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公文范文> 正文

大象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

神洲文档网 发表于2023-04-30 18:10:05 本文已影响

篇一:大象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二:大象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二单元

  小小游乐园

  1滑梯

  【教学分析】

  在游乐场,各种各样的游乐设施让儿童流连忘返,秋千、滑梯、旋转木马等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这些孩子们熟悉的设施是开展技术与工程学习的良好载体。

  “滑梯”是第二单元“小小游乐园”的起始课。作为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第一课,本课选择了学生最为熟悉的滑梯作为载体进行教学,一方面贴近学生的生活,另一方面由于滑梯制作简单,更容易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树立学习该领域知识的信心。

  【教学目标】

  1.

  描述肉眼观察和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

  2.

  使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光滑的卡纸、粗糙的卡纸、牙膏盒、纸杯、放大镜、剪刀、胶水、美工刀、透明胶带。

  2.

  学生准备:无。

  【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情景

  师: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小玩偶,你最爱的玩偶是哪一个?

  生1:玩具小猴。

  生2:布娃娃。

  师:这些玩偶一定给你们带来了很多快乐,那么你有没有关心过它们?有没有想过为它们做点什么或者送一份礼物呢?

  生:有。

  师:想一想你们的玩偶,它们需要什么呢?生1:我想给我的布娃娃建一个房子,这样它就不用睡在玩具箱子里了。

  生2:我想给我的玩具小猴建一座游乐园,这样我上学去了,它在家就不孤单了。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贴心,你们都很善于关心别人!你看,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对玩偶,它们是丁丁和当当,它们想拥有一座游乐园,你们能帮助她实现梦想吗?

  生:能!

  师:游乐园里面有很多游乐设施,比如滑梯、跷跷板、秋千等,今天我们就先做一部小滑梯吧?

  生:好!

  [设计意图]一个好的工程技术活动,要符合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的科学教育观。创设关心自己的玩偶,为玩偶制作游乐场的情景来导入教学,既蕴含了关爱他人的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又总领了整个单元的任务目标。

  2.提出任务

  师:既然是滑梯,那就要能让丁丁和当当顺利地滑下才行,请大家看一看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滑梯的图片,再结合自己滑滑梯的经历,想一想,如何建造滑梯才能保证它们能顺利地滑下来呢?

  生1:滑梯的滑道要很光滑才行。

  生2:滑梯要足够高,否则它们就不会往下滑了。

  生3:不能太高,太高了不安全!

  师:是啊!滑梯的滑道不仅要光滑,而且还要有一定倾斜度,同时还要保证滑梯整体比较稳固。

  [设计意图]确定什么样的目标与怎样确定目标,是工程项目的起点。一般而言,只有既适合学生知识水平及能力,又有一定实际意义及生活情趣的工程目标,才能激发学生开展技术活动的兴趣。低年段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容易兴奋,他们在动手前往往对目标的认知是模糊的,这不利于他们工程思维的建立。为此,我明确地提出任务目标,重视引导学生的研究方向,并通过谈话使他们对要完成的任务有清楚的认知,以便为后续的设计和制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设计

  师:老师在材料区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材料,待会儿请材料员来领,仔细

  观察这些材料,然后同伴之间互相说一说这些材料的名称和特点。

  生:老师,我发现这两张卡纸虽然看起来差不多,但摸起来的感觉不太一样。

  师:老师这里有放大镜,请你们用放大镜再仔细观察一下,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

  生1:我发现一张表面很平,另一张表面凹凸不平。

  生2:哇,原来一张光滑一些,另一张粗糙!

  生3:放大镜真神奇!

  生4:我会选择用光滑的卡纸做滑梯的滑道,这样才能使丁丁和当当顺利地滑下来。

  师:看来大家都有不少发现,现在请同伴之间用这样的语言进行交流,“我先用肉眼观察了光滑的滑道和粗糙的滑道,发现光滑的滑道……,粗糙的滑道……;再用放大镜观察两种滑道,发现光滑的滑道……,粗糙的滑道……”。

  (生相互交流)

  师:选择好你需要的材料后就可以设计你的滑梯了,在设计之前可以参考奇奇的设计方案,并学着在活动手册上画出自己的滑梯设计图。

  (生画滑梯设计图)

  师:同学们都画的很认真,相信你的设计方案更加精彩。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方案,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是如何选材的,以及为什么这样设计?

  生1:大家好,这是我的设计方案,我选择了光滑的卡纸作为滑道,选择了牙膏盒制作滑梯的底座,还选择剪刀和胶水作为工具。

  师:你在展示自己设计图的时候还介绍了选择的材料和工具,你的表达很有条理!老师建议你在制作的时候可以将光滑的卡纸用胶水贴在滑道上。

  生2:我也选择了光滑的卡纸作为滑道,不过底座我选择用纸杯,我觉得把纸杯倒扣过来做底座会更加稳固!

  师: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而且还考虑到了滑梯的稳固性!老师建议你要注意将滑道和底座用透明胶粘牢固一些。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让学生认识和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材料是学生设计和制作的前提,不了解可以使用的材料和工具,后续的设计和制

  作也就无从谈起。本环节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等信息。二是选择合适的材料,包括利用工具辨别材料,并描述肉眼观察和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三是进行设计,绘制设计草图。由于本单元是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第一个单元,所以只要求学生能够学着教材上的样例绘画即可,其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设计是技术与工程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后续的展示交流做准备。

  4.制作

  师:刚才同学们都展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相信你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动手制作了,不过在开始之前老师还要给你们一些温馨提示:一是要注意安全,在使用美工刀、剪刀的时候要小心避免划伤手指,用完后及时将工具收回;二是要相互帮助,这样你不仅会更快更好地完成作品,还能享受到合作的乐趣;三是要保持安静,轻声交流。

  (生动手制作)

  [设计意图]技术与工程内容的教学中,指导与制作往往是一对矛盾:指导过细,容易限制学生思维,作品千篇一律,也容易造成学生制作时间少,难以按时完成任务;指导过略,学生在不清楚制作目标及注意事项的情况下完成的作品质量较差,甚至还会出现安全问题。因此,在本课中,首先强调安全问题,其次强调习惯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具备安全意识,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评价

  师:刚才同学们动手制作的时候都很投入,不少同学还能够相互帮助,希望你们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品质。现在你们一定特别想向同伴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吧?生:是的!

  师:别着急,工程师一般在完成一件作品之后会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测评,也就是检查自己的作品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现在我们也像工程师一样从滑梯的功能性、稳固性和美观度三个方面对自己滑梯进行测试和评价。首先,测试一下丁丁和当当能否顺利地滑下,这是滑梯最重要的功能;其次,看看自己的滑梯是否足够的稳固,也就是放在桌面或地面上不容易倾倒;最后从美观的角度进行

  评价,也就是看看滑梯外观是否漂亮,做工是否细致,比例是否协调。活动手册里的评价栏可以帮助你尽快地完成这项工作。

  (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

  师:刚才同学们都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虽然我们的作品还不够完美,但没有关系,我们还可以继续对作品进行改进和完善,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出自己满意的滑梯!

  [设计意图]评价是技术与工程领域中的重要部分,但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完成作品后十分兴奋,教师调控课堂较为吃力,往往使此环节流于形式。为此,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先提出像工程师一样对作品进行测评,另一方面借助活动手册涂笑脸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评价,确保评价得到有效落实。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考虑到二年级学生首次接触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学习,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建立对该领域知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其次要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对技术与工程有一个初步认识。为此,我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教学,按照导入——提出任务——设计——制作——评价的流程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给学生充分的动手制作时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总结点评】

  技术与工程领域是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科学课的重要实践方式,它有助于低年级学生不断积累经验,为后续的高难度的技术与工程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能够基于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从关爱他人的角度提出任务,并且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和习惯的养成,并且在整个过程中融合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能力提升搭建了必要的“脚手架”。

篇三:大象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四:大象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滑梯》教案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标要求:

  1.描述肉眼观察和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

  2.使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大象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滑梯》,是第二单元“小小游乐园”的起始课。也是学生接触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第一课,本课选择了学生最为熟悉的滑梯作为载体进行教学,一方面贴近学生的生活,另一方面由于滑梯制作简单,更容易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树立学习该领域知识的信心。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游乐场的中器材,尤其是秋千、跷跷板、滑梯等是比较熟悉的,但是想要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滑梯,这也是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需要教师将其生活经验上升为科学认知。

  二、学习目标: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滑梯。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滑道的不同。

  三、学习重点: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滑梯。

  四、学习难点: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粗糙卡纸和光滑卡纸的不同,并说出其区别。

  五、教学准备:教材、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课件

  六、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出示问题对话情境,学生活动

  为玩偶构建游乐设计意图

  从学生感兴趣的游乐园话题出发,引出学生喜情境导入

  引出游乐园,在引导学生园,讨论制作滑梯。

  说出游乐场中的滑梯设

  施。

  欢的滑梯。

  出示滑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根据已有生提出明确的活经验能很快画出一任务对于学生后续设计滑梯具有1.请画出你见过的滑个滑梯。

  梯。

  提出小组交流汇报如非常重要作用。

  2.引导学生思思考如何制作一个滑梯。

  任务

  何制作一个滑梯呢?

  3.如何建造滑梯才能保证游玩的人们能顺利地滑下来呢?

  展示滑梯设计图

  出示材料包和安全提示。

  引导学生观察的细卡认真倾听制作注意事项

  小组交流汇报观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纸和粗糙卡纸有什么不察结果。

  同,提示可以用放大镜,设计制作滑梯

  同时讲解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出示制作滑梯示意图巡回指导学生制作。

  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示意图制作滑梯。

  展示评价组织学生观察他人作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品同时思考:

  培养学生评行评价,同时也对他人价和小组合作能

  滑梯

  1.滑梯能否让丁丁和当当的作品进行评价。

  顺利滑下?

  2.滑梯是否稳固?改进滑梯

  课后拓展作业:如何课后思考并逐步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力。

  培养学生对改进才能让自己的滑梯更尝试改进自己的作品。

  作品反思和改进稳固、更易滑呢?

  的意识。

篇五:大象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三单元

  磁针与南北

  1.

  磁铁有两极

  【教学分析】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磁铁“魔法”城堡》的基础上继续对磁和磁铁内容的研究。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磁铁隔着一段距离对铁和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磁铁”等科学知识内容。本课再次出示磁铁,可以先带领学生回忆磁铁的相关知识,然后利用条形磁铁进行争夺曲别针的游戏。在游戏感悟中提出问题“条形磁铁哪个部分吸的区别针最多?”在学生猜想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往往不会按照部位来进行比较猜想,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同时对于设计实验证明哪个部位吸引的曲别针多,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提示。注意指导学生定性的观察和定量的记录相结合,以便发现条形磁铁的两端吸引的区别针最多的事实。最后教师再给出两极的释意,并进行拓展迁移,将断为两截的磁铁、各种其他形状的磁铁进行研究,发现磁铁总是同时存在两极。

  【教学目标】

  (1)通过条形磁铁、摔断的磁铁和各种形状的磁铁吸引曲别针实验,发现磁铁总是同时存在两极,两极吸的曲别针最多。

  (2)能对观察、描绘的实验现象形成简单的实验结论,提升得出结论的能力。

  (3)能持续保持对磁铁的探究热情。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条形磁铁、曲别针、摔断的条形磁铁、环形磁铁、圆形磁铁、蹄形磁铁等(按照小组数量准备)。

  (2)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

  【教学过程】

  师:(出示各种磁铁)大家还记得这是什么吗?是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曾经研究过的磁铁,你还记得磁铁有哪些本领?

  生:磁铁能吸铁和镍,还能隔着一定距离吸引铁和镍。

  师:下面,我们用磁铁来做个游戏。(图片显示:谁的力气大)

  师:一名学生手持条形磁铁的一头,另一名学生手握住条形磁铁的两端,只露出中间部分。两人同时去吸引曲别针,看谁吸引的曲别针多。(进行展台演示,请两名同学参加活动)

  师:怎么条形磁铁的中间部位吸不过磁铁的一端,你认为条形磁铁哪里吸的区别针多?

  生1:红色吸得多,蓝色吸得少。

  生2:我也是这么认为。

  生3:我觉得都一样,哪里都吸的一样多。

  师:如果把条形磁铁分成五部分,1、2、3、4、5,你认为哪里吸的曲别针多?

  生1:两边吸得多。

  生2:中间吸得少。

  师:我们怎样才能证明一下你的想法对不对?

  生1:一个人拿着这端,一个人拿着两端用中间,同时去吸一个曲别针,看谁能吸过来。

  师:你们想的还是去抢一个区别针的方法,还有别的好办法吗?

  生1:去找别的东西。

  生2:磁铁和磁铁吸在一起,试试哪边可以拿走。

  生3:磁铁和磁铁吸不上去。

  师:老师也给大家介绍一种方法,大家看看是不是更好用。(实验图)

  师:我们可以在条形磁铁的五个部位分别挂曲别针,看看哪里的曲别针挂的多。把实验中看到的现象记录在实验手册第12页上。

  学生开始进行分组实验,每位同学都能亲自动手实验和进行记录。

  教师组织大家对实验结果进行交流,请同学们拿着实验记录单进行交流,并邀请一位同学进行实物投影下的验证。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条形磁铁哪里吸的曲别针多?

  生1:1点能吸13个,2点吸5个,3点吸不上来,4点吸6个,5点吸12个。

  生2:两边的多,中间的少。还不知道两边哪个最多?

  生3:红色一端吸了31个,蓝色一端吸了32个。

  师:最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条形磁铁哪里吸的曲别针多?

  生:两端吸的多,中间吸的少。

  师:条形磁铁两端吸的曲别针最多,磁性最强,我们把条形磁铁的两端叫做磁极。条形磁铁有两个磁极。一端为南极,用S表示;另一端为北极,用N表示。(S是英语south的首字母,N是英语north的首字母。)

  师:磁铁并不结实,老师这里有几个断成两截的磁铁,你认为它们每一截还有两个磁极吗?

  生1:没有,只有一极了。

  生2:我不知道。

  师:我们还用刚才的实验方法去试试吧。

  同学们开始实验和汇报。

  生1:还是两个磁极。

  师:看来断了的磁铁还有两个磁极,再试试其他形状的磁铁是不是也有两个磁极。(蹄形、环形等)

  同学们开始实验和汇报。

  生1:蹄形磁铁也有两个磁极。

  生2:环形磁铁也有两个磁极。

  师: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生1:条形磁铁有两个磁极,南极和北极。

  生2:摔断的磁铁每一截仍然还有两个磁极。

  生3:不同形状的磁铁也都同时存在两个磁极。

  师:今天我们用做实验的方法发现了磁铁总是同时存在两个磁极,南极和北极。下节课我们继续用磁铁做游戏。

  【教学反思】

  学生利用条形磁铁争夺曲别针后,就已经感觉到条形磁铁的顶端比中间吸引力更大。当教师提出研究问题后,学生还会有些茫然。他们只看到条形磁铁明显的两种颜色之分,只对红色和蓝色进行比较。此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将条形磁铁分成五个点进行比较,并及时提供了探究方法供学生参考和实验研究。其中摔断的磁铁和各种形状的磁铁的有效拓展,使学生对磁铁两极的认知更加丰富。

  【总结点评】

  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的提示较多,是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情况。实际教学时,教师还可以改变教学情境的创设,更利于让学生对条形磁铁的各个部分的磁性强弱进行有效猜想,并能设计出更加合理的实验。

  3秋千

  【教学分析】

  本课通过组织开展设计和亲自动手制作秋千的活动,引导学生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意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学习与手工制作的不同。

  【教学目标】

  1.

  能够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2.

  能够通过画图或口述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设计和想法。

  3.

  能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并根据自己和同学互评的意见进行改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吸管、木棒、绳子、细铁丝、卡纸、橡皮泥、橡皮筋。

  2.

  学生准备:无。

  【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情景

  师:在之前的两节课中,我们分别完成了滑梯和跷跷板的制作,同学们的设计和动手能力越来越棒了!今天,我们来挑战一项难度更大的任务——为丁丁和当当制作一部秋千,同学们有信心吗?

  生:有!

  师:有了前两节课的经验,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今天的任务呢?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

  (生开展小组讨论)

  师:谁有好的办法?

  生1:首先要知道秋千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生2:还要知道我们有哪些材料和工具。

  生3:画设计图的时候要考虑制作时候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先让我们一起通过视频和图片来认识一下秋千的结构吧!

  (师利用视频和PPT带领生认识秋千的结构)

  生:秋千主要由支架和座椅两部分构成。

  [设计意图]本课的导入活动除了创设情景和观察秋千的结构之外,还特意增加了一个讨论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结合前两课的学习经验,思考和总结技术与工程领域课程学习的一般方法。

  2.提出任务

  师:再结合你玩秋千的经历,说一说秋千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

  生1:我认为是支架,如果秋千支架不稳固就荡不起来了,而且还会有危险。

  生2:我也认为是支架,支架上面的横梁要能承受得了丁丁和当当的重量。

  生3:我觉得吊座椅的绳子也要结实,否则荡起来断了就麻烦了。

  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秋千的支架是特别最重要的部分,要稳固才行,绳子也要结实。

  [设计意图]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制作与美工制作的最大区别在于美工制作往往以美观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而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制作往往以满足实际需求为第一要务,在满足实际需求的同时兼顾美观。引导学生回忆荡秋千的实际经历,目的就是让学生树立从实际需求出发的意识。

  3.设计

  师:老师在材料区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各小组材料员将它们领回来,仔细观察这些材料,你都认识它们吗?向同伴介绍一下它们吧!

  生1:吸管和木棒应该可以用来制作支架。

  生2:我要测试一下看吸管和木棒哪个更结实。

  生3:用细铁丝来挂座椅肯定牢固。

  生4:卡纸可以用制作座椅。

  生5:纸杯也可以当座椅。

  师:看来这些材料大家都认识,现在就开始你的设计吧!先尝试自己设计,如果感到有困难也可以参考教材上探探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

  (生画秋千设计图)

  师: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方案,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是如何选材的?

  生:这是我的设计方案,用木棒制作支架,用细铁丝挂座椅。因为我对比了木棒和吸管,发现木棒更结实。

  师:你的方案简洁、明了,一看就知道该怎么做,真是一名优秀的小设计师!还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吗?

  (生继续展示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案)

  师:这里老师挑选了几位设计的比较好的方案投影在大屏幕上,同学们在设计的时候可以借鉴他们的方案。

  (师展示较好的设计方案)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一点时间来修改自己的设计方案,因为我们的制作是要按照设计方案来进行的,而且最终做好后还要看是不是和你的设计方案一样。

  [设计意图]秋千的制作难度相比前两课的滑梯和跷跷板更大,因此在设计环节有意识地加强了对学生的引导,一方面提醒学生在画设计图的时候要尽量简洁、明了,不追求花哨和夸张,让学生意识到好的设计方案是让别人容易看清楚其中的结构,从而便于制作;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观摩优秀的案例完善自己的设计,制作过程要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不能轻易修改设计方案,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设计方案的重要性。

  4.制作

  师:现在同学们都画好了自己的秋千设计图,老师注意到不少同学需要将几根棍子扎在一起来制作支架,那么都有哪些方法来实现呢?

  生1:用绳子捆起来。

  生2:用细铁丝捆起来。

  生3:用橡皮筋捆起来。

  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方法,现在老师向大家介绍如何用打绳结的方式将棍子捆扎成支架。

  (师演示打绳结捆支架的方法)

  师:同学们都学会了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遍完整的过程?要分步说清楚你的步骤哦!

  (生介绍制作过程)

  师:看来大家都学会了。在开始前还是要提醒大家:首先要注意安全,其次互相帮助,再次保持安静,轻声交流。现在开始制作吧!

  (生动手制作)

  [设计意图]本课的制作对二年级学生而言是一项挑战,要将棍子制作成秋千的支架需要一定的技巧,这里设计了教学生用打绳结的方式制作支架,目的在于降低学生操作难度,并帮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掌握打绳结这项基本的生活技能。

  5.评价

  师:又到了展示和评价我们作品的时候了,这次请大家先在小组内展示交流你的作品。注意在介绍你的作品时首先要重点说明你的作品有没有实现任务中的目标——顺利地荡起丁丁和当当,以及如何实现目标的。

  (生小组内展示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展示的时候,老师挑选了几件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一起来评价一下好不好?

  生:我发现他的作品不够稳固,荡的时候支架有点摇晃。

  师:你发现了他的作品不足之处,有好的改进建议吗?

  生:把支架的腿调节到相同的长度,绳子再扎得紧一些就牢固了。

  师:谢谢你的意见!不过我们在指出别人不足的时候还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你能说说他的作品的优点吗?

  生:他的作品优点是座椅用纸杯加工而成的,既美观又结实,我的座椅就做的不如他的那么好。

  师:你不仅能发现别人的优点,还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感谢你的评价!

  师:谁还愿意从稳固性和美观度方面对别人的作品进行评价?

  (生继续进行互相评价活动)

  师:刚才大家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评价活动,很多同学都得到了宝贵的改进建议,现在就让我们动手对我们的秋千进行改进吧!

  [设计意图]通过挑选典型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是组织开展评价活动的有效途径。由于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在评价的时候往往特别善于发现别人作品的不足,而忽略自己作品的缺点,所以在评价的过程中尤其要加强这方面的引导。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我能够把握本课的重难点,瞄准能力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在引入环节,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方法总结。在设计制作环节,考虑到本课制作难度较大,我有意识地降低了设计的难度,并在制作过程中详细讲解打绳结的方法,使学生制作的成功率大大提高。评价过程中,我开展对比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评价的同时进行自我反思。总体而言,本课基本达到教学预期。

  【总结点评】

  本课教学中,教师能够较为准确地分析学情,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元认知开展教学活动。面对本课的重难点,教师采取多项措施进行突破。如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虽然有亲自示范讲解,但并没有包办代替,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评价环节,注意让学生在比较中进行反思,寻找不足之处,再进行改进。这种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比做出一件作品更有意义。

推荐访问:大象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上册 二年级 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