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公文范文> 正文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教学(10篇)

神洲文档网 发表于2023-05-02 19:25:03 本文已影响

篇一: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教学

  

  中国神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国神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神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tā)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zhēng)扎。

  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xī)灭。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yě)炼(liàn)。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学习目标:

  1、认识“塌、挣”等5个生字,会写“隆、塌”等13个字,正

  确读写“创造、轰隆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女娲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

  4、积累课文中的生动语句,能有条理地讲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

  收集中国的神话传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神话传说,激阅读兴趣

  1、同学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你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说给大家听听。

  2、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它语言优美,故事生动,感情丰富,寄托人民美好的愿望和追求,比如《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优美动人的《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

  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赶快读读吧!

  2、同桌互读:

  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如果对方有读得不准确的地方,请你帮他指出来。

  3、默读:

  ⑴要求学生不指读,不动唇,不出声,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⑵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几句话说一说吗?

  三、用心品读,细致感悟

  1、边读书边思考:

  找出自己不懂或不明白的地方。

  (教师巡视指导)

  2、选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交流释疑,赏析朗读。

  3、小组交流:

  ⑴不懂或不明白的问题。

  ⑵喜欢的段落和原因。

  4、全班交流,释疑解难,感情朗读:

  ⑴“挣扎、冶炼”等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

  ⑵抓住描写女娲着急、难过心情的语句,练习有感情朗读,体会女娲的善良:

  如“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

  ⑶抓住女娲补天历尽千难万险的语句,练习有感情朗读,体会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人类的伟大精神:

  如“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练读、评读、再读,在读中体会情感、积累语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有感情朗读课文,巩固认读生词。

  二、互相合作,练习讲故事

  1、自主练习讲故事。

  2、小组合作讲故事,可以独立完整地讲给同学听;可以几个人合作,各讲某些情节,连成一个完整故事;也可以讲自己最感兴趣或最精彩的情节;还可以创造性地改编、续编故事。

  3、自愿讲故事,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

  4、组织评议:

  评议要点:仪态是否端庄大方,故事情节是否完整生动,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有感染力。

  三、识记生字,书写生字

  1、自主识记生字,同桌交流识记小窍门:

  例如:联系字意法,“燃、熄、炼”和火有关系;换偏旁法,“抬”字换偏旁变成“冶”字;“睁”字换偏旁变成“挣”字等。

  2、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这一课有10个左右结构的字,有9个左窄右宽的字,有1个左右均衡的字,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左窄右宽的字如何占格,教师范写“隆、喷”等字。

  四、课外拓展

  1、抄写喜欢的语句。

  2、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或邻居小伙伴听。

篇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教学

  

  浅谈我国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神话文本教学策略

  摘要:神话,它是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好奇心的触发器,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的重要桥梁,更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精神食粮。在当前时代,语文教师的最高追求是指导学生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神话文本;教学策略

  神话,它是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好奇心的触发器,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的重要桥梁,更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精神食粮。在当前时代,语文教师的最高追求是指导学生提升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对母语的热爱、掌握语言运用、培植民族自豪感、树立科学的三观。那么,当前小学语文课堂的神话文本教学是否符合新课标要求,是否有助于提升语文素养?我们又该如何对待神话文本教学?带着疑惑与好奇,笔者对小学神话教学进行了调研,并基于个人理解从重视人文性、尊重认知体验、转变学习方式等三个方面提出简短的教学策略,试图在不断的探究和教研中寻求出一条适合现代小学语文教师神话文本教学的策略

  (一)、重视人文性、在想象中培养审美情趣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重视工具性,学习生字词的同时,我们同样不能忽略不同文体、不同文本所承载的人文价值。作为一种独特的风格,神话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把握整个故事的基础,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中感受神话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审美情趣。

  神话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样式,是我国古典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从整体上把握故事的基础,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中感受神话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审美情趣。

  如如,教学《猴王出世》时,有教师这样创设情境:“很多同学都听过西游记,喜欢里面的齐天大圣孙悟空,。那么他是怎么出生的呢?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呢?为什么号称“齐天大圣”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请大家认真阅读,说说自己感受。”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自然而然的被自己喜爱人物所吸引,进而感悟神话内在的丰富意蕴。交流分享时,有的学生认为猴王好神奇,受天地真秀、日月精华而出生;有些关注猴王山间嬉戏的动作,想象当时的场面,体悟猴王的顽皮、活泼、自由自在;有的学生则从跳水寻源的过程中,感受猴王机智勇敢进而希望自己也能够成为一位勇敢无畏、敢做敢为的人。在这样特定的情况下,学生建立了对独特神话风格的价值观。在之后的教学中,教师对石猴的起源和相关资料进行了必要的拓展与补充,让学生置身于传统文化的世界中,更置身于远古时期人类智慧和文明中,感知了神话的人文特征

  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在掌握了神话的特点基础上,要重视神话的人文性和神奇性。我们无需将精力和时间放在扣神话字词的独特,更不需要让学生了解这个位置用这个词语的含义,相反应该引导学生对神话故事进行改编、叙述、创作。要鼓励学生们将一段冰冷的神话,经过自己的主观创造,把一个个有温度、有逻辑、有意思的独特神话故事讲述出来。要改变以往逐字逐词的的教学,要注重启发学生讲、读、创造神话故事,并融入属于自己的元素,赋予故事感情。

  (二)、注重认知感受,在感知中积累学习方法

  神话,作为中国文化最早的载体,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它在创作方法、故事背景、思想内容和主题表达有其独特的要求。因此,神话教学要关注这些要求,突显神话的特点。这就意味着要引领学生感受神话的魅力,发挥合作探究的优势,站在教师主导的角度,改变学习神话的传统方法。

  神话与其他文本最大的不同在于,神话的神奇性。在神话对一切事物的感知与幻想,表现在叙事中会穿插、融入一些彰显神话特色的元素。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想象、补充、复述等手段让学生沉入神话文本之中。例如,教学《猴王出世》一文,有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寻找课文中最能体现“神奇”的地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神话的魅力,激活学生内在感知,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引领学生想象石猴在山间嬉戏的模样、跳水寻源时的心理活动、众猴拜见猴王的过程等。通过具体而准确的想象,学生的想象力会更加细腻,生动。这样一来,学生对神话从原先课文上的了解,到添加自己主观情绪的想象体悟。这样一个过程,十学生对神话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真正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神话文本的内容,划出价值点,让学生想象填充、拓展描述,将情感真正融入中间,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它突出了神话的神秘面纱,使学生积累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汉语知识。

  (三)、改变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培养创造意识

  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小学阶段的儿童主要处于前运算阶段,该阶段儿童不具备逻辑推理技能,他们的身心发展上不平衡,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作为教师需要也必须要注重儿童自身的需求,关注学生最真实的要求。而现阶段学生最大的发展需求就是发展想象力,培养优质想象力,并结合想象力提高自身表达能力。针对这一需求,小学阶段神话教学的重点是引领学生感悟神话魅力,体会上古先民无边无际的想象空间,并结合这种情感与实际生活,鼓励与引导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神话。

  那么如何引领学生感悟神话魅力呢?除了之前所说的两点,我认为还需要转变学习方式,由原先的教师精读细讲、反复讲的方式转变为学生与教师的合作探究,同时,它还提高了学生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基础。

  例如,学习《普罗米修斯盗火》时,老师可以先带学生阅读整篇文章,引导他们注意“死死地锁住”,然后提醒他们观察插图,鼓励他们发现和质疑(图中的链条只有一个固定在悬崖上的支点,手和脚都可以动摇,这与课文是否矛盾)。之后引导他们了解英雄被“锁住”并完全丧失自由的悲惨局面

  ——

  英雄一整天都只能与悬崖相邻,教导他们以同理心思考,想象被锁定的感觉,探索什么是普罗米修斯被锁住的什么、锁不住的又是什么。经过小组讨论、师生交流后,得出最终结果。这种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立足于文本,超越文本,激发学生的内在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相信这样的教学绝对优于传统的死记硬背。

  总之,在神话文本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激发小学生对描绘人物、复述故事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民族渊源、体会民族精神。在与神话人物的对话与交流中,我们可以触摸到人类原始的童年故事,感受神话文本的语言特征,为它注入语言的生命。同时,我们更要考虑每个学段的学生呈现出不同的心理发展特点,语文教师在进行神话类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把握学生主体

  性的前提上,发挥教师主导地位。

  最后,限于本人的知识层次和对现象的概况,在文中总结和提出的一些观点还显得比较单薄、比较浅显,仍然需要进一步讨论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杜以春.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9(01):123.[2]瓦卓玛才郎.课前预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甘肃教育,2018(24):107.[3]牟芬霞.小学语文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25):46-47.[4]陈小平.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阅读和口语交际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J].教育视界,2017(18):10-15.[5]刘亚雄.把握教材特色

  提升阅读素养——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低年级阅读教学实施建议[J].湖南教育:d版,2017(8):36-37.[6]陈颖.低年级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的分析与使用的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

篇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教学

  

  【部编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解读】第51期

  《盘古开天辟地》——神话教学策略

  《盘古开天辟地》是小学四年级第五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神话。神话是由人民集体创作,表现对英雄和超能力的崇拜、斗争,对理想的追求和自然现象的理解与探索的故事。正如单元导语说“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梦想”。

  学习这篇课文,要把了解故事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感受神话神奇的想象作为重点。神话故事,故事还是课文的主干,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第一个学习任务。可以通过概括故事情节来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神奇的想象是神话故事的魅力所在。

  这篇课文的想象,一是表现在时间上的跨度长:“很久很久以前”“在混沌之中睡了一万八千年”“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古代的先民,他们仅仅只有数十年的生命,却能够想象出如此长的时间,确实非常神奇。二是空间大:“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这个比喻既体现了人们宇宙一体的观念,又体现了万物变化由小到大的规律。“每天天高一丈,地厚一丈,盘古跟着长高,经历一万八千年”,这样的空间,简直就是无穷高,无穷厚,体现出先民超强的想象力。

  由此可见,知识反过来会禁锢我们的想象力,古人的想象力超过现代人,儿童的想象力超过常人。学生感受神奇的想象的能力可能要比我们老师强。??第三个要点就是对盘古这个形象的理解。首先要

  明白盘古是个英雄,在古代神话中,有众多的英雄形象。女娲、普罗米修斯都是英雄,甚至连精卫都可以称得上是英雄。盘古是一个巨人,一个英雄,他身上有开拓创造的精神,有坚持斗争的精神,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都是中国古代神话的精神力量。??从盘古身体变成世间万物,还可以理解古人万物一体的哲学思想。阅读神话,不仅要读故事,还要读人物,读精神,读思想。

篇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的教学启示

  摘

  要:神话是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学习神话对学生了解人类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探索、奉献的精神,无疑是一个重要且有力的渠道。小学生通过学习神话,挖掘出神话作品中蕴藏的古代文明、传统文化,从而达到让学生把握神话的美、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开阔学生思维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神话;教学启示

  神话的丰富内涵让人神往,独特魅力让人沉醉。神话,想象力丰富、人物性格多样、情节离奇曲折,对小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但是神话这种文体与童话、寓言、传说有着相似之处,因此,一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与其他文体的教法混淆,在教学策略上有一些误区,这对小学生学习神话来说无疑是一种损失。接下来本人就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的教学提出一些个人观点。

  一、神话教学中的审美启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谈到“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时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1.细细品读,指导学生感悟神话的语言美

  读可以让文中的人物、事物、情节、景色走进脑海,形成画面,学生可以充分感受神话所呈现的美妙世界。神话作品中,蕴藏着丰富的语言现象,因此要求老师指导学生反复地读,粗读、细读、有感情的朗读;在对课文不断地品读中感受文章蕴含的审美享受,感受神话语言的独特魅力。

  2.关注人物,指导学生欣赏人物的形象美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神话人物形象,女娲、盘古、夸父等,这些人物形象或是正义的化身、或是济世的英雄、或是光明的象征,学完了相关的神话作品,它们的形象都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田。

  要揣摩内心,体会情感。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总是人神合一,他们既有普通人的美好情感:向往光明、自由、追求幸福生活、崇尚真善美;更有作为神的担当、豪迈、气魄。因此,在学习神话作品时,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更有助于学生走进神话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热烈的情感,从而把握人物鲜明的形象。

  3.梳理情节,感悟神话作品的意蕴美

  不论是中国神话还是希腊神话,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低下,变化无常的大自然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极大的威胁。人们在向往光明、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艰难地走着。因此,神话故事曲折离奇的情节深深地吸引着读者。在学习神话作品时,引导孩子们借助多种方式梳理神话的情节,对把握故事的大意,感悟其中的思想有着巨大的帮助。梳理情节首先要划分段落大意,引导学生划分出课文哪几段是在讲一个情节,然后再将这些情节串联起来,从而更加清晰地理解故事内容,感悟其中蕴含的思想。如《女娲补天》第一段交代了补天的原因;第二、三、四段写女娲救人们于水火之中、补天的过程;第五段写五彩云霞与女娲补天的关系;梳理好课文情节,学生对补天的历程就一目了然了,那么其中神话故事所要传达的为人要勇敢、善良、敢于抗争的思想就扎根于学生内心了。

  二、神话教学中的文化启示

  不管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是西方传统文化,都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学习小学神话作品,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透视传统文化,拓展神话作品的教学宽度。

  任何民族的神话故事都是其民族文化的根源所在,是本民族民俗民风以及精神本质的重要体现。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的篇目只有五篇,只是浩瀚神话故事中的一隅,但它却是通向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很多神话故事本身就与中国传统文化风俗息息相关。牛郎织女的七夕节、赛龙舟以救屈原尸体演变而来的端午节、对月神的崇拜而来的中秋节,很多神话故事都可以从民俗中为其找到注脚。教师应该善于从神话中找到其相关的传统文化,让学生通过传统文化引发对神话更大的关注。再通过对神话的学习,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神话故事中感受民族精神、形成民族气节、最终寻找到作为炎黄子孙的心理之根。

  三、神话教学的全方位构想

  现代教育主张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如何让学生参与到神话教育中来,是本人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打破传统的以老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多思考、多说、多写,走出课堂,多种途径开阔视野。

  现代教育形式越来越多,在教室里学习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种主要方式,但是还有更多的其他方式也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如:看电影,如今很多经典的神话故事都被改编成了电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看神话题材的电影,可以多角度、更直观地认识人物形象、了解故事情节、理解神话内容。

  用现代科学技术学习古代神话,更直观、更全面、更详细,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式。学习神话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老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多种渠道学习神话。

篇五: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故事所占篇目虽然并不多,但有别于其他体裁,内容具有丰富的人性美,语言准确,优美生动。神话类文体教学要寻求“语文味”,就要抓住其语文的“根”,品味独特的语言“味”,点燃语文的生命“性”,丰富其人文情感之“脉”,接牢语文的“地气”。

  一、朗读感悟,浸润“英雄形象”

  神话人物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每个神话故事里都有一个或几个形象鲜明的人物,这些形象都是正义的化身。我们可以抓住重点词句,在读中感悟,让“神”的力量转化为英雄形象永驻学生心间。如《普罗米修斯》一课中“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想象普罗米修斯在说这番话的时候,表情是怎样的?(坚定、刚毅、义无反顾的)教师引读:在普罗米修斯被鹫鹰啄食肝脏,生不如死的时候,他坚定地对自己说——(学生读);在普罗米修斯精神备受摧残折磨的时候,他对狠心的宙斯说——(学生读);当火神奉了宙斯之命前去劝降的时候,他斩钉截铁地对火神说——(学生读)——这里就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在教师富有激情的引导和回环反复的朗读中,学生的情感得到激荡和升华,普罗米修斯宁折不弯的崇高品格和英雄形象就树立在学生脑海中了。

  二、感受“神奇”,培植想象力

  神话最大的魅力是奇幻的想象,因此进入神话类文本的通道最简捷最有效的也就是想象。通过想象进入文本,方能更好地领悟“神奇”。神话故事教学中,教师应再现文字描述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描述的空间,充分触摸语言,通过角色情境,激活内隐的想象。如《夸父追日》一文中“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夸父追日的神速,出示填空题让学生展开想象:

  夸父一提腿,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夸父一迈步,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夸父一奔跑,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夸父一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尽情地展开想象:“夸父一提腿,就越过一片森林。”“夸父一迈步,就把五座高山甩在身后了。”“夸父一奔跑,就像风驰电掣似的。”“夸父一腾跃,就越过了滔滔江河。”形象的描绘让夸父显得更神奇了!课堂上,教师抓住神话的特点,顺应童心,让文本充满神奇的诱惑,让想象展开神奇的翅膀,让创造得到延展,让灵性在儿童的语言里张扬。

  三、品文悟法,习得“诗性”语言

  郭沫若在《神话故事》一书中说:“神话是绝好的艺术品,是绝好的诗。”神话体裁的课文充满魅力,一方面是因为神奇的想象,另一方面更是因为它特殊的叙述方式,也就是语言的“诗性”。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感悟故事本身的神奇,还要通过对语言的品析,引导学生关注神话是如何表达的。如一位老师执教《猴王出世》一课,十分注意挖掘课文独特的语言现象,将内容的理解、语言的揣摩、情感的体验,融合在一起,达到“在课文中走个来回”的效果。文中有一个经典句段“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教师引导学生:(1)你读到了一只怎样的石猴?写在句子旁边,做阅读批注。(2)多读几遍,你发现这句话有什么特点?(3)品读这句话中的语言规律,领略对偶句的精妙。(4)合作朗读,读出句子的节奏和韵律。教师引领着

  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批注,体会到作者写的是活泼、跳跃的石猴,用的语言也非常短促、跳跃、有节奏,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反过来说,读着这样的语言,顽皮可爱、活泼跳跃的石猴自然而然就呈现在脑海中了。经典的传世神话类文本,必然有着诗意的语言,必然是内容与语言的高度融合。因此,读神话类文本除了要教文章写了什么,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品析作者是怎么写的。

  四、复述故事,培养概括能力

  神话类文本能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主要有赖于其口口相传的特点。学生天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教材中的几篇文章课后都有“我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的练习。作为文学文本的神话故事,该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复述能力呢?应该要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如列小标题法、抓重点词连贯法、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叙述法等,做到方法的指导在课内、结果的呈现在课内,久而久之学生的复述能力才会得到提高,课后“我来讲讲这个故事”的学习要求也才能得到落实。如何捷老师执教《普罗米修斯》一课时,先让学生尝试复述,然后由学生讲述各自的复述方法,有的说采取段意+段意=主要情节的方法,有的说通过多练习达到目标——在学生共同分享不同的复述方法时,何老师向学生介绍一个方法——关键词扩展。老师提供了五个关键词“黑暗—火种—惩罚—痛苦—自由”,结合这五个关键词,学生较好地复述故事的大致情节。这样做,摒弃了教师的灌输,充分尊重学生这一主体,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及时点拨方法,在运用中学习优化的方法。

  五、仿创表达,实现读写融合

  小语专家崔峦先生指出:“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细细品读神话类文本,不难发现,神话故事想象丰富,但往往言虽尽而意未绝,文本中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如《女娲补天》课文中“女娲为了寻找五彩石,花了很长时间,找了几天几夜。”在这几天几夜中,女娲是怎么寻找的?遇到了哪些困难?《普罗米修斯》一课中人类在“没火”和“有火”时人们截然不同的生活是怎样的?——如果能找准、用好这些“空白点”,有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其想象思维能力,提升表达能力。如《盘古开天地》第四自然段描写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变化,这段文字极富想象力,充满节奏感。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这段文字重新排列,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的魅力,想象补白省略号的内容,并模仿创作:“他的(?摇?摇?摇?摇?摇?摇),变成了(?摇?摇?摇?摇?摇?摇)的(?摇?摇?摇?摇?摇?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想象无穷,如:他的头发,变成了嫩绿的柳枝;他的胡须,变成了金灿灿的丝线;他的牙齿,变成了坚硬的石头;他的五指,变成了壮观的五指山;他的鼻子,变成了大大的山洞;他的骨骼,变成了连绵不断的山峦;他的经脉,化作了清澈的河流;他的头颅,化作人类的智慧。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语言内涵,揣摩语言规律,习得语言技巧,提升语言质量,实现了用教材教语文,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六、拓展阅读,链接广博文学

  教材这个“例子”所传递的信息是有限的,“用教材教”的理念指引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等语文实践中去,在一个更广阔的“大语文”背景下学语文。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中的“课文”为引子,带动学生多阅读其他类似的文章。《普罗米修斯》是学生在教材中接触到的首篇希腊神话,学完课文后,可以布置“搜集各个民族的神话故事”,如《圣经神话》《希腊神话》《埃及神话》《印度神话》《少数民族神话》等。学了《哪吒闹海》

  一课,可以让学生课外阅读《精卫填海》《八仙过海》《猴王出世》《神笔马良》等故事。学了《嫦娥奔月》一课,可安排学生再读《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故事。这样可以让学生受到更多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激发更高的阅读热情,进一步领略神话的魅力。

  期刊>>《小学语文》2012年>>2012第01-02期

  让学生在

  “奇幻之园”游历和成长

  ──神话类文本的教学策略

  王鉴

  我现在是老人,谁来当当年轻人?过了溪后,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生:不需要。)

  为什么?(生: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听了你们的回答,我想这个老人年轻的时候一定也伏下身子帮助过别人,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当这个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必然会有人去背他,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通过这个“伏”字,你感受到了什么?(透过这个“伏”字,我们也看到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除了以上两点,在阅读与识字整合过程中,低年级要关注学生读通、读好课文,强调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养成;在中、高年级对识字教学的处理上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要对字音易读错、字形易写错、字义易混淆等字多指导。

  神话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和丰富大胆的想象,是文学创作和语文学习的丰厚土壤。现行教材对神话这种文体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从三年级开始,安排了《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猴王出世》等十余篇神话。如此众多数量的神话入选小学语文教材,充分说明了此类文本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因而,考察神话故事类文本的教学很重要。

  一、当前神话类文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当前神话类文本教学中,教师常常只体现了它是一个阅读的文本,而没有顾及它是一个神话故事,它有与其他文体文本不一样的特点。如一位教师教学《普罗米修斯》时,教学目标这样预设:(1)认读文中

  的人名、地名,掌握“小心翼翼”

  “烈日暴雨”

  “悬崖绝壁”

  “迈进”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感受普罗米修斯勇敢、坚强、博爱、无私的伟大精神。以上三个目标的设定,只关注了文本的共性教学价值,而没有关注神话文体特有的教学价值。教师通过对内容、文字、学生的起点等方面再深入思考,重新制定了教学目标:(1)认读文中的人名、地名,掌握“小心翼翼”“烈日暴雨”“悬崖绝壁”

  “迈进”等词语;

  (2)通过想象朗读,品味语言,初步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和故事叙述方式的独特魅力,感受普罗米修斯的善良和勇敢,激发对神话的浓厚兴趣;(3)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抓要点、用自己的话复述神话故事;(4)能仿照第一自然段的句式“没有……只好……”练习说话。上述教学目标中,(1)和(4)是与其他文体共性的教学目标;(2)是最能体现神话文体特点的教学目标;而(3)是介于两者之间。也就是说,这个目标设定,重点考虑了神话的本体教学价值,也关注了课文的共性教学价值。

  除了上述的忽视神话特有教学价值外,当前神话类文本教学还存在着以下两重、两轻的现象:

  1.

  重内容分析和主题挖掘,轻文本内涵和言语表达。

  教学过程突出了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内容、蕴含的道理、阅读后的启示等,而忽视了故事本身承载的神奇想象,把“神奇”教得无影无踪。一些课堂,教师所提问题大部分都在围绕内容、情节、内涵挖掘做文章,走的是“内容—内涵”的套路。很少从“形式”入手,探究“语言”是如何承载或表达“内涵”的,这是典型的“得意忘言”。其实,神话类文本不仅在负载、传达的内容、情节,更在语文本身,也即引领学生揣摩课文是如何表达的,从而懂得这样运用语言的所以然,掌握渗透着思想感情的、生动活泼的语言文字。

  2.

  重情节分析和情景再现,轻“趣味性”的品味和想象力培养。

  教学的重点落在分析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上,关注了情节的梳理与情景的再现,对于神话故事丰富想象的挖掘和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没有着力研究和体现。如我们谈到盘古开天地时,一味追寻斧子从何而来,则显然没有懂得神话具有诞谩的特点,所以,减少一些分析的因素,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和学生共同徜徉到那邈远的岁月中去,才是我们语文教师应有的教学神话类文本的态度。

  二、神话类文本的教学策略

  (一)含英咀华

  感悟人物形象

  神话表达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和对真理的追求,诠释着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这些主题蕴含在故事里,体现在人物形象上。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着眼于人物的形象及所体现的精神。如笔者教学《普罗米修斯》一课,是这样安排教学环节的。为了让学生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带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我出示了一组图片让学生看,并提问:在这样的情况下,普罗米修斯会遭受哪些痛苦?同时提供句式,让学生想象炎炎夏日里烈日当头时、寒冬腊月白雪皑皑时、漫漫长夜一片黑暗时等,“他既不能,也不能,日夜遭受着”,帮助学生选择思维角度,给予信息援助。这样,学生在感同身受中明白因为普罗米修斯“盗了”火种,宙斯派潘多拉借魔盒把人类的苦难全部都降临到大地上,人类一边享受着有火的幸福生活,一边遭受着灾难的惩罚。有着深刻怜悯感的普罗米修斯,绝不会用一己的幸福去换取众生的苦难。因此,他拒绝了救赎,接受了苦难。通过想象普罗米修斯所受的“惩罚”,学生深切感受到普罗米修斯“不屈”的灵魂、高尚的人格!

  进而,我又让学生阅读“狠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了起来。”这段话,让学生换位思考:让你最痛苦的是什么?这是怎样一只鹫鹰?并播放鹫鹰啄食场面的课件。这样的教学,仿佛把学生带到了那个“可怕”的悬崖上。普罗米修斯遭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肉体与精神上的折磨。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惩罚”让普罗米修斯如此美丽,宙斯惩罚着普罗米修斯,____________也成就着普罗米修斯光辉的形象,铺就着对英雄的礼赞。在言语习得过程中,在无意识层面,学生深深地受到扬善惩恶的人性美的熏陶。

  (二)激活想象

  感受神话“神奇”

  神话文本的本质是“想象”,因此进入神话文本的便捷通道也是“想象”。通过“想象”进入文本,方能更好的领悟“神话之神”。特级教师张祖庆曾说过,要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一颗热爱神话的种子”。因此,教师在处理神话文本时,便不能等同于其他文本,更不能简单地以神话文本作载体,进行道德伦理的教化。要把“神话”当神话。“神话”给学生提供了众多的梦想形式,在儿童的世界里,万事万物也都和他们一样,是具有生命的,因而神话能够成为孩子心灵的栖居地。“神话”的一大特点,就是想象丰富。因为丰富的想象,神话才那么吸引人。细细地品读故事,就不难发现,故事往往会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神话教学就是要将儿童的自言自语引发为课堂上的对话或争辩,再现神话的真实情境,让课堂充满神奇的诱惑,让想象展开翅膀,让创造得到延展,让灵性在神话的世界、在儿童的心里、在儿童的语言里张扬,让儿童在自由的环境中发展他的能量。

  1.再现文字情境。

  神话与儿童内心世界形成天然的契合,儿童能凭借神话为主体材料进入他们自由的想象王国。因此,在神话的教学中,教师应再现文字描述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描述的空间,充分感受语言。通过角色情境,激活内隐想象。如《盘古开天地》一课中,盘古的神奇之处在哪里?出生很离奇,在天地这个混沌的世界中产生,无父无母,岂不神奇?天生的神力,高大,达到能与天地并存,岂不神奇?能与天地同长,岂不神奇?能将躯体化为万物,岂不神奇?天地未分,但就有了斧、凿,岂不神奇?在诸多的神奇和矛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神话就是这样的神奇,尽管它在很多时候不能用“科学”去考量、推敲,尽管有很多地方不成逻辑,但是就是这么神。笔者在教学时,____________这样安排教学思路:教师范读课文,“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伴随着东西炸裂的响声),然后请学生“抡”起大斧头,做一个抡的动作(学生做抡的动作)。这个细节从表面上看,是在品味“抡”这个词语;事实上,学生脑海中浮现了画面,如果学生脑子中没有出现“盘古抡斧”的图像,就不可能准确地做出抡的动作。

  教师用文字引发起学生的好奇、探求之心;用赏析引发起学生的想象、遐思;最后再通过朗读将“想象”与“赏析”融合在一起。从学生们交流想象时的语气、神态与言说内容,说明他们已经感受到了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感受到了神话故事文体的独特叙述方式的魅力了。

  2.找准空白想象。

  神话故事往往会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找准、用好这些“空白点”,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而且学生在言语实践过程中,语言素养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如《女娲补天》这篇课文中写到“女娲为了寻找五彩石,花了很长时间,找了几天几夜”,几天几夜,女娲是怎么寻找的,中间碰到了什么样的困难……一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想象的练习: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四人小组合作,写一写女娲怎么找五彩石的。

  词语支持:

  天蒙蒙亮

  烈日当空

  风雨交加

  深更半夜

  骄阳似火

  飞沙走石

  酷热难挨

  陡峭的悬崖

  茫茫的草原

  漆黑的山洞

  深不可测的大海

  荒无人烟的戈壁

  风餐露宿

  口干舌燥

  跋山涉水

  千辛万苦

  疲惫不堪

  筋疲力尽

  大汗淋漓

  例句:

  天蒙蒙亮时,女娲口干舌燥,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纯青石。,女娲,找啊找啊,终于在,找到了

  石。

  这位老师引领学生借助教材“空白点”发挥其想象,锻炼学生说话、写话能力,进行情境再现与信息交换等训练,使课堂教学开放而活跃。这些话题的设计,既是对女娲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的生发,又是一种很好的想象训练。神话为孩子们提供了灿烂的梦想天地。从学生的精彩发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了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而且对神话这一特殊文学样式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

  重构故事情节。

  神话类文本能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主要有赖于其口耳相传的特点。学生天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课堂上,教师应该抓住神话的特点,让课堂充满神奇的诱惑,让儿童的创造得到延展,使他们的好奇心与追求光明、追求不平凡的天性得以张扬。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并尽可能地让他们参与神话故事的重构,让他们在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神话故事。做到:(1)内容基本接近原文,人称、顺序可以改变;

  (2)重要的情节,精彩的部分,优美的语句要细致地叙述出来,有些地方可用文章的原句,补白点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3)表情自然,用说话的语气,不要有读书或背书的腔调。例如,一位教师执教《盘古开天地》一课时,抓住“混沌一片”

  “开天辟地”“顶天立地”

  “化生万物”四个连环的画面,走进故事,感知它的神奇。在此基础上,提高训练难度,进行角色扮演的创造性讲述:让学生回到人类原初,扮演“先民”的角色,追问和假想──

  “世界从哪里来”

  “我们从哪里来”,重新编创故事。比如,“化生万物”部分,可以围绕“世界从哪里来”这个话题,进行深入追问:日月星辰从哪里来?风雨雷电从哪里来?山川河流从哪里来?这样既反复品味了文本,又仿佛是学生自己创造了文本,进而可以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用“盘古的()变成了()”的句式,结合徐整《五运历年纪》中“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玉,精髓为珠石,汗流为雨泽”等句子,进行拓展创造。这样的教学,教师带领着学生穿越神话创造的过程,和学生一起经历神奇,获取神奇的神话体验,同时进行儿童的哲学启蒙。

  (三)学习表达

  感受语言魅力

  特级教师步根海提出:“语文教学要从以往重内容的感知转化为重语言的感知,通过语言的表现形式,了解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这种内在联系背后隐含的文化与审美价值。”判断学生语文能力高低的重要依据是语言表达。表达能力提高,有赖于模仿他人的表达形式、表达方法以及实践中的感悟。关注语言形式正是将语文教学的重点由内容理解引向对形式的研读、品析、借鉴、运用,从而促进学生用规范、简洁、最有说服力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神话因富于神奇的想象而充满着魅力;神话的魅力,也有赖于神话语言的“诗性”。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语言的品析,引导学生关注神话是如何表达的。如一位老师执教《猴王出世》一课,十分注意提醒学生关注课文独特的语言现象,领着学生反复朗读,让他们领略对偶句的魅力,感受和洞察遣词造句的精妙,将内容的理解、语言的揣摩、情感的体验,融合在一起,达到“在课文中走个来回”的效果。教师先出示经典句段“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从“怎么写”的角度问:

  “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引导学生“在汉语中出生入死”,通过朗读、想象、批注,反复玩味语言。教师引导学生“知其然”──理解意义,更注重引领学生“知其所以然”──体会意义是如何表达的。课堂上,师生快乐地徜徉在古典神话的殿堂,明白了作者写的是活泼、跳跃的石猴,用的语言也非常短促、跳跃、有节奏。反过来说,正是这样的语言,让我们读到一个顽皮可爱、活泼跳跃的石猴。经典的传世神话类文本,必然有着诗意的语言,必然是内容与语言的高度融合。因此,读神话类文本除了要注意写什么,还要注意怎么写。

  (四)拓展延伸

  出入“奇幻之园”

  神话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的神话类文本只是一个教学的“例子”,所传递的信息是有限的,“用教材教”的理念指引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等语文实践中去,在一个更广阔的“大语文”背景下学语文。如例,笔者在教学《普罗米修斯》一课后,安排了如下练习设计。

  1.

  古希腊神的长相:(A.

  和人一样

  B.

  半人半兽)

  2.

  古希腊神住在哪里:

  (A.

  天上

  B.

  高山上

  C.

  和人住在一起)

  3.

  古希腊神的性格:

  (A.

  无欲无求

  B.

  有七情六欲)

  4.

  古希腊神的主宰:

  (A.

  玉皇大帝

  B.

  如来佛

  C.

  宙斯

  D.

  孙悟空)

  5.

  古希腊神是否可以与人结婚?结合讲宙斯、伊俄和赫拉克勒斯的故事。

  6.

  神与人之间的关系:

  (A.

  至高无上,伟大、完美

  B.关系比较平等)

  《普罗米修斯》是学生在教材中接触到的首篇希腊神话,课后的知识练习,意在让学生感知古代中国和希腊先民眼中神的区别,感受中西文化的差异,同时让课堂弥漫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渲染良好氛围。进而,设置悬疑──“各个民族还有哪些神话”,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走进丰富的神话世界,接触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神话,如圣经神话、希腊神话、埃及神话、印度神话、少数民族神话等。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个阅读母题,比如,创世母题、始祖母题、洪水母题、战争母题等等,构建一个个小型语文课程,进行阅读比较,给儿童铺设一条通向文学殿堂的道路。还有些老师非常巧妙地引入神话类文本的古文原著,把一篇篇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放到宏大的知识体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精神,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感染,激发起更高的阅读热情。在大量阅读体验的基础上,对待那些对神话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对他们提出更高层次的学习要求,让他们通过追问,运用想象,自主创编一些新的神话故事。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引导学生从神话特点及意义剖析入手,读懂神话、体味语言,让儿童感受神话、享受神话,让学生在神话的“奇幻之园”中尽情游历和成长!

  作者简介:

  王鉴,浙江省宁波万里国际学校。

篇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教学

  

  小学语文神话类课文教学策略初探

  摘

  要: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纳入了部分神话类的课文,通过对这些神话类课文的有效学习,在加深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力,开发其想象空间的同时,也能培养小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使其能够用跨越历史时空的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从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基于此,对小学语文神话类课文教学策略进行初步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神话类课文;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神话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尊重小学生的主体意识之外,还需要根据小学生的理解基础,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如为其创设合理的神话学习环境,在课堂上播放神话故事视频。在开阔小学生视野的同时,使其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到实际的学习中来,在互动和合作学习中提升语文能力,从而引导其构建科学的价值观念。

  一、小学语文神话类课文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帮助学生感知人物形象

  神话故事的一个最大特点就在于其故事情节丰富性、离奇性和夸张性,小学生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会深陷故事情节当中,这样在有效激发其好奇心的同时也能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在学习《女娲补天》和《夸父逐日》等神话作品时,会惊叹女娲无私、不怕艰险的精神;会敬佩夸父那种勇往直前和奋勇向上的毅力,有利于孩子们在想象中感知人物形象。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类课文,语言非常有特色,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套用语言,不仅生动形象、对仗整齐,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节奏美,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来说有一定的推动意义。例如,在学习《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时候,文章中有大量的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教师通过帮助学生整理这些词汇,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和理解神话故事的主旨,体会普罗米修斯这个人物身上的精神,同时还能增强其对语言的把握,丰富词汇量的同时,为日后的写作打好基础。

  二、小学语文神话类课文教学策略

  (一)加强神话故事之间的共同性理解

  所有神话故事都是在人类生活的基础上,对传说进行加工和润色,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语言风格和艺术形式,再经过岁月的沉淀后,这些神话故事内容更加具有立体感和形象感,情节也更加出彩。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神话课文教学课堂上,应该有效找到这些神话故事的共同性,将课本中故事篇目串联起来,促进学生的共同性理解。例如在讲到《开天辟地》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夸张与联想的作品风格中先体会盘古人格的魅力,使人物的形象更为生动饱满。同时,还可以与其他类似的神话故事联系在一起,如《女娲补天》《哪吒闹海》等,使学生对故事之间的共同性进行理解,从而满足学生思维的多样化发展。

  (二)帮助小学生有效把握文章细节

  神话类课文中所展现出来的主人公精神,大多含有大无畏勇敢和坚持的精神,想要让孩子们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和邪恶作斗争时所展现出的人格魅力。因此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将神话故事所展现的深刻思想渗透给小学生,使他们能够抓住这些细节描写体会故事主人公身上的良好品质。例如在讲到《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时候,整篇文章中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突出普罗米修斯敢于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勇气,同时还有“决心”“决定”等词语的运用,极大地突出了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光明着想的英雄气概以及绝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坚毅品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神话故事中人物的这些精神,使其能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有效拓展课外神话阅读训练

  想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光靠教材中收录的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应该有效地为学生拓展神话阅读和学习的素材。具体来讲,首先,寻找与课文相关的神话故事,如在讲到《开天辟地》的时候,该篇文章选自古代神话故事,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与其类型相似的《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章,让小学生体会古代神话中劳动人民对自然的希冀,培养小学生的感性意识。其次,教师还可以适当利用多媒体资源,从试听和情境教育的角度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例如在讲到《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时候,该篇文章选自《古希腊神话故事》,其中的人物众多,情节离奇曲折,教师可以适当用大屏幕,幫助小学生梳理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开阔学生视野。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下载与神话故事相关的童话影片,让学生在故事情节中感悟人生哲理以及自然与人类的奥妙关系。

  三、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神话类课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充分尊重小学生主体意识,使其感悟到课文道理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创新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小学生对神话故事之间的共同性的理解,帮助小学生有效把握文章细节,教师要有效拓展课外神话阅读训练,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同时,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武国丽.语文神话类课文的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xx(5):37-39.[2]吕文灿.小学语文神话类文本阅读教学探究[J].教育现代化,20xx,3(31):280-281.

篇七: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教学

  

  把准年段特点

  追求有效教学

  ——例谈苏教版小语教材中神话故事类课文的教学

  【内容摘要】《课程标准(实验稿)》按不同的年级段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是我们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依据。同是理解课文语言,在不同的学段,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这就是所谓的“教什么”的问题。同样,不同年段的神话故事类课文的教学也有不同的能级目标。目标是灵魂,目标是方向,目标越清晰,达成目标的路径也就越明晰。本文试从不同年段与大家探讨小学神话故事类的教学。

  【关键词】年段特点

  有效教学

  神话教学

  【正文】

  神话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它是一扇直接通向古代文明的后窗。神话能对学生的精神审美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其幻想的语言能为学生的文化建构创造巨大的神游场。同时,神话故事类课文也因神奇的想象世界和夸张的语言描述,深受学生喜爱。翻开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笔者发现在各种文学体裁中,神话类题材占有不小的比例。笔者梳理了苏教版小学十二册语文教材,发现共有10篇神话故事类课文,最早的一篇从二年级下半学期开始,相对集中出现神话文本的是第七册教材。统计如下:

  小学苏教版教材神话故事类课文一览表

  序号

  12345678910课题

  沉香救母(一)

  沉香救母(二)

  哪吒闹海

  日月潭的传说

  开天辟地

  普罗米修斯盗火

  九色鹿

  嫦娥奔月

  牛郎织女

  三打白骨精

  册数

  二下

  二下

  三上

  三下

  四上

  四上

  四上

  五上

  六上

  六下

  这些神话故事从来源来分,有的神话来自民间传说,如《日月潭的传说》、《牛郎

  织女》等;有的来自经典名著,如《三打白骨精》和《哪吒闹海》;还有的来自神佛故事,如《九色鹿》。其中民间传说占了绝大部分,这与神话的产生是密不可分的。以文本的核心价值为基准来分。有的神话以弘扬精神为主旨,如《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火》和《九色鹿》等;有的则以歌颂情感为主旨,最典型的是《牛郎织女》;还有的两者兼备,如《嫦娥奔月》和《沉香救母》。

  大家知道,《课程标准》按不同的年级段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是我们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依据。是的,理解课文语言,在不同的学段,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这就是所谓的“教什么”的问题。同样,不同年段的神话故事类课文的教学也有不同的能级目标。目标是灵魂,目标是方向,目标越清晰,达成目标的路径也就越明晰。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恰当、可测,对于一堂课的教学是否有效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实现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益,首先就要达到学段教学目标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准确把握学段特点,充分考虑不同目标的起始、达到程度以及要求上的差异等问题。下面,本文从不同年段与大家一起来探讨小学神话故事类的教学。

  一、低段——走进神话情节中感知神奇,能复述故事。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指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

  1.感知神奇。儿童对神话有一种天然的亲近,他们常常容易把想象世界当成现实世界,这是儿童时代的一种特有的精神现象。课堂上教师就应抓住神话的特点,让课堂充满神奇的诱惑,让创造得以延展,让神话与儿童天性之间形成一种浑然天成的“亲缘关系”,使他们好奇心与追求光明、追求不平凡事物的天性得以张扬。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故事的“神奇”之处。如在《开天辟地》中,盘古身体能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普罗米修斯盗火》中普罗米修斯的肝脏,能奇迹般地复原……把这些神奇的人物、神奇的力量、神奇的宝贝的“神奇”之处凸显出来,是神话类文本教学的起点。

  2.复(讲)述故事。著名教育家胡克英曾在《谈谈儿童的智力活动方法》一文中这样写道:“复述是很重要的基本功,不但标志着、而且促进着阅读能力的发展,而且作用于写作能力的提高——通过复述使孩子吸收着书面的美好语言文字化为自己的内部语言,并经过思维的整合表达出来。”翻开苏教版小语教材,我们不难发现课

  后的练习中,“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背诵课文”的要求频频出现,这是苏教版教材的特色之一。笔者翻阅苏教版小语课本中的十篇神话故事类课文,发现大部分课文后的练习也都涉及到关于“复述”的要求,如《沉香救母》中的“默读课文,讲讲沉香救母的故事”;《哪吒闹海》中的“练习讲一讲‘哪吒闹海’的故事,看看谁讲的最生动;《牛郎织女》中的“复述故事”等等。

  课标在第一学段既然提出了能“讲述小故事”的目标要求,那么,作为低年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具有了初步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能力,具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教师就应该有机训练学生的讲述故事的能力。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低段学生对抓要点复述课文还掌握得不够好,因而对神话故事复述的要求,我们可定位为“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抓要点、用自己的话复述神话故事”,而不是“独立复述”更不是“创造性地复述”。这些,都是依据学生的学习起点而制定。

  如《沉香救母》第四自然段写沉香拜师学艺。可紧扣“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起早贪黑地跟着师傅习武练功”一句,让学生想象“寒冬腊月,盛夏酷暑”的景象,感受沉香为了解救母亲,不怕吃苦,顽强学习的可贵品格,把文字想象成画面进行复述。这是一个学生对这一段的复述:“冬天到了,西北方呼呼地吹着,天空飞舞着鹅毛大雪,屋外冰天雪地,沉香冒着严寒勤奋地练习着;到了夏天,太阳像个大火球烤着大地,知了拼命地叫着,一丝风儿也没有,沉香顶着烈日,刻苦地练着。他每天很早就起床,披着星星回家,连师傅叫他休息一下也不肯。”从他的复述中可以我们看出儿童具有丰富的形象力。当然,怎样让复述变得有情有趣,富有实效,课因人而异,教给一定的技巧,创设必要的情境复述,如想画面复述,记情节复述,借助重点词语复述,都是复述的具体策略。此处,不是“道”的不同,而是“器”的不同。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文,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语文之“道”,存乎一“用”。“器”为“道”所用也!

  在神话的教学中,我们要千方百计地“诱惑”儿童,让他们参与神话故事的重构,让他们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神话故事。教师让学生练习复述神话故事,目的就是让学生练习语言,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

  二、中段——品味人物形象中感悟神奇,尝试课本剧表演。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指出: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从神话的内容看,神话的情节有相对稳定的结构,有的充满着戏剧性的曲折。这就为达成学会揣摩表达顺序、了解故事梗概、感知人物形象等这些语文学科独特的价值目标追求提供了符合学生阅读心理的范本。

  1.感悟神奇。神话是神奇的。神奇的人物,神奇的力量,神奇的器具,还有心中的神奇感觉。儿童都有好奇心。神话的神奇正迎合了儿童的这种心理。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决定了他们主要关心的是神话故事中神奇的想象力与夸张的语言表现。因而,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应顺应童心,充分表露自己对万事万物的好奇,十分注意和儿童一起经历神奇,获取一种神奇的神话体验。

  譬如在《开天辟地》这篇课文的教学中,不妨引导学生在读课文时,让孩子充分寻找哪里让他感到神奇。课堂环节中不妨以整个宇宙像个大鸡蛋这样的比喻入手,引发孩子的好奇之心。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的神奇画面难道仅仅只是课文里所写的吗?仔细看,你还会看到更多更多的画面,大家想想盘古的牙齿、鼻子、耳朵、头发、眉毛、手指头、脚指头、骨骼、经脉……会变成什么?

  (出示投影)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

  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他的(),变成了()的()。

  ……

  孩子们在想像言说时的语气、神态与言说“结晶”,说明他们感受到了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感受到了神话故事的这种叙述方式的独特魅力,请看——

  生1:他的五指,变成了壮观的五指山。

  生2:他的胡须,变成了绿油油的藤条。

  生3:他的鼻子变成了(迟疑地)大大的山洞。

  师:鼻子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神奇的山洞!好奇特的想象啊!

  生4:他的头发,变成了一棵棵小草。

  生5:他的五个指头,变成了珍贵的民族饰品。

  师:变成了饰品是吧,你的想象够独特的。

  生6:他的胡须,变成了金灿灿的丝线。

  师:哦,连金灿灿的丝线也变出来了!

  生7:他的牙齿变成了美丽的星座。

  ……

  神话为孩子们提供了灿烂的梦想天地。从学生的精彩发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了神话故事、神话人物的神奇魅力,而且对神话这一特殊文学样式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神话的美学特征是崇高的,其主人公大多是正义凛然的英雄。他们在儿童的心中映射下无限伟大、无限神勇的形象,这种形象同时也无疑满足了儿童全部生命理想的释放。

  2.尝试表演。课本剧表演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复述”故事的形式。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在教学时尝试以演促读的形式,实现语言的感悟、积累和内化。请看《哪吒闹海》的教学片断:

  (1)为演而初读

  师:课文哪儿写得最精彩,你们最爱读?(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生:我认为“哪吒用乾坤圈打死夜叉”写得精彩,我很爱读。

  生:我觉得“哪吒用混天绫和乾坤圈打死三太子”写得最精彩,我很爱读。(学

  生纷纷举手表示同意)

  师:既然大家都很喜欢这两部分,那就请大家好好地读一读,等会儿,我想请同

  学们来演一演哪吒不畏强暴,大战夜叉和三太子的精彩场面……(学生自由结合,兴致勃勃地读起书来)

  (2)为导、演而深读

  师:各剧组安静!现在请各剧组请出导演。(导演站起来,教师面向导演)导演,你的任务是随时给演员以指导。如果需要的话,导演也可以出任演员角色。(面向全体同学)想想该加入哪些动作?补充哪些语言?怎样把人物的心理和神态表现出来。老师想看看哪一个剧组最有创意,最会创造。现在,各剧组开始排练。(教师深入各剧组进行指导)

  (无论是担任导演还是演员,对同学们来说都是一件具有浓厚兴趣且具有挑战意味的事情,此举克服了少数人表演、多数人看热闹的现象。为更好地展示哪吒机智勇敢的形象,老师在深入剧组指导时有意识有重点地引导导演和演员将文中关键词句的背后含义探究出来。)

  师:请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导演发表意见,必要时演员也可提出自己的看法。先

  说说哪儿最有创意?再说说还有哪儿需要改进?

  (在展示的过程中进行评议、矫正、复演,从而使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文字所描述的画面,让学生从语言文字的理解中揣摩语言形象,从语言形象的展示中理解语言文字。)

  (3)以演而体现读

  学生表演课本剧片段……

  (表演的过程,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合作交流、探究表演,深入解读文本的过程,是使学生通过品读去揣摩言外意、话外音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大胆想象进而创造性地学习的过程,是阅读教学逐步走向深入的过程。)

  三、高段——品析语言表达效用中感受神奇,揣摩象征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三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1.品析语言表达。神话题材的课文因富于神奇的想象而充满着魅力。而这魅力,一方面有赖于想象,另一方面,更有赖于语言的“诗性”。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往往着力引导学生感悟故事本身的神奇,而忽视了语言表达的“诗意”。因此,教学中要透过对语言的品析,引导学生关注神话人物是如何被刻画的,抓语言,细品读,领略语言的精妙。

  如《嫦娥奔月》这篇神话故事,为了不让奸人阴谋得逞,善良美丽,机智勇敢的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下。“嫦娥吃了仙药后,突然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她飞出了窗子,飞出了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月光如水,静谧的郊野,景物纯净、明澈;一个美丽的女子,不得不割舍对丈夫的依恋,对乡亲的深情,奔向天空中那一轮圆月,画面诗情画意,动人情愫,充满遐思。对课文第六节嫦娥奔月情景的描写,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触摸文字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嫦娥奔月“飘飘悠悠”的姿态美,读出她

  不忍离去的留恋之情,以及为了百姓不得不离去的义无返顾。引导学生读、知、悟、品,通过从读到知、悟,再回到品读,一次又一次地触摸“接济”、“周旋”等文字,走几个来回,品析体会嫦娥的心地善良。学语言是语文课的落脚点,理解、感悟、熏陶、方法、能力等等课堂诸要素,都要由语言生发去,再回到语言这个根本上来,力求通过语言的品味,充分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现,进而走进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获得情感的陶冶与心灵的荡涤。这种读悟交流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文本、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对话活动过程。而在这样的过程中,人物的美好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渐渐建构起来。每一个优秀的文本都会留下一定阅读的空间,使得学生能够借助自己的阅读积累与生活积累积极参与写作,也真正走进了“神话”的情感世界里。

  神话的语言,简洁流畅,清浅通俗,又不乏对场景和人物浓墨重彩的描写,因而人物形象丰满、主观情感强烈,这就为提升学生表现人物、表达主观情感的能力提供了很好的训练范例。

  2.揣摩象征意义。神话由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节曲折动人,歌颂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美好的感情,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阅读神话故事,当然要引领学生领略神话的神奇,但仅仅止于此吗?作为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神话,如不能指向自我内心,不能从中汲取人性的力量,也就丧失了现实意义,仅剩躯壳,丢失了灵魂。如《嫦娥奔月》,我们可以一遍遍地读,一层层深入,引领学生走入嫦娥等优美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获得情感的陶冶,心灵的荡涤。如《牛郎织女》则应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悲剧”为中心,层层分析,引导学生对于真善美的向往。《三打白骨精》这个经典的神话故事,我们应引导学生在品词析句中认识人物,引领学生思考和争辩:当向善非常艰难时,你还会向善吗?

  神话阅读,不仅仅是表面意义上的阅读,而在于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盘古牺牲自己开天辟地,精卫用生命填平大海,还有夸父,长眠的最后一刻,依然没有忘记追日的伟大梦想!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千年绵延至今!阅读神话,我们从中学会了善良、坚强、勇敢,为理想永往直前!一篇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是一叶精致的小舟,使学生能驾着这一叶时空之舟,驶入神话的河流,领悟神话的最深邃、最广博的精义,这也是神话带给我们生命的“无限延伸”吧!

  结语:神话教学的目标在每个年段有每个年段的侧重点,我们在教学时并非要人为地把三个学段的重点目标割裂开来。按照“三维整合,统筹安排,因课设练,多次

  重复,螺旋上升”的原则,把握、把准年段目标,实行螺旋式的一步步提升,追寻深入浅出,力求一课一得——胸有全册,组文着眼,课有重点,一课一得,得得相连,使学生确有所悟与所得。此外制定教学目标,还有一个重要的维度,那就是对学情的把握。如果把整个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比做一次长长的旅行的话,那么,教师必须要随时了解我们的孩子从何处而来?他们总体到达了什么地方?他们将继续往哪个地方前进?所以,我们对学生曾经掌握了什么和将要掌握什么,孩子已经有了哪些本领和将要练习哪些本领,要有一个统盘的了解。我们制订教学目标,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维度,就是要努力研究编者的逻辑起点。一篇文章,选入教材,它便不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而是整个语文大厦的有机组成部分。那种拿到教材不分年段不分训练点“我的课文我做主”的做法是很要不得的。制定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新课标的落脚点。新课标是标杆,而课文则是达成标杆的载体。教学目标的制订要紧紧扣住课程标准。制订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语文素养的全面性。“语文素养包括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多个方面”。因此,在整个教学目标的制订中要全面考虑,既要突出主导目标,又要兼顾其他目标,努力让一节课的学习体现本篇课文的个性,凸显本学段的共性。

  参考文献:

  1.《江苏教育》2009年第7期《神话类课型研究》(许嫣娜)

篇八: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教学

  

  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话故事教学

  《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神话故事教学》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作业内容

  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神话故事教学

  一、关于神话。

  百度资料这样介绍:

  神话是由人民集体口头创作,表现对超能力的崇拜、斗争及对理想追求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属民间文学的范畴,具有较高的哲学性、艺术性。

  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人类开始思考与探索自然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力所产生的。

  神话故事的特征

  (1)叙述人类原始时代或人类演化初期的单一事件或故事。

  (2)承传者除了自己以外还要让别人对这些事件、故事信以为真。

  (3)为远古族群的人们集体创造并且流传下来,如果是个人创造而没有群众成员对其创造的参与,这些故事通常不归类为神话,只能认为是文学作品。

  神话分为五类:

  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其中以创世神话最为重要。

  创世神话—讲述人类原始时期,记载事务、制度起源的神话。又可粗分为世界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文化起源神话。不表示每一个民族就一定会同时拥有上述几种神话,有些民族可能讲到人类起源,却没说到文化起源,尽管如此,都仍可归纳一个和英雄们的种种事迹,以盘古故事最为著名。本单元就安排了《盘古开天地》

  始祖神话是指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首则推女娲的故事。本单元安排了《女娲补天》和《精卫填海》

  洪水神话是以洪水为主题或背景的神话,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战争神话最主要记载黄帝、炎帝和蚩尤之间的战争。

  发明创造神话的主人公通常是人的形象。他们都有着神异的经历或本领,他们的业绩在于创造和征服。本单元安排的是《普罗米修斯》。

  二、关于“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江苏顾红霞在《让神话故事神采飞扬》中说:神话是神奇的:神奇的人物、神奇的力量、神奇的器具,还有心中的神奇感觉。(《教育科研论坛》2011年第1期)何谓神奇?“神”,字典中解释为“主宰物质世界、超自然的、具有人格和意识的存在”(《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版),网络《象形字典》解释为“古人祭拜的天公,万物的创造者和掌控者”。《辞海》又解释说,“神”奇妙莫测、异乎寻常。按照辞海的解释,神奇,就是神“具有超自然的、异乎寻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凡人人力所难以企的”的能力,做成了凡人所不能做成的事情”的特点。而这些特点,是远古时代人们想象出来的、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

  感受神奇的想象,就是阅读的时候,能够想象故事中哪些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神话人物以异乎寻常、让人不可思议的能力做出的凡人不能做出来事情和结果的画面——神奇的情节,神话人物做事时候的外在表现——神态动作和语言;感受故事中人物鲜明的形象,就是能够在感受神话人物做事的过程中人物外在表现的基础上,把握人物做事的特点,并能推想人物内心怎么想的——结合起因,想想他这么做的目的,从而对人物的内在特点有所认识,并且为之而感叹。

  三、关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1、把握主要内容,是“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朱庆华在《把握神话特征优化教学策略》中提出的第一条教学策略是:概括复述,把握神话故事的神奇曲折。

  他说“神话是反映人们对自然及社会现象与想象的故事,一般故

  事情节比较曲折离奇,富于神奇的幻想和奇异的色彩,这是神话的一个重要特点,所以在神话故事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把握故事情节,让学生反复阅读神话故事,在读通故事的基础上,了解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了解故事的叙述顺序,抓关键词句概括段意,连接段意抓主要情节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捕捉神话故事中最神奇的场景,让学生想象故事的画面,体会神话故事的奇妙。最后通过讲故事或复述课文的方法,理解与感受文本,在讲或复述神话故事时要求学生把故事讲清楚讲完整,还可以丰富故事情节,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加入想象,拓展情节把故事讲得生动曲折神奇,让学生在讲故事或复述故事的过程中内化故事内容,感悟神话故事发展的神奇合理,同时也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学刊》2016.12p149)本单元在“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人物形象”之前安排了另外一个关于阅读的个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了解,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感受神话的神奇想象”,是在故事的“神奇经过和神奇结果”了解中感受的,人物的形象,是在“故事的神奇经过和结果与起因的关系”中感悟的,是通过神奇的神话人物在外的言语和行为特征的阅读与思考中感受的。两个语文要素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神话教学,需要先进行“整体感知,借助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来复述课文内容,尤其是复述清楚‘怎么做的’”的离奇曲折的情节,能把握神话的神奇特征。”

  因此,读故事,了解到故事的“起因(为什么做)、经过(怎么做——神话人物用怎样非凡的能力在做出凡人不能做的事情)、结果(令人感叹和惊讶的结果)”,把这些内容表述下来(抓住主要情节复述),对童话故事有整体的感知,是感受“神奇想象和人物形象的第一步”。

  教材课后安排,也在提示学生“感受神话神奇的想象和人物鲜明形象”需要“先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盘古开天地》1、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心目中的盘古是什么样的(边读边想象画面,是整体感悟故事完整形象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通过想象,去感受神话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形象外在与内在的特点,并思考——自己的看法)。《精卫填海》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整体感受精卫的形象)。《普罗米修斯》2、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一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学习把握主要内容)女娲补天》——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默读课文,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这些要求,除了是在落实“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这一目标,这一目标的落实还同时成为了“感受神话中丰富想象和鲜明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二、抓住关键词句,咀嚼文字,想象细节,评析人物。

  《盘古开天地》2、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感受童话的神奇的想象,同时能够用自己的话来表述故事)。

  《精卫填海》3、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和同学交流(感受人物鲜明的形象和神奇的想象)。

  《普罗米修斯》故事中的那个情节触动了你?和同学交流。(感受神奇的想象)《女娲补天》发挥自己的象形,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石头的经过说清楚。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

  神话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像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让我赞叹不已。

  神话中很多人物个性鲜明,如精卫坚韧执着、普罗米修斯勇敢不屈。

  古人创造了许多神话故事,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如普罗米修斯上天“盗”取火种,就是希腊人对火种来源的一种解释。

  交流平台提示了神话教学的目标。

  怎么凭借“把握外在形象描写来体会人物特征”——在复述的基础上,能够抓住关键的词句来感悟人物行为对结果的作用,推测内心的想法。

  首先是读书,理清脉络——依据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脉络,然

  后,读每一部分,初步对人物进行评价

  朱庆华在《把握神话特征,优化教学策略》中谈到“感受人话形象的精神品质”的策略:“含英咀华,感悟神话形象的精神品质”。他说:神话故事都有一个或多个神奇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大多是英雄,是伟大神勇的,具有献身精神,他们性格鲜明,表达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和对真理的追求,诠释着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因此教学神话故事时,我们要把握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点,要找出描写人物形象的句子段落含英咀华,要引导学生一次次潜入文本,结合想象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深深感悟神话人物拥有的人格美德,从而领略神话人物的精神品质,再通过朗读努力把人物形象展现出来,在朗读中想象,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升华,让神的英雄形象在学生心中驻足。

  他在文中以《普罗米修斯》教学为例具体解释了这个观点:为了让学生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坚强不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第六、七自然段,找一找这两个惨不忍睹的画面(他受到什么惩罚?),学生找出之后PPT出示相关文字,并请同学们自由地、轻声地读一读这两个段落,再交流读时感受,指导学生抓住“死死锁住”、“没有尽头”、“啄食肝脏”、“又长出来”等关键词,感悟普罗米修斯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同时引导学生想象:普罗米修斯被死死地锁在高加索山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此时此刻,普罗米修斯还不能做什么,还会遭受哪些痛苦?如果你是普罗米修斯,你现在每天被鹫鹰用尖利的嘴巴啄食着肝脏,你会有怎样的感觉?最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反复诵读,这样,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咀嚼、想象、感同身受和反复诵读中明白了普罗米修斯的勇敢顽强,为了人类甘于牺牲的精神,从惩罚中深切感受到普罗米修斯不屈的灵魂、高贵的人格!让普罗米修斯这个神话英雄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也让他们深刻地悟到智慧与美德,对扬善惩恶的向往。

  笪尚花在《文体理念观照下,神话文本的教学策略浅谈》中谈到了"在总结中,评析体悟神话人物品性“的观点,他举例说,教师在学生初步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提炼出昏天黑地,开天辟地,顶天立地,改天换地的行文脉络,随后,教师引导学生依据盘古的所作所为,提炼其个性特征,从开天辟地中的果敢动作感知他的勇于探索,从顶天立地的历史之久中感知人物的坚持不懈,从改天换地的全盘付出中感知人物的舍己为人。(小学教学参考2015年第7期,p20)如《盘古开天地》

  【教学片段1】“一”的教学:《开天辟地》一文中有15个“一”字,这15个“一”读音有变化,所包涵的意思也很丰富。

  出示含有“一”的词语:

  一条细缝一丝光亮黑暗一片混沌一团

  1.师:你会读吗?你发现了什么?生:yìyìyíyì一条细缝一丝光亮黑暗一片混沌一团

  “一”的读音在变化,有时读yì,有时读yí。

  师:“一”的读音不仅可以读yí、yì,还可以读y,如初一、第一。

  2.师:“一”的读音是多变的,“一”含义也是丰富的。你明白这些词中“一”的意思吗?生:“一条细缝、一丝光亮”是说光亮少,细缝小。“黑暗一片”、“混沌一团”的“一片”、“一团”是说很多很广。

  3.文中“一”真是耐人寻味,联系课文内容你会读出更加神奇的内容。

  盘古一睡睡了

  盘古一撑撑了

  盘古的身躯一化化出了

  学生的答案整理:“一万八千年”道出了其中的神奇,神奇的一睡,神奇的毅力,化出的世界是如此神奇而美丽。

  《开天辟地》文本中的“看”也是意味深长的。细细读来盘古有五“看”:一看看到的是周围黑乎乎的一片,二看看到了微光,三看看到了一把板斧与凿子,四看看天地的变化,五看看世界万物。引导学生细细读读这五看,五看串起便是《开天辟地》神奇的故事。

  ……

  “盘古就是一个巍峨的巨人,像一根长柱子似的,撑在天和地之

  间,不让他们重新合拢。”

  其中“撑”字的教学处理是这样的———

  师:一起来做一个撑的动作?(全班跟着盘古一起撑)师:撑要用力!像盘古一样用力撑。要不然天地要合拢的。坚持住!(学生用力“撑”,体会撑的不容易。坚持撑)师:(创设情境)一年过去了,盘古他头顶天,脚踏地,撑在天与地之间。一百年过去了,盘古他头顶天,脚踏地,撑在天与地之间。一千年过去了,盘古他头顶天,脚踏地,撑在天与地之间。只有盘古一个人撑天地,多么孤单寂寞,他依然头顶天,脚踏地。

  (学生坚持撑,有的学生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有的手臂已弯曲……)

  师:谈谈你的体会。

  生1:举了这么一会儿,我觉得手臂发麻,累死了,累死了。

  生2:盘古这一撑就撑了一万八千年,真不容易,不愧是一个神仙。

  生3:没有陪伴,一个人撑,多么孤单寂寞呀。

  师:这一撑的内容可谓丰富多彩。(出示填空)这是地撑,地撑,地撑,地撑……

  (孤军作战,毫不气馁;身心疲惫,毫不懈怠;天长

  ……(江苏顾红霞《让神话故事神采飞扬》《教育科研论坛》2011年第1期p48)这里:教师就是抓住了关键的字,来体会人物形象,读懂“神奇动作”与神奇结果的关系,读懂人物内心世界,建立起人物的形象。

  刘春花在《让学生与人类童年时代的诗对话》中,谈了“感悟童话神奇”的方法——(板块二):移情想象,还原神话故事对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想象是最亲近的还原,能真正实现儿童、神话、文本三者之间的联结。这一板块的教学重在通过朗读品味神奇,实现移情想象。第一步,在学生把握故事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点拨或提供支架,引导学生厘清故事的层次结构。第二步,直奔主要段落,抓关键句段品词析句,让一个个词语及一句句话,如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让文本成为活的立体神话剧。同时,借助

  多媒体课件所描述的情境,丰富和充实学生的理解与想象,学生经由想象移情于神话意境中,慢慢走进神话人物的内心世界,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在此基础上采取范读和师生、生生合作朗读、接力朗读等形式,让学生在文本世界里驻足想象,感受神话人物的精神,体会神奇夸张的写法,品味文本的内蕴境界。第三步,播放该神话故事视频片段,如教学《阿拉丁神灯》后,让学生欣赏《阿拉丁神灯》电影的相关片段,影片中鲜活的形象和夸张的动作与文本的描述相得益彰、巧妙相融,不仅丰富了学生对神话故事的理解,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

  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神话故事教学这篇文章共17402字。

篇九: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教学

  

  小学语文神话类课文教学模式与教学价值

  作者:李璐琳

  陈瑞芬

  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2年第15期

  【摘要】神话是一扇直接通向古代文明的窗。在语文课本中,神话类课文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神话类课文以其浓厚的幻想色彩与隐含其中的正确价值观,深受学生喜爱。文章分析了神话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模式和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神话类课文;教学模式;教学价值

  神话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表现了古人的宇宙观和人生观,是古人对自然现象的一种解释与疑问。当然,神话并非子虚乌有,其中很多是古代的先人被后人神化,而形成的神话传说。神话传说更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在中西方文学史上,神话故事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现代,神话传说对历史文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一直以来,小学语文课本中都有一定篇数的神话。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第四单元的四篇课文《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均选自于中外古代神话故事,神话类课文要引领学生做到:知晓神话故事特点——了解故事主要内容——借助神奇的语言讲好神话故事——神话故事编撰,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一、探究神话类课文的教学模式

  (一)设置悬念导入课堂

  在神话故事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和学生一起探索神话的神奇之处,在教学的开头设置悬念,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课堂内容的探究欲也会变得高涨。如,教学《精卫填海》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有这样一句歌词:一只美丽的鸟儿衔来石子填海,羽毛黑黑,翅膀飞飞,把铮铮的誓言投向海水……”学生立刻就产生了对于那只鸟儿的想象,对于它为什么要填海展开了思考。人物是神话故事的核心,盘古的牺牲精神、精卫的锲而不舍、普罗米修斯的英勇、女娲的决心,神话类课文中的每一个主人公都散发着独特的人格魅力。

  除了在课堂导入时要设置悬念外,还要抓住神话的“神”,聚焦人物,通过品味语言与行动特色,来凸显人物形象,为全文定调。人物是神话故事的核心,神话类课文中的每一个主人公都散发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如,教学《普罗米修斯》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普罗米修斯的言语“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让学生大胆猜测普罗米修斯的人物性格,更好地把握神话的走向。

  (二)抓住神话的“话”,聚焦文本特质,关注语言和表达

  “神话类课文”教学怎么教?笔者认为,想象、朗读、品味、讲述是四个关键。想象是进入神话文本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有了想象的“入”,才有朗读的“出”,只有静思默想去品析,才能绘声绘色地讲述。例如,在教学《女娲补天》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先想象为什么女娲要去补天?怎么补天?根据自己的想象再朗读课文,在文本中找寻正确的答案。在教学《盘古开天地》一课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天地”的由来,再提及盘古这个人物。神话故事中都蕴含着神奇的人物、力量和色彩,字里行间充满了想象力;神话故事的文字大都形象生动,将节奏感、形象感体现得淋漓尽致,值得学生再去细细品味。最后,再引领学生讲述所学的故事,将神话人物的品质内化于心,体现神话类课文教学的意义。

  (三)抓住神话特色,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阅读是“输入”的过程,写作是“输出”的过程。在一个单元的神话学习后,培养学生神话写作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展开想象力。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课本中,第四单元的习作标题为《我和

  过一天》,习作要求学生在下划线补上自己喜欢的神话人物,想象并写出与“它”一天的经历。在前期的神话课文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素材,了解了神话的写作方式。在习作课上,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选择人物不拘泥于课本内容,在大胆想象的同时注意合理性。例如,《盘古开天地》中盘古呼出的气息是轻柔的,风与云也比较轻柔,所以盘古的气息化成风与云是合理的,若是化成隆隆作响的雷声就比较突兀了。想象要合理就要找出两种事物间的共同点,包括血液变成江河、汗毛变成花草树木,虽然夸张,但两者有共同点,这样的大胆想象就是合理的。学生在写作时需要增强故事的可读性,也要注意想象的合理性。

  二、思考神话类课文的教学价值

  神话类课文的教学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在笔者看来,进行神话类课文教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不仅要体现在科学技术方面,也要体现在文学艺术方面。教育倡导改革与创新,但目前学校教育对于学生分数的重视程度依旧高于对学生想象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好莱坞借助我国的传统人物形象制作了电影《花木兰》,中式的布景与东方面孔,而人物却使用的是英文台词。这体现了我们在自身文化资源挖掘方面想象力的缺失。

  想象力、创新力的培养需要从娃娃抓起。我国的神话故事源远流长,丰富多样。笔者认为,神话故事是培养和提升学生想象力最好的手段之一。神话故事中所体现出来的创造性的幻想,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乐于沉浸在神话故事中,并开拓自己的想象空间。比如,《女娲补天》这篇神话,学生好奇于天地“窟窿”,更惊诧女娲补天的神奇。

  (二)成为学生良好品德的思想基础

  德育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神话故事可以将德育潜移默化地根植于学生心中,神话中正面人物形象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具有推动作用。普罗米修斯、女娲、盘古都体现了乐于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从精卫身上可以看到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

  神话人物所具有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精神会无意识地影响着学生,并为他们树立起行为标准和价值判断。在神话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将经典的神话人物精神传达给学生,必然会为学生品德的形成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激励学生向神话英雄学习,在日后的发展中也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碎片化阅读时代中的碎片化阅读呈现出低龄化特征。对于成年人来说,碎片化阅读可以充分利用琐碎的时间。但对于学生而言,碎片化阅读不易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浅尝辄止”的阅读行为阻碍了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无法让学生在阅读中静下心来。

  学生时期是培养阅读习惯的关键期,在此期间充分利用神话类课文,语文教学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神话类课文内容看似天马行空,实则是以自然和人类身边熟知的现象为基础,充满趣味性。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就会产生疑问:精卫每天扔那么一点东西去填海,不觉得累吗?女娲是怎么补天的呢?在思考中,学生积累了精神财富,体会到阅读的快感,才会真正喜欢阅读。

  (四)传承人类文明的瑰宝

  神话虽有东西之别,但它们同属于人类文明,我们要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优秀文化。神话是遥远时代的人们对于人类诞生的思考,由于受到种种限制,他们只能依靠“神”来猜测过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这体现出了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也体现了“人”自身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当今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这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文化传统的延续,也关系到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师有责任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更好地引导学生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类文明瑰宝。

  三、结语

  总之,神话类课文教学对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传承都有着积极的正面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反复阅读中理解情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当然,还可以适当播放相关的神话动画,引领学生进入神话世界,对比他人的神话世界与自我内心神话世界的异同。同时,从语文学习的视角去领略人类文明的博大精深,從表面的文本信息出发,领略神话题材的精神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段翠香.“现实”与“虚构”在课堂的应用——漫谈神话阅读教学中的理性[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9:268-269.[2]廖冲.神话故事教学对于培养小学生语文素质的意义和价值[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3]赵昱.小学语文神话类课文的“四读”课堂教学模式——以《女娲补天》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33).

  责任编辑

  陈红兵

篇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教学

  

  仅供参考

  学习与交流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精品文档

  仅供参考

  学习与交流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精品文档

  仅供参考

  学习与交流

  生回答

  板书:神话故事

  我们一起走进精品文档

  仅供参考

  学习与交流

  板书:夸父追日

  提问:从这个故事的题目,你能感受到“神”在哪里?

  生交流感受。

  三、初读“追日”,感知神话之“神”

  课前已经让大家预习了课文,从课文的题目我们已经知道是夸父追日的故事,但是夸父为什么要追日?怎么追日的?结果怎么样?谁能按照这种方式给我们大体说说故事的内容呢?

  课件出示:夸父为什么要追日?怎么追日的?结果怎么样?

  生汇报预习结果,试讲故事。

  提问:聪明的孩子读故事,不光知道故事讲了什么事,还会有自己的想法。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夸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交流对故事和夸父的认识。

  引导学生理解夸父精神:夸父有一种对光明的向往和执着追求的精神。这其实也是当时人们内心对光明的追求。

  板书:追求光明。

  四、细品“追日”,体察神话之“神”

  1、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再来看这个神话故事,【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仅供参考

  学习与交流

  它究竟神在什么地方呢?

  出示:学习要求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觉得“神”的地方,用笔画一画,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生交流。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于是夸父拿着手杖···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请同学做一下“眨眼”这个动作,感受一下“一眨眼”到底有多快。

  选学生带着感受读一下这个“神速”的句子。

  全班齐读,读出语气。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出示:奔腾的黄河图片

  生看图片,感受黄河的雄伟,进一步了解夸父喝的水很多,谈感受。

  选生带着感受读“神肚”。全班齐读。

  4、出示:“他还没到大泽,就像大山一样颓然倒了下来,···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

  提问:夸父为什么要追日?(引导学生体会夸父就要追上太阳可是却倒下的可惜)

  学生带着体会读这个句子。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仅供参考

  学习与交流

  5、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主要人

  主要内用“——”画出体会物

  容

  表现神奇的句段

  或问题

  仅供参考

  学习与交流

  ——《女娲补天》

  2.那孙悟空拔下一根毫毛,轻轻一吹()。

  ——《西游记》

  3.沉香抡起斧子,—()。

  —《沉香救母》

  学生任选一个,同桌交流讨论。

  全班交流,评价。

  总结:神话故事不但神奇有趣,还能给我们带来启发和思考呢!它们可都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人类想象力开出的最绚丽的花朵,让我们继续多读,多思,从中受益。

  出示:故事树

  【精品文档】第

  7页

推荐访问: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教学 神话 小学 语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