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公文范文> 正文

党的六大建设具体内容4篇

神洲文档网 发表于2023-04-30 16:45:04 本文已影响

篇一:党的六大建设具体内容

  

  抓好党建工作的六个规范化建设

  作者:李志

  来源:《新长征·党建版》2018年第10期

  年初以来,东丰县强化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以推进党建基础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为总基调,紧紧围绕“基础工作抓规范、重点工作抓深化、特色工作抓创新、整体工作抓提升”的工作思路,着力在强基础、抓规范、补短板、落责任上下功夫,精准发力、持续用力,推动全县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围绕建章立制推进基层党建规范化标准化。强化机制约束,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全面落实“两议四抓一述”制度,用制度规范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一是严格落实定期议党和专题议党制度。树牢主业首责意识,全县召开综合性议党会议2次、专题议党会议6次,经常性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基层党建工作,及时解决经费保障、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村部维修改造、软弱涣散村集中整顿等实际问题42个,及时总结分析工作形势,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制定印发《全县各级党组织书记落实基层党建主体责任实施意见》和目标责任、“书记项目”“一岗双责”、督查考核、责任追究等5个具体实施办法,构建“1+5”基层党建责任落实体系。同时,试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会同县纪委编制了《村级权力运行流程图》,固化村级权力事项38项。三是强化跟踪督导问效。继续实行“拉网式”督查、“随机式”检查、“点穴式”督导,分领域督促重点任务落实情况,结果“一对一”反馈,并进行全县通报,切实传导压力。四是高效推进“新时代e支部”建设。加强网络管理和信息录入,确保实现网上党支部全覆盖、基础数据全覆盖、教育服务全覆盖。已申请热门支部894个,入驻率达100%,注册党员15540名,发布工作要闻900余条。

  围绕规范年活动推进农村党建规范化标准化。把农村党建作为主攻方向,集中力量推动农村党建整体提升。一是开展乡村党建基础工作规范年活动。结合农村党建“星级评定”工作、农村基层党建重点任务,制定农村基层党建基础工作规范25条。持续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服务建设,切实抓好坐班值班、代理代办等制度执行,通过远程监控系统查看村部坐班值班落实情况,下发村干部坐班值班月通报6期。二是实施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制定《关于从严加强全县村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日常教育管理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配套出台了教育培训、谈心谈话、监督预警、考核评价、动态调整、激励保障、后备建设等7个具体办法,建立健全强化预防、及时发现、严肃纠正的教育管理监督体系。采取乡镇党委推荐、包村干部推荐、村党支部推荐、村民代表票选的“三推一选”方式,建立1600余人的村干部后备人才队伍。三是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工程。开展以“创建一项多元化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带动贫困人口脱贫”为主要内容的“一创三带”活动,积极探索林下经济、特色种养、入股合作等多元化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目前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141个,占61.6%。四是扎实做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实行“组团式帮扶、对症式整改、造血式转化、台账式管理”的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模式,全县共投入各级扶贫资金2272万元,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13个,预计实现脱贫2500人。强化驻村工作队日常管理,采取“钉钉”软件签到,运用远程监控抽查、微信定位巡查、电话实时督查的方式,推动“第一书记”长期驻村开展工作。五是强化基层基础保障。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保障制度和增长机制,实现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和村干部报酬待遇稳中有升。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达到20.28万元。村干部基本工资按月发放,村书记、村干部年平均报酬分别达到2.99万元、2.88万元。投入资金1200万元,对24个破损比较严重、面积较小的村部进行集中新建,对63个薄弱村部进行维修改造。

  围绕党建品牌创建推进社区党建规范化标准化。突出“幸福社区”建设,立足民生、立足民需、立足民愿,着力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一是扎实开展城市党建示范县建设。推行“1+8+N”共驻共建服务模式,落实了23项城市党建重点工作任务,着力建立上下联动、条块

  结合、共建共享、优势互补、简约高效的城市党建运行机制,推动形成全区域统筹、全领域融合、全方面联动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实现支部建设标准化、党内活动制度化、共驻共建经常化、服务群众常态化、党建工作品牌化、社区治理规范化。二是扎实开展社区党建品牌深化年活动。制定党建基础工作规范16条,规范组织生活及社区服务等基础性工作,扩大西城社区少儿温馨港湾、永青社区书画室等“一区一品一特色”党建品牌效应,有效发挥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建设的作用。不断巩固扩大“互联网+社区服务”成果,完善“一站、一网、一群、一号”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外勤管家作用,不断丰富线上线下服务内容。三是深化推进“两进一诉”活动。开展县级党政领导干部进社区活动,年初以来,县领导进社区16人次,受理群众诉求29件,集中解决小区楼院维修、环境卫生清理等实际问题16件。积极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精心开展“党员集中活动日”“主题党日”等活动,促进党员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群众工作水平。共有2600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服务1.4万余人次。

  围绕“灯下黑”整治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党建规范化标准化。突出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作用发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机关党建走在前头。一是深入开展“党建促发展,建功‘十三五’”主题实践活动。围绕压实主体责任、岗位建功、助企发展、推进包保帮扶等任务,对14项机关党建基础工作予以规范,切实抓好机关党组织议事、学习、活动及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等基础性、常规性工作。二是推进机关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按照“四专五有六上墙”要求,在全县各级党组织中建设标准化党员活动室,并打造县直机关高标准的党员活动室11个。三是认真开展机关党建问题“回头看”。深入开展机关党建“灯下黑”问题专项整治,各机关单位党组织围绕组织生活不经常、“三会一课”落实不到位、党员管理不严格等问题,列出问题整改清单760余条。四是认真筹备“情系学子,爱心助学”活动。全县各乡镇、各部门积极踊跃捐款,共完成爱心捐助109万元,帮助贫困学子圆梦大学,解决上学难问题。

  围绕“四覆盖一提升”推进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规范化标准化。进一步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保障促进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一是建强领导机构。成立了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工委,各乡镇依托党建办公室建立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办事机构,落实40名专职党务干部集中精力抓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二是扩大“两个覆盖”。对全县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进行逐户调查摸底,同步健全完善党建工作基础信息台账。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派出组建等措施,对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进行了集中组建。共建立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226个,党的组织覆盖率全部达到95%以上,党的工作覆盖率100%。三是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开展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品牌培育工程,突出示范引领,通过标准化定级、星级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梯队式晋升等举措,集中打造11个党建工作亮点。四是夯实基础保障水平。按照“四室两站一中心”设计思路,投入100余万元,全面完成1500平方米的县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指导服务中心和园区党建活动服务中心建设,并创新开设了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职工业余党校。严格落实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经费税前列支、党费全额返还、留存党费支持等政策,为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户均拨付1000元的党建工作经费。(作者系中共东丰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艾杰

篇二:党的六大建设具体内容

  

  基层党建六个基本分别指什么有坚强有?的领导班?,建设服务意识强、服务作风好、服务?平?的党组织领导班?;有本领过硬的??队伍,培养带头服务、带领服务、带动服务的党员?部队伍;有功能实?的服务场所,建设便捷服务、便利活动、便于议事的综合阵地;有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创新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作抓?;有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形成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的?作制度;有群众满意的服务业绩,取得群众欢迎、群众受益、群众认可的实际成效。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达到;六有;?标,即有坚强有?的领导班?、本领过硬的??队伍、功能实?的服务场所、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群众满意的服务业绩。;六有;?标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其核?是领导班?,??是党员?部,基础是服务阵地,抓?是服务载体,保障是制度机制,标准是群众满意。这个?标的提出,使得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轮廓更加清晰、?向更加明确、内容更加具体,具有把关定向的作?。这个?标涵盖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要素,既有班?也有队伍,既有??建设也有群众评价,既有内部运?也有外部保障,是?个完整统?的体系。需要说明的是,过去基层党组织相关领域,也提出过类似?标,?如农村;五好;乡镇党委、村党组织,国有企业;四好;领导班?、四强;党组织、;四优;共产党员等。应当看到,;六有;与过去提出的这些?标要求并不?盾,是?脉相承的,是在继承以往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标要求基础上,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新概括新发展。

篇三:党的六大建设具体内容

  

  会议主要内容

  一大

  1921年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上

  海

  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1922年⑴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⑵现阶段的革命二大

  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上

  海

  2、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

  3、瞿秋白在其中最早提出“统一战线”的概念

  4、中共二大之后,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为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而斗争的新征途。

  1、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三大

  1923年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

  广

  州

  2、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基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1、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迎接大革命的高潮。

  1925年2、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四大

  3、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上

  海

  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4、大会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1927年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

  五大

  2、五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武

  汉

  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1、大会肯定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的社会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定:⑴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⑵革命的中心任务:工农民主专政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⑶革命的力量:工农阶级;⑷革命的前途:1928年社会主义;⑸革命的形势:两个高潮之间,新的高潮即将到来。【革命路线】

  六大

  2、批评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王明的左倾盲动主义,提出加强党的无产阶级基础。【继续批评左右倾错误】

  莫斯科

  3、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1、大会对毛泽东思想作了科学的概括和阐述,从而使其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被正式确定下来作为全党的指导七大

  1945年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延

  安

  2、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大会讨论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56年1、八大

  1962年>的建议》。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北

  京

  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

  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确立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来。任务: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3、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会议主要确定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⑴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的新结论,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⑵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⑶强调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性;⑷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重申了党反对个人突出,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

  4、陈云提出改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的方法:以国家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人经营为补充;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为补充(“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1、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林彪代表党中央作的政治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其中党章把林彪作为“毛泽东同九大

  1969年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总纲。

  北

  京

  2、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1973年十大

  北

  京

  1977年1、大会总结了同“四人帮”的斗争,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十一8月12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任务。

  2、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大

  日至18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北

  京

  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明确规定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制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提出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高度精神文明,制定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方针,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十二1982年2、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做了重要补充: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大

  北

  京

  则和经验总结。【再次肯定毛泽东思想】

  3、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1、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制十三1987年定了到下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2、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大

  北

  京

  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十四1992年1、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

  2、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大

  北

  京

  3、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十大的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4、大会作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三项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江泽民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

  十五1997年1、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大

  北

  京

  2、大会指出:⑴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进一步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⑵进一步阐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⑶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做全面部署;⑷确立跨世纪发展宏图;⑸明确回答了邓小平逝世后中国怎样继续前进这个重大问题。

  江泽民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1、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

  3、十六大报告一个鲜明的亮点和特色,就是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系统地深刻地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建设十六2002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

  大

  北

  京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

  5、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个重要论断,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揭示了发展与执政、兴国与执政的内在关系,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发展为己任,以兴国为目标,以富民为取向。同时也表明,在党面临的一系列任务中,发展始终是第一位的任务,根本任务、中心任务。党和国家其他任务都要围绕这个“第一要务”来进行。

  6、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

  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

  《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1、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这次大会的突出贡献,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深入贯彻胡锦涛同志在大会报告中,关于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十七2007年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是: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大

  北京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2)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3)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4)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4、大会要求:第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第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1、《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

  1)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

  ①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②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③保护民族工商业;(两个没收一个保护);

  2)提出土改的两个原则:

  ①必须满足贫雇农的要求;②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3)提出人民军队的十大军事原则(核心: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2、《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

  1)完整表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敌人;

  3)提出土改的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3、《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实现伟大历史性转变的纲领

  1)运用矛盾转化的观点,阐明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进入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2)运用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分析党的工作任务的特殊性和国内各阶级的状况及其采取相应的基本政策;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国家学说和阶级斗争学说,阐明了全国胜利后的国家政权的性质和阶级斗争的特点,并以不断革命论和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思想武装全党。

  4、《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建立新中国的伟大纲领

  1)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2)总结了人民民主专政得以实现的国内和国外基本经验,进一步完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3)分析了各阶级在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4)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和职能;

  5)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现在的方针是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

  6)制定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提出新中国在政治上必须实行一边倒即倒社会主义。

  新中国成立后(1949—1957)

  1、《论十大关系》(1956年)--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的总结

  第一,提出了"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中心思想。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应用于对社会主义现实的分析,提出了十大关系:

  (1)经济方面:①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以农业、重工业、轻工业为序;

  ②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经济建设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国防建设;③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沿海支援内地;④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⑤集体、国家、个人的关系:三者兼顾;

  (2)政治方面:①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反对大汉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②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③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④是和非的关系;

  ⑤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反对一概排外,反对全盘西化。

  第三,阐述了正确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某些矛盾的基本原则,强调要处理好这些矛盾的各个方面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发展了唯物史观。

  第四,辩证分析了独立自主和学习外国的关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学习别国长处。

  第五,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中国情况走自己道路,标志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第六,第一次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第七,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作为一个大问题提出。

  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光辉典范

  1)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最根本规律,必须用对立统一规律来观察社会主义社会;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矛盾问题,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

  2)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3)论及了民主与专政,民主与集中的关系;阐明了政治生活主题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①敌我矛盾,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解决;②人民内部矛盾,用说服教育的方式解决

  4)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将是长期的,曲折的;

  5)“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我国文化艺术,促进科学进步的根本方针(不是首次提出);

  6)坏事具有两重性,努力创造条件使坏事变好事。论证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7)指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我国具体的历史条件的产物;阐述了知识分子问题

  大革命时期(1921—1927)

  1、《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毛泽东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文章,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1)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2)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

  3)资产阶级分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性、妥协性;

  4)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军;

  5)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2、《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3、《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中共领导农民运动的伟大纲领

  1)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2)论述了建立农民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革命武装的必要性;

  3)分析了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认为贫农是农民中最革命的力量;

  4)相信群众、依赖群众、放手发动群众。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1、《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分析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

  成为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重要来源,对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形成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前提和基础,又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11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的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还需要具备的条件:

  1)有很好的群众;2)有很好的党;3)有相当力量的红军;

  4)有便利于作战的地势;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

  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进一步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标志着毛泽东关于“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理论的基本形成

  1)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2)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

  3)明确地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与政策;

  4)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4、《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坚持调查研究,洗刷唯心精神

  1)是中共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

  2)是中共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

  3)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4)提出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标志着党的独立自主思想的初步形成;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5)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查方法即阶级分析方法。

  5、《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分析了九一八事变以来国内政治形势的特点以及当时敌我力量的对比情况,阐明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6、《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是中国革命战争的纲领性文献,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

  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

  1)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而且经历了1924~1927年的革命;

  2)敌人强大;

  3)人民军队弱小;

  4)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

  其中,第一、第四特点决定了人民军队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敌人;第二、第三特点决定了战争的持久性和艰苦性。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1、《实践论》(1937年)--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以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为中心,系统地论述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提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

  2)揭示了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3)发展了认识论关于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

  2、《矛盾论》(1937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系统地阐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哲学专著;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1)坚持和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2)提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

  3)论述了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原理。

  3、《论持久战》(1938年)--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主要是“速胜论”和“亡国论”),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

  1)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关键)、敌寡助我多助;

  2)批驳"速胜论"和"亡国论";预见了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反攻;

  3)阐明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即要依靠人民来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4)把抗日游击战争放在战略地位考察,即“中国是一个处于进步时代的大而弱的国家”;

  5)阐明了战略防御理论,应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6)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

  4、《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1938年)--回答和解决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要不要坚持和怎样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的问题

  5、《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问题,强调党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必须保持党的独立性

  6、《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年)--中国革命只能靠武装斗争解决问题

  1)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和形式,提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

  2)运用联系的观点具体分析了战争问题,指明战争是中共主要的斗争形式;

  3)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战争进程,确定党的军事战略的转变;

  4)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7、《<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三大法宝的理论体系

  1)提出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第一次提出“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3)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三个法宝的中心一环;

  4)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中国革命的两个武器,党的组织是掌握这两个武器的英勇战士;

  5)分析了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对象(帝、封)、革命动力(无、农、城、民)、革命的形式(武装斗争)。

  8.《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历史文献

  1)第一次全面分析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

  2)系统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和领导等问题;

  3)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一全新的科学概念;

  4)进一步揭示了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建设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

  9、《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形成

  1)为中国革命问题的解决提出客观依据;

  2)革命阶段论和发展论相统一的观点;

  3)文化与政治、经济的辩证统一的观点;

  4)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革命文化的观点;

  5)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6)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与新民主主义的行动纲领的实践辩证统一的观点。

  10、《论政策》(1940年)——

  在区别上建立我们的政策

  利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阐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11、《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延安整风的光辉文献之一

  将主观主义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科学地解释了实事求是的含义。

  12、《整顿党的作风》(1942年)--延安整风的光辉文献之二

  1)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要取得胜利,必须解决党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

  2)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反对理论脱离实际的各种形式的主观主义;

  3)依据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互相关系的原理,揭示和阐明了党内团结与斗争的辩证关系;

  13、《反对党八股》(1942年)--延安整风的光辉文献之三

  1)剖析了党八股产生的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

  2)主观唯心主义是党八股的主要哲学基础;

  3)形而上学是党八股的最主要的思维模式。

  14、《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是延安整风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在于解决中国无产阶级文艺发展道路上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第一次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15、《论联合政府》(1945年七大)--中国人民胜利的指南

  1)指出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

  2)第一次全面论述了人民战争的思想:在中共的领导下,充分依靠人民群众,有一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民军队作为骨干,有一套正确的战略战术,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游击战和运动战,并以根据地为依托,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进行人民战争;

  3)提出中共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4)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揭示事物发展的两种可能性,阐明了实现光明前途的客观依据和条件;

  5)从实际出发,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般纲领具体化为现阶段的行动纲领和战斗任务;

  6)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由各党各派组成“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7)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篇四:党的六大建设具体内容

  

  六大建设: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其中“生态文明建设又是一个亮点。一方面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作了总体评价,另一方面首次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作出了清晰的界定。由十一五时期的”四位一体“,继承并发展为”五位一体“。其外还出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政治条件是党的建设,这反映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有了国家发展规划的总体布局。

  “两个提高“即: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我们知道,市场经济是需求推动经济,在对外开放的重要依据下,需求包括消费、提资、出口、简称“三驾马车”,其中消费、投资构成内需,出口构成外需,中国在今后世界经济结构变动中处于主动的话就要靠内需,如果我们靠出口拉动经济的话问题太多,受制于人,而在内需中投资是中意环节,它的最终目的是拉动消费,消费又包括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目前我国政府消费太厉害了,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但居民消费不足,从理论上讲,主要原因还是居民收入分配有问题,所以我们要适当地降低国民收入中企业收入和政府收入的比重,相应地提高居民收入的比重,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收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两个提高”目的是为了增加居民收入,但物价上涨抵消了居民收入,如大蒜、洋芋价格惊人。

  居民收入提高了不一定去消费,因为还有很多后顾之忧,如养老、上学、看病等,所以政府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养老、医保、低保。目前法国在这方面面临的问题较多,上班的人少交养老金的人少,而享受养老金的人多,财政负担过重。我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一个主题:就坚持科学发展观

  我们党从十七大以来,科学发展观已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的科学论断,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的主题仍然是发展,但我们对发展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更符合中国国情,从二十年前的“发展是硬道理”转变成“科学发展是硬道理”,说明了我们对“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是中国的?我超越,自我前进。

  一条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在这里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经济发展方式”,以前叫“经济增长方式”,十二五规划中“经济发展方式”代替了“经济增长方式”,二者有什么区别

  那么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五个坚持”作了明确的布置,我们说发展必然引起转型,转型也是发展,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转型最快的时期,而转型成功的时期恰恰是发展的时期,中国经

  济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发展带动了转型,转型促进了发展,所以说转型是发展的结果,是发展的手段是发展的途径,这就涉及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什么是发展,以及唯物辩证法总特征,“普遍联系,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之一“质量互变规律”量变引起质变,在新的质的基础上引起新的量变,又为下次质变准备基础,这样循环往复就形成了质量互变,我们的改革、发展就符合这样的规律,如一项工作推动着推动者到一定程度就转型了原来的推不动了,改革就转型了。我们的经济模式最初叫商品经济,后来确立了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再后来又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我们就一步一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

推荐访问:党的六大建设具体内容 具体内容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