,并且能够理性分析事物,能够

  独立处理好身边的问题。在学习方面,懂得要多加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在心理方面,懂得自我安慰,自己走出沮丧,以此逐渐培养自己的心理健康素养。

  (2)除与原有思想政治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案内容有机结合进行外,还可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也可通过组织有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6]。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宣传,使更多的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比如下上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动画,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加强心理健康课程的影响程度;或者可以邀请心理健康方面的专家来校内进行讲座,培养中职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还可以通过校内组织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演讲比赛等等,鼓励学生踊跃报名。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最大程度上使中职学生加强对心理健康方面的认知,对自我有了更清晰的评价,并能及时与教师沟通,促进自身健康成长。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根据报告显示,如今很多偏远地区的中职学生在步入职校后,由于距离学校较远,大部分都会选择住校,其日常的生活起居都将在学校完成。学生们在步入职校的前期阶段,会处于自我保护的模式,对事物都比较陌生,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在心理方面产生不利的影响[7]。所以在这个时候,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干预工作,培养学生树立起健康积极的心态,使学生迅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主动认识新人,结交新朋友。对学生要进行定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促进学生的吸收能力,从而也能更好地融入学习中。具备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之后,才能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富有精力,为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心理保障。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办好家长学校,优化家庭教育环境。进入职校后,学习的环境与生活的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要学着自己独立生活,独立学习。比如,宿舍生活需要几个可能来自几个不同地方的学生共处一室,面对不同的生活习惯,有的学生还是远离了家乡,来到新的城市,气候、环境都需要学生自己去适应。事实上,大家都知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人的日常做法会对子女产生深刻的影响。父母对生活的态度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想法,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曾经有份新闻报道,有一个中职学生在进入中职院校后一个月便退学,原因就是在以前的日子里,自己的日常起居都是由父母照顾,步入中职院校后,自己无法独立生活和处理事情,所以只能退学。由此可以看出,这个学生只是中职学生群体的某一部分缩影,事实上有很多这个情况出现,都反映了家庭对孩子身心健康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学校要与家庭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促进职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8]。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职校开展心理健康工作任重而道远,这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职校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保证校内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性,措施要落到实处,才能真正的保证学生的身心得以良好发展。但从目前现状来看,职校的心理健康工作做的还不够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现状也呈现下降趋势,因此,对职校进行心理健康工作的推进,是当前重中之重的任务,要加强对这份工作的推进与创新,促进职校学生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赵泽碧四川文理研究学院高级研究所继续教育研究2013年第2期

  【2】《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研究进展》徐勇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11月第27卷第11期

  【3】《青少年心理学》张向葵、李力红主编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8月第一版

  【4】《教育学》新编本张乐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3次印刷

  【5】《学校心理学》林崇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25【6】《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分析与研究》李正全教育教学研究考试周刊2009年第41期下卷

  【7】《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之对策研究》朱波探索健康干线

  【8】《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李勇[N].2009.05.16(7)

篇四: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哪些

  

  如何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心里活动规律,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调动一切内外积极因素,维护个体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心里素质,促进其整体素质提高的教育,是一种预防式教育。

  本人在中职学校任教的过程中发现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常,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职校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约占总数的20%以上,具体表现在个性偏差、厌学、网隐、早恋、逆反心理严重等,内心深处充满着矛盾和迷茫,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

  造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它反映了社会、家庭及学校教育等方面的许多矛盾,只有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避免它。

  根据造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改进和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创设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营造优美文明的校舍环境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舍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

  学校班级人文环境的设计和建设,形成的特有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大家庭浓厚而独特的魅力,从心里产生“我以校班为荣”的感慨和自豪。

  二、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最后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便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出现失误。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是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同时应对学校进行整体改革,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使学生心情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

  三、在常规的教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辅导的内容

  实际上各科教学本身都包括有心理教育的内容,只要备课时加入心理教育的导向,就可以使授课内容深入一层,如程序设计、平面设计、动画设计等课程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语文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体育课可安排挫折教育,增加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锻炼意志力。最佳的做法是在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分节目标,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心理教育转化。

  四、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1.引导学生合理发泄不良情绪。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育尚未成熟,情绪不太稳定,遇到挫折时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发泄,可能引起不良后果。根据这一特点,应为他们创设合理发泄的渠道,防止不正当的发泄。

  2.淡化被动受教,培养自主能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源复杂,大部分为行为不良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自主能力较差。因此,应特别注意帮助其形成自主能力,侧重于引导,鼓励,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3.注意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自理性、自制性都还不够成熟,许多心理障碍表现都与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关。因此,对其进行调节时特别要注意行为习惯的训练,用严格的纪律制度规范其行为,帮助其一步步改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

  五、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现在大部分学生家长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欠缺,《中国青年报》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六、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辅导员,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疏导,防止更严重问题的发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改进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现在,教育部门和中职学校已经开始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出诸多努力,也收到了一些效果。但是,应该看到,不完整的教育链条是无法充分发挥作用的,家庭和社会作为中职学生紧密接触的更广泛的世界,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并有所行动了,唯其如此,才能扣上缺失的一环,形成育人的合力。

篇五: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哪些

  

  中职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不能回避和忽视,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保障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学校要担负起保护学生心理健康的重任,作为教育者要探索有效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在中职教育活动中,通过形成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立多种教育形式、促进家庭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途径,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帮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更重要的是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寻找自信,树立学习和生活信心,促进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措施

  引言

  中职是优化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学生青春意识刚刚觉醒,思想价值观念尚未完善,处理人际关系、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都有待增强。如果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就容易致使学生形成心理障碍和疾病,也不利于中职人才培育质量的持续提高。为此,教师应该明晰、把握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对教育模式加以调整,介入预防和解决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引领学生学会调控心理,以阳光、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

  1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

  1.1提高当前中职学生的心理素养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这也是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教育活动。但是,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中等职业学校心理教育教师教

  育水平有待提高。针对目前存在的相关问题,积极优化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心理指导水平,保障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1.2新时代背景下中职学生的心理需要

  新的时代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家庭学习中承受着一些压力,部分学生的家庭关系出现了新的矛盾,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也出现了较为复杂的局面。同时,部分学生因假期综合征等心理健康问题而出现学习困难。因此,学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中职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一,厌学心理。厌学心理是中职生最常见的不良心理问题,他们对各学科及专业知识缺乏学习兴趣,加之教师、家长等方面给学生分配过多课业任务,或是给学生设置过高的标准和期待。这些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部分学生在解决课业任务时感到身心疲惫,或是觉得自己达不到教师和家长设置的标准,在重压之下容易进入心理和情绪失调状态。中职生厌学心理的主要表现通常是参与学习态度不积极,对于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管理流露出逆反、对抗情绪,严重者甚至会产生逃学、弃学等不良行为。预防和解决学生厌学心理是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点。

  第二,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社会交往能力是每个中职生都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品格,但是分析中职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发现,目前中职生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降低了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成效。一些中职生个性上存在自卑、孤僻、偏激、依赖等不良因素,在处理师生、同学、亲子关系时不知道该怎样表达内心感受,融入集体生活较为困难,与教师、家长的关系也非常紧张。除此之外,还有部分中职生在社会交往中怀有强烈的恐惧心理,如果不得不参与社会交往活动,学生的行为表现一般会变得笨拙和局促不安,这些都反映出中职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介入引导,学生可能会形成心理疾病,难以自然流畅地应对社会人际交往活动。

  3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3.1建立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干预小组

  首先,要定期进行心理普查,不定期进行心理抽测。每年年初对所有学生进行心理评估。在采取任何测评之前,告知学生关于所有数据是保密的,不能透露给老师和家长。目的是发现学生的心理异常并帮助他们。这无疑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保证了测量数据的可靠性。这些措施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异常,从而促进校内开展循序渐进的监督和干预。当然,心理测量数据不是绝对可靠的,也会产生错误和干扰。在测试阶段结束时,需要一名心理咨询教师介入作出判断,客观地了解目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同时,对学生心理状态异常部分进行科学的长期干预和监测,关注学生心理情况进展,及时发现问题,对于有极端行为的学生,一定要给予心理上的警告,进行指导和干预。此外,定期对学校教师进行心理教育培训,确保在日常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3.2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促进多元化

  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为保证中职学生接受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必须发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和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教育。

  一是搭建在线教育平台。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不仅要集中学生,还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独立的学习场所。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访问老师创建的微信或QQ群,讨论心理健康课上的问题。当学生有私人问题时,可以通过App咨询教师,以避免面对面的问题。还可以利用网络课程,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可以更频繁地互动,更好地对待彼此的感受,增加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因此,有必要创建一个让学生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在线教育平台。

  二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的过程。就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所需的长期档案,其中应该包括对学生的心理普查情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效果,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不断基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进行跟踪,并对问题进行疏导。

  三是实施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只有通过参与,学生才能真正实现不良心理发现和健康成长。而多种形式的心理活动对学生来说是最好的机会,例如,角色扮演是一种常见的教育方式,通过创作故事等方式帮助学生模仿角色,在角色的心理活动中产生相应的心理变化,启发学生的思维,改善学生的心理问题。所以,学校必须让学生通过各种愉快的心理活动,来愉快地学习和成长。

  3.3教师融入学生的生活

  除了班主任以外,每个班都有一至两个老师,由班主任带领组成进步小组,把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作为重要任务,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给予特别关注,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和帮助,也方便学生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找老师。同时,班主任是学生的朋友,是倾听者,是引导者,是榜样,是伙伴。因此,班主任应该积极通过关心学生的兴趣,了解他们的成长,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的心扉自然会逐渐打开。以及班主任应该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寻找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感到“被重视”和“被理解”。

  结束语

  中职生是我国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然而近年来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致使中职人才培养效率严重受损。加紧预防和解决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下最紧迫的任务。本文主要探析了中职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预防解决对策,以期能够为相关教师优化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供科学的参考支持,从而切实修复中职生的心理偏差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心理情态和健全人格的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学生心理素养以及中职人才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成.新时期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德育的途径[J].科幻画报,2021(11):211-212.

  [2]周兆丰.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及对策[J].试题与研究,2021(31):137-138.

  [3]马育琴.中职生心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结合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46):168-169.

  [4]李锦.简析中职生价值观问题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现代职业教育,2021(46):170-171.

篇六: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哪些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作者:叶晓雨

  来源:《速读·上旬》2020年第02期

  ◆摘;要:现代教育体系对青少年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在生活调查中发现,很多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的学生在为人处世上具有问题,没有健康的心态与人格。中职阶段的学生相比于高中生具有一些差距,这样的学生需要教师正确的行为规范,纠正学生一些思想问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教学环境下,教师们普遍将教学的重点投入到知识与技术的教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交流,没有很好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导致学生在树立健康心态的关键没有被规范和教导。因此作为一名职业中学的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解决问题,疏导学生的心理。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

  青少年时期是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社会中许多的事例表明,教育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能够避免学生走向歪路,抵御诱惑。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敏感且叛逆,容易对教师产生排斥心理,在学习压力下逐渐形成郁结,没有通过正确的方式排解自身的压力,因此形成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部对中职阶段的学生教育提升重视,希望教师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学,帮助学生建设健康心理,达到综合教学的目标。本人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些适合教学的方式,并进行以下论述。

  一、在日常教学中融入正确的思想意识,建设健康思想

  心理健康问题的教学首要任务是为学生建设正确的思想意识,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和学习中逐渐吸收积极思想,学习课本中没有的品行和精神,正能量的积累能够让学生逐渐丰富内心。中职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有基本的语数外学科,还有专业知识学科,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善于借助自己教学的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提升知识的同时形成健康的心态。

  比如,教师在进行语文学科教学时,需要充分发挥课本中涉及的内容和精神进行讲述,让学生进行语文积累的同时明白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和品质,逐渐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教师在进行技术方面的教学时,可以从知识、技能和工作精神上入手,让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学习实际工作中应该秉持的精神和态度,接受一些正确的工作态度,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心理。普通的心理教学并不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而积极的思想意识的态度能够帮助学生自主解决一些问题,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一点一滴的让学生积累自身能力,更好的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二、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发现与解决心理问题

篇七: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哪些

  

  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中职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在现行的中等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现象,绝大部分是普通中学,学生在中学所学的知识基本上是为考大学而准备的,实际上升入大学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学生面临的是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特别是那些成绩差的后进生更是感到升学无望。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种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考试焦虑。目前一些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学校当中分好、差班,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采取一些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另一方面,对分数的错误看法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痛苦。教师的嘲讽,同学的轻视甚至家长的埋怨和打骂,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于是厌学出现了,焦虑产生了。另外,不当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学方法不灵活,带有惩罚性,也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

  (二)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职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压仰感,消极情绪产生,师生关系日趋紧张。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职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

  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职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职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会给儿童在心理问题上造成更大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的父母给自己带来并制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因为家庭是不幸的一切所在。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因而闭锁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处于消极情况下的心理而言的。中职学生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征兆。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职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3.早恋。中职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职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中职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得中职学生的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所以自认为认真的、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却是一个令人十分观注的问题。

  (四)挫折适应问题

  中职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中职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二、维护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对策

  (一)

  对中职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课程可分为两部分:心理卫生与健康理论部分和实际训练操作部分。前一部分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后一部分是在中职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其实际训练活动操作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二)设立悄悄话热线信箱。

  实践证明,热线信箱十分有利于与中职学生进行交谈,这种方式对一些尚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话又是碍于颜面的,所以信箱可省去害羞的忧虑,而且中职学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中组织得更为严密。这样可以使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三)设立心理服务室,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由于学生们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心理咨询服务室的建立也就势在必行。无论初中高中,城市乡村,中职学生们已开始从拘束、害羞地进门到落落大方自然地进行心理咨询;从以试探性的心情谈话到充分倾吐心中之烦闷。时代的发展显示出,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已不仅仅是个别中职学生的要求,而是一种时代的趋势了。

  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咨询老师要信任理解学生。同时遵循聆听、保密、疏导、交友性原则。这样就能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信任关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础。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双方的情感与心理方面得以充分交流,如此才能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有些情况下要进行心理治疗,因此心理咨询老师要有意识地和困于心理问题的同学建立起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并依据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减轻或消除学生的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及行为,培养适应习惯,促进心理的健全发展。

  (四)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进行心理宣传。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的宣传。

推荐访问: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哪些 有效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