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公文范文> 正文

中学美术案例分析范文(精选3篇)

神洲文档网 发表于2023-04-03 18:00:08 本文已影响

案例:汉语词语案例:2007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学美术案例分析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中学美术案例分析3篇

第1篇: 中学美术案例分析

大班艺术活动:

《我给石头化化妆》案例分析

单位:吉安县保育院 姓名:郭梨花

设计意图:

1.《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次活动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资源,以用贝壳、螺壳、树叶等辅助材料给石头化化妆为主线,将自然资源引入幼儿园课程当中,体现了课程的生活化、发展性。

2.在艺术活动中,常常会出现“教与不教”两个极端。一是害怕传授技能就抹杀了孩子的创造力,举步不前,也就流失了很多教育契机,使孩子得不到发展;一是传统的你教我学,依葫芦画瓢,把“技巧”当做衡量孩子的标准,孩子没有发挥想象的空间。本活动考虑到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借助石头特有的外形,利用材料进行装饰,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积累表达技能,发展创造力,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石头的外形发挥想象。

2.尝试运用辅助材料装饰石头,发展个性化表达能力与创造力。

3.体验在石头上作画的乐趣。

活动资源:

1.各种不同形状的石头。

2.水粉颜料,皱纹纸、泡沫胶、吸管、棉签、树枝、树叶、毛线、布料、橡皮泥、贝壳、螺壳等辅助材料。

3.人手一张垫板,一个纸盒。

4.有关石头彩塑、塑造的图书、图片资料以及教师制作的欣赏范

例。

5.课件:鹅尾神石园图片。

活动与指导:

一、以启发孩子回忆参观鹅尾神石园引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去过鹅尾神石园吗?(利用演示文稿激起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观察)昨天,老师也去了神石园,看到了很多神奇的石头,还用照相机拍了下来,请小朋友一起来看一看,这些石头到底有什么神奇。

师:(逐一出示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

幼:乌龟、大象、拇指、犀牛、河马……

师:你看到的景象都是什么组成的?

幼:石头。

师:这是什么?(把幻灯定格在五指山景象)

幼:手。

师:对,今天也请小朋友用灵巧的手为我们大班建个神石园。

(反思: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作品表现的是生活的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孩子熟悉的鹅尾神石园.更容易引发孩子积极讨论、自主探索的欲望。)

二、引导讨论,启发想象

1.交流、想象

师:(随意出示一块石头)这是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收集到的石头,你们看它像什么?

幼:脸蛋儿、乌龟、蝴蝶、头、象、金鱼、蜗牛、青蛙、鱼……

师:小朋友的想象真丰富,你能告诉大家,你想用哪些材料把它装扮成人的脸蛋儿、乌龟、蝴蝶、金鱼呢?

幼:用橡皮泥做成眼睛,用毛线做尾巴,粘在石头上就成了金鱼。

幼:用牙签做须就可做成蝴蝶。

幼:用小海螺做眼睛就成了乌龟。

反思:通过想象和交流,孩子们发现,原来利用石头的形状和一些材料,可以创作出不同的作品,他们畅所欲言,跃跃欲试。)

2.教师适时给予孩子技能技巧上的支持

师:(出示两块石头)小朋友能用两块石头变成什么呢?

幼:变成人,一块当脸蛋,一块当身体。

幼:长颈鹿、老虎、船、小山、小树、草地……

师:你用什么材料把两块石头粘起来?

幼:透明胶、双面胶、白乳胶、橡皮泥……

师:这些方法待会儿请小朋友都去试一试,看行不行。

师:我今天还带来一种材料(泡沫胶),也可以把两块石头粘在一起。(演示方法)(反思:在一种面向全体幼儿的艺术教育中,技能技巧的培养应该不是最主要目的,它们应作为帮助幼儿保持活动兴趣、进行创造的手段。)

师:小朋友想一想,你在给石头化妆时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吗?

幼:怎样才能把蝴蝶的须粘在石头上。

师:哪个小朋友可以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幼:先用橡皮泥粘在石头上,把牙签插在橡皮泥上就行了。

(反思:创作过程中凸显出的技能技巧问题不容忽视,当孩子思索怎样把两块石头粘在一起时,教师的启发与引导能使孩子的想象更加合理。)

三、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师:请小朋友看看区角架上有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你准备用哪些材料。 (反思:作为艺术领域中的美术教育活动,倡导的是自由表达、个性展示。我们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与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审美感受,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要求:

(1)先想好要用哪些材料,再拿一个盒子去取材料,在垫板上操作。(反思:材料的投放给了孩子直接进入创作角色的机会,孩子在选择时就非常明确自己要做什么,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做。)

(2)先观察石头的形状像什 么.可以用来做什么,然后再进行装扮。

(反思:引导幼儿根据石头特 有的外形,选择合适的辅助材料装 饰石头,表现真实物体的主要特 征,提高作品的美感。)

(3)安静操作,注意卫生,安全使用剪刀等工具。

师:我在区角架上放了一些老师创作的作品,每个小组的桌上还有一本画册,待会儿有困难需要帮 助的小朋友可以先去看看(为想象、创作有困难的孩子提供帮助)。

(反思:投放有关石头的图片、画册,使幼儿获得技能技巧与表现形式的间接经验;投放制作的石头作品,引导幼儿观察,如何根据石头本身的形状变出有趣的造型,并在欣赏中明确:要想将石头变得更形象,就要将动物和其他东西的主要特征表现出来。)

四、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孩子自由选择材料制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出不同的作品;给予孩子技能技巧上的支持,引导幼儿个性化地表达。

师关注一:俞超小朋友要将两块石头粘在一起时,先在石头上刷颜料,再尝试用橡皮泥、白乳胶、万能胶、透明胶等来粘,都不成功;最后改成先用泡沫胶将两块石头粘上,再给石头刷颜料,终于成功了。

师关注二:心如小朋友在区角架旁来回走了几次,都是空手而归。我在她的垫板上看到,她用石头做成了金鱼的身子,用小海螺做成了金鱼的眼睛,显然她是在寻找用什么材料做金鱼的尾巴。我便牵着她的小手来到区角架旁取出树叶、皱纹纸、卡纸等,请她试试。她迟疑了一会儿,高兴地拣起一片树叶,用小剪刀认真地剪起来……

师关注三:张涛小朋友手拿一块石头,反复翻看着,眼神一片茫然。“张涛,你想出来要做什么了吗?”张涛摇摇头,“你可以看看这些石头作品画册,也可以到区域里去看老师做过的一些作品,好吗?”“好的。”张涛高兴地拿起作品画册,开始了他的创作。

(反思:教师根据孩子的创作情况,关注个别差异,当幼儿遇到麻烦,受到最基本的技能技巧的干扰时,应该适时提供可靠的支架,让幼儿获得恰当的帮助。这样有助于幼儿获得相关的经验,在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提升美术创造力。)

五、交流、分享

1.制作好的作品陈列在展台上,引导孩子与客人老师共同欣赏:

师:请小朋友把做完的作品放到我们班的“神石园”里,没有做完的作品插上一面黄旗也放到里面,我们一起看看小朋友把石头装扮成什么了。

幼:这是蝴蝶;这是螃蟹;这是帆船、鲨鱼、昌鱼、金鱼……(孩子有的兴奋地分享着,有的难免有些失落……)

师: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棒,盈盈用石头做蜗牛身体,将海螺固定在石头上做蜗牛的壳;吴宇用树叶剪成兔子的耳朵,用小螺和卡纸分别做出了眼睛和嘴巴;雨婷用吸管做螃蟹的脚;怡颖虽然还没完全做完,想法也很好,用两块石头粘成了小人儿……

2.未制作好的作品待区域活动时继续完成:

(反思:评价幼儿美术活动时,不应过分强调最终完成的作品,而是把重点放在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看到孩子情感和表现上的差异,以积极评价为主,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表达。让每个孩子都把作品放在展台上,让人人都有成就感,从而不断激发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这种个性化的注重主体参与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孩子学会自尊和尊重别人。)

第2篇: 中学美术案例分析

美术学困生转化案例分析

仲山乡中心小学 许先伟

一、主题:

法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活动,一定要抓住问题的关键,才能真正开展好创新教育,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由于学生客观存在的身心、认知、情感等领域各种素质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学生之间存在着个别差异性,很多学科中都存在着 “学困生”。 也就是由于性格上有缺陷,学习习惯差,学习方法不恰当,学生生活方面有问题而导致学业基础差,表现为不能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学习任务,学业成绩低于自己智力水平的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学困生”的转化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效果。

二、案例分析

刚接触20班,我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每次上美术课,严文龙不没带笔就是没有带作业本,上课时间不是自己低头照镜子,就是找旁边的同学聊天。没有学习动力,也没有学习的兴趣,得过且过,上课东倒西歪。每次课上的一些简单内容,对于他来说都是很大的困难,我和他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完成每次作品,他叫严文龙是公认的“坏”学生。每次,我总是皱着眉头,会狠狠地批评他一顿,有时会罚他站一阵子。有时候会在中午或放学后留下他,批评他,教育他,责备他的错误,并要他承认错误,但是每次收效都不大。这个班有他在,我的正常教学总是被无端地打乱,教学的有效时间得不到保证。

严文龙的问题得尽快解决才行,不然时间一长将会影响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学困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我在为帮他找回自信,为成功转化寻找着契机。

【分析】

了解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转化工作的先决条件。严文龙和大多数学生一样由于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在小学接触美术不多,对这门学科不太了解,没有多少基础,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就放弃,得不到相应的提高,尝试不到学习的乐趣,也就不喜欢学习美术。因此在美术课上无所事事,以非制造一些事端为乐。要作好转化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得深入了解,全面分析学困生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受家庭环境影响,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2)心理原因,缺乏自信心,(3)学生基础差。通过和孩子的谈话中,我终于明白了严文龙的问题在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缺少自信心。了解到事情的原因后,我开始计划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三、转化过程

体验成功,树立进步的信心与愿望。心理学家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和失败在学生的心里会引起不同的情感。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我始终寻找着一个采用激励性语言等等,让严文龙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的学习情感, 引发他求知、探究、创作的欲望。看他是否真的朽木不可雕。

我像往常一样在画室巡回指导学生们的创作。这时,我发现严文龙又在和旁边的孩子讲小话。我按捺住怒气,加快脚步走近他们。画架上的作品我眼前一亮,独特的造型让人越看越喜爱!我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要利用好他这个小小的转变,来带动全班对美术课的新认识。我微微一笑:“真好看!想法非常特别,很有创意!”说着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了个大大的A,为了鼓励他用心创作,我还特别在分数旁边悄悄加了一颗红心。严文龙愣了愣,仔细看了看那颗红心,然后抬起小脑袋,冲我咧嘴一笑。让我意外的是直到下课,他都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事后我不禁汗颜,如果这节课我发现严文龙在吵闹时,没有问清楚原因,就武断地做出判断,大声批评他,孩子就会收到伤害,或许就会对美术产生排斥心理,那么对今后的教学是非常不利的。

课下单独交流时,他告诉我其实他也很想上进,看到别人都很用功他也很着急,可是就是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干起。总觉得没有学好的地方太多了,补不过来也就不想补了。他还梦想着有一天能开个画展。开画展,这对画技优秀的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何况他只是个平时不学习,画技平平甚至可以说很烂的学生。我嘴上说没问题,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来找我。可心里十分清楚,要开画展对于一个连素描基础都很弱的他来说谈何容易。

在班会课上,班主任委托严文龙主要负责下一期的黑板报,要求以个人画展的方式展出班级美术教育成果,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还请其他几位同学协助他来办好这次展览。他得到了更多的信任,也拥有了更多的动力。接下来的几天里,他总是在课前把各种画具准备齐全,照镜子的次数越来越少,埋头画画的时间越来越多了。为了更好地转化他,我和班主任商量把下一期黑板报交给他负责,把教室里的宣传栏和黑板报当成主要阵地来展览他的作品。并动员其他同学全力支持。罗丹说:“ 艺术就是情感。”经常和他交流,或在回答问题时,或在游戏中、或在办公室。利用课余时间和他聊聊天,经常谈谈他的学习情况,作业中的疑难地方。在专业上帮助他,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辅导,教给他一些常见的技巧。比如结合一些色彩速写练习、临摹一些名作,或凭记忆、想像作些色彩画,可以促使色彩学习更全面、更迅速;室内写生作业的如何确定画幅大小;怎样将对象不同时间、光线、气候、季节、环境的色彩调子区别出来等等。

当我发现他的作业仍然比较马虎,中午人比较少时,我就把他喊到一边,我先表扬了他近阶段的进步表现,问了一些学习情况,在气氛比较好时,我把他的作业本打开来,然后把一本做得很认真、清楚的作业本翻开,放在他面前,他的脸红了一下,我知道,我不必再多说了。

为了办好这次班级内的小画展,从策划到倡议书到作品收集、评选、展览他花了很多功夫。这次画展办的很成功,甚至别的班级也跑来学习。一时间,他成了我校的名人。这个昔日的“学困生”体验到经过努力而获成功的欢悦。班里专门为他举办的个人画展,给他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其充分“闪光”,这样使他尝到了成功的甜头,找回了自信心,学习成绩有明显提高。

【我的反思】

学困生在一些方面往往表现出不尽人意的地方,他们或是信心不足,学习不求上进,或是经常调皮捣蛋,不受纪律约束,或是惰性十足,自暴自弃。学困生往往会受到班上一些学生的歧视,久而久之,这些学困生会产生自卑感,慢慢会对学习失去兴趣。我们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不同特点,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消除学困生的情感障碍。发掘出学困生的闪光点,然后扬其所长,给予更多的表扬与鼓励,使他们明白自己并非“朽木”,而是“可雕”的,从而产生自信向上的力量。有了自信心,就有了前进的动力,成功才有保障。

四、结语

首先,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联合家长共同教育。因为这些学生的家庭往往存在问题,他们的家庭教育不良甚至缺失,而这些学生在家的时间实际要比在校时间更长,他们所出现的问题也往往由于家庭的变故而造成。因此,在转化这类学困生时,我们可以采取家访、电话联系等方式,让家长认识到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同时,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将一些你的教育方法传达给家长,争取得到家长的配合。这样,你的转化工作将得心应手。

其次,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的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我们评价这类学生不能单纯看学习成绩,而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入手。如我们发现这样的学生平时上课不出现违纪,能够服从教师管理,即使成绩没有进步,我们就应该认为他已经有了进步,只要有进步就要及时表扬,只有这样才能重新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以及做合格学生的自信,有了自信他们就会有不断向前的动力。

总之,炼铁成钢,全面提高“学困生”的综合素质对于总体教学有很大意义。“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而有辛勤的劳动,也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工作。

每个后进生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要因人而异,选择最佳的转化方法。是在肯定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允许犯小错误,然后促进其改正小错误。

【参考文献】

1、李烈 《诠释生命的教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尹少淳 《美术新课程案例与分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3篇: 中学美术案例分析

美术教学案例分析
选一位其他美术老师的教学设计,写一份教学案例分析。(字数在400字以上,严禁抄袭)线造型的素描(3课时)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欣赏、观察、比较和练习相结合。一.教学目的
通过线造型素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结构线表现物体之间的比例、轮廓、体积、对比、远近、方法和透视等的作画方法,培养学生对形体结构的理解能力,发展窨造型想象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讲解线造型的功能和线造型素描的步骤。说明物象形态内部的构造特点决定了处部形态的面的性质。
难点:运用结构线刻画物体内部和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第一课时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1.线徒刑的素描作品数幅,明暗素描作品数幅;2.立方体和圆柱体框架模型一个;学具:软芯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的准备。(2)导入新课线造型素描作品数幅和明暗素描作品数幅。(3)给学生欣赏、鉴别、然后讲解。设问:线造型的素描和明暗素描有相同点和不同点(4)讲授新课1.线造型素描的特点及线的造型功能。线造型的素描图是通过线结构的运用,直接体现和暗示物体的体积、远近、方位和对比等牲,表现出物体内外部组合关系及前后左右的空间状态。线造型素描剔除或减弱明暗色调层次,强调物体本质的实在的形体结构,所以表现物象的效果明确、肯定、清晰和刚劲有力。
线图形素描是以线图形的方式研究自然的造化和物象的结构,线的造型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表现物象的外形轮廓。(2)勾画形体的边界。
(3)表现物象的内外结构、空间位置、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关系。(4)表现物象的虚实关系、明暗关系及体积感。(5)表现物象的势、力、节奏、韵律感。(6)抒写人的情趣。(7)气质。
线造型素描不但可以在美术专业方面方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且以图解形式适用于理工科专业中,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图形技能服务于设计,在建筑、园林、工业设计等图纸绘制上,结构线的图形已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设计手段,广泛适用到现代建设的各个产生领域中。(5)立方体与圆柱体
(1)立方体(对照立方体框架模型分析)立方体是一切形体的基础,它的结构是由大小相同的六个正方形平面,按照垂直关系而构成的。
圆柱体是以长方形的长边为轴,旋转360。而构成。也可以说是由无数个相同的圆面叠杨(如硬钱币叠成一圆柱体)
教材P14上图,立方体与圆柱体结合图形是说明立方体内可以产生一个圆柱体,圆柱体在立方体内的构成是以一个正方体的二分之一边为轴,以立方体一个面的中心点为圆心,旋转360而成。圆柱体的立体感可通过顶底面的透视圆面体现。(6)作业要求1、临摹P14立方体和圆柱体范画。
2、用3B、和6B铅笔作画,3、要求表现物象透视准确,4、结构清晰。(7)课堂小结:选出一部分作业讲评,指出优缺点,布置下节课的学具准备。
======================================================================

以上是一节初中美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课时部分。就这个部分的设计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问题之一:教学设计环节缺失。
整个教学设计,关键性环节一共有9个。分别是:1、学情分析。2、教学思路。3、教学目标。4、教学重点。5、教学难点。6、课时。7、教学准备。8、教学过程。9、课后反思。这里每个环节都有其本身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中不应该有所缺失。本课的教学设计各环节缺失严重。如:没有学情分析,没有教学思路,没有课后反思。同时,既然是需要三个课时来完成,那么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什么都没有明确提出。所以本课的设计问题是明显的。问题之二:教学过程描述过于简单,无法体现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教学过程可以说是整个教学中师生互动学习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中应该明确一下几个问题,1、要解决什么问题或者说包含什么样的知识。2、针对问题,教师采用何种策略或者说何种活动形式来完成这一教学问题。3、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以什么样的活动形式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4、在解决这一问题中,我们最终要达到什么效果。如果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缺少这些环节的设计,那么很容易让我们的教学陷入一种混乱的状况。最终只能无的放矢,大凭经验做事了,上完课后我们也只能得到一个模糊的效果概念,根本无法对整个教学工作进行宏观的把握。
问题之三:教学模式有陈旧的嫌疑。在现代美术教学中,特别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在整个教学中扮演的是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因此整个教学过程应该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具有发现性或探索性的教学过程。象本课这种掌握方法,培养能力的教学更应该如此。而本教学设计中我们看到的是教学过程中的单向的知识传输,然后是学生拿着这些抽象的所谓的知识去完成相应的作业。它基本丢弃了实践操作课的特征。我们都很清楚,美术的很多理论都是搭建在实践操作体验的基础上的,其中的技法理论更是如此。也即是说,美术理论,几乎都是先有操作,再有发现,最后才归纳产生。如果我们反其道而行之,缺少必要的师生互动,缺少必要的操作体验,那么这种学习对学生来说,其艰难程度可想而之。


推荐访问:案例分析 美术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