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公文范文> 正文

传承红色,弘扬革命精神【5篇】

神洲文档网 发表于2023-03-14 08:00:10 本文已影响

弘扬:汉语词语弘扬:品牌弘扬:《你好呀!故宫——听见你的600年》主题曲弘扬:《你好呀!故宫-听见你的600年》主题曲,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传承红色,弘扬革命精神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传承红色,弘扬革命精神5篇

第一篇: 传承红色,弘扬革命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革命精神

临泽二中初一9班  林佳楣

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代代相继,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染满红迹的生涯中,一次次的绝地逢生,一次次的转危为安,一段段血与火、生与死的真实经历,铸就了今日的伟大中华,长征是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抒写了革命烈士的英勇顽强、一往无前,追寻党的红色历程,缅怀先烈,回忆红色革命,感悟红色精神。

  常听爷爷奶奶讲西路红军血战古浪的事迹,其中最为悲壮的还要数第九军。

  1936年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结束不久,原红四方面军和其他一些部队组成了西路军,挺进河西走廊,计划打通由新疆到苏联的国际通道,以便取得国际支援,为抗战建立巩固的西北后方,其中第九军也接受了任务,踏上了悲壮的西行之路。

  根据中央军委和红军总部的指示,西路军制定了《平大凉战役计划》————向古浪挺进。

  1936年11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从景泰过黄河,11日红九军抵达干柴洼,经过浴血奋战,突破马元海等重围追击,随解急围。在这场干柴洼争夺中,马军民团伤亡100多人。这次战役也是西路军进军以来第一次受挫,共伤亡200多人。第九军撤走后,100多名重伤员无法随部队离开,只好隐身在百姓家中,敌人二次进村后将他们全部杀害。

  12日,九军进驻横梁山,迅速上领倪家岭、苏家梁、小石沟、倒仰沟等高点。马元海率三个旅、三个团从干柴洼尾追而来。不久敌军便冲进埋伏圈,第九军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发挥山地战、隘路战、近战、奇袭等特长,给敌人以重创,打得敌人昏头转向,不知所所措,弃甲丢盔、四处逃窜。不久后敌人再次反扑,又被击溃。13日大军先头部队在军政委陈海松率领下逼近古浪县城。次日攻城,因守敌兵力薄弱马步芳团长马华荣和马骏率西宁车南川民团400余人溃逃,九军占领古浪城。

  九军占领古浪后,"二马"十分惶恐。提出了"城存乐存,城亡乐亡"的口号,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古浪城。马元海集中了骑兵旅和其他几个民兵团的兵力向古浪城猛烈的攻击。九军奋起反击,激战一天,歼敌六七百人。从17日起敌人又继续发起了两次猛烈的反攻,指战员们面对敌人的炮火轰击和一次次凶猛的冲杀,沉着顽强地应战。子弹打光了,短兵相接展开肉搏战。但敌众我寡,弹尽援绝,阵地被攻陷,全体指战员猝不及防,惨死在屠刀下。尤其是女同志们,因手无寸铁被凶残的敌人统统用马刀砍死。正当九军依托残塌城墙与敌血战时,红三十军二六八团赶来增援,血战一天后于夜晚撤出古浪在夜幕下顶着寒风悄然离开古浪城。

  "古浪血战"共毙敌2000余人。然九军也损失惨重,连同干柴洼、横梁山诸战中伤亡共达2400余人,军政委陈海松受伤,军参谋长陈伯稚光荣牺牲,九军元气大伤。

  西路军浴血奋战古浪,红九军一半指战员为了革命事业将自己的鲜血洒在了这片土地上。后来古浪人民将这些在古浪战役中牺牲的战士们合葬在龙泉寺旁。解放以后,人们以在那里立了石碑。每到那一天,人们都会去悼念他们。古浪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所有人都不会忘记你们!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烈士墓早已掩埋在葱葱郁郁的森林之下,永眠千古。但身处此境,却使人被浓厚的革命精神所包围。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你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长城,你们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的骄傲。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这些无数的革命烈士,有了你们的崇高,有了你们的无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们应珍惜现在美好生活,是你们的鲜血换来了我们美好的明天,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努力学习,顽强拼搏,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指导教师:白天秀)

第二篇: 传承红色,弘扬革命精神

追寻红色足迹 弘扬革命精神

松原市青年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培训班全体学员在局领导的带领下,怀着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敬仰之情和对革命圣地的向往之心,于 7月17日赴中国革命的摇篮“天下第一山”井冈山进行体验学习。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总面积1308平方公里,总人口15.8万余人,是一块“浸透着烈士鲜血的圣地”。这次革命之旅的时间虽然有限,但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却收获甚多,我们被革命圣地的精神所深深吸引、深深触动、深深震撼!

在专题教学中,我们聆听井冈山干部学院特聘教授的激情讲座,井冈山的斗争史,让我们系统地了解到井冈山斗争的历史,明白为什么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会走上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最后为什么又会丧失根据地走下井冈山。虽然井冈山根据地只存在了短短的两年零四个月,却证明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正确性,从此掀开了中国革命崭新的一页。短短的两年四个月形成了包括支部建在连队上,党指挥枪,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等理论。在八角楼的油灯下毛泽东同志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写下了两篇光辉著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率先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上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踏着井冈山革命先烈的足迹, 穿着红军军服重走红军挑粮小道,进行体验式教学;观看实景演出《井冈山》,进行情景教学;参观茨坪毛泽东旧居,大井朱毛旧居,小井红军医院, 小井红军烈士墓,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茅坪八角楼,黄洋界哨口等进行现场教学。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我们在烈士碑前敬献花圈,重温入党誓词,缅怀革命先烈业绩。这些行程给我带来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曾经在书本上或多或少对井冈山的历史有过一些浅薄的了解,而这次实地深入学习,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那份由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精神瑰宝——井冈山精神:“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创新气概;“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优良作风;“为主义而牺牲”的奉献精神;“唤起工农千百万”的群众观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井冈山精神有了更新的认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法宝;“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根本,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我们党战胜困难,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的法宝。

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进步的今天,我们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必须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而作为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在工作中秉承井冈山精神,培养自身战略思维和驾驭全局的能力。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自身持之以恒的学习和锻炼,也需要各级组织的培养和教育。

我们作为共产党员,在和平建设时期,拥有那么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更加要坚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做到心系党的事业、忠诚党的事业。要在加强党性锻炼上下功夫,要在坚持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勇闯新路上下功夫。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是井冈山时期所孕育的党的优良传统,当前改革开放的任务十分繁重,更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励精图治,勇于奉献。“实事求是、勇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精髓和本质特征。作为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发扬“实事求是、勇闯新路”的精神,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在本职岗位上创造性开展工作。
  “逝去的是硝烟,不灭的是精神。”我将把此次井冈山学习作为自己终身的宝贵财富,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倍加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告慰长眠在祖国青山绿水间的烈士英魂。

井冈山精神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同实现工农武装割据、开创井冈山根据地的创新精神结合在一起,使马克思主义真正融入到中国实际中,我们认识到学习往往仅解决认识方面的问题,书本知识转化成能力还有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战略思维能力,并将之转化为驾驭全局的能力。

把握全局的能力是我们培养战略思维和驾驭全局能力的核心。根据中国革命实践的发展,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同支撑这一道路的井冈山精神结合在一起,使这一战略思维在中国革命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树立战略整体观或全局观,在工作中增强全局观念,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对于领导者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使自己的工作自觉地服从工作全局,为全局形势的推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另一方面又要善于驾驭自己工作的全局,调动和协调方方面面的力量,谋求事业的科学发展。

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而是世界观改造的重大问题,理论水平提高了,看问题的能力也会提高,工作能力也同样会提高。用新眼光看待新事物,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思路谋求新发展,用创新的精神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尽可能为办事人员提供优质服务,满足合理要求。多一些理解,多一份换位思考,用优质的服务让前来办事的人员满意。井冈之行已经结束,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如何继承和发扬井冈精神是我回来后深思的内容,就我而言,应该做到树立坚定的信念,牢记宗旨,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立足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对我们来说,革命圣地考察不是一般意义的特色旅游,一座座历史遗址不仅有其独特的思想教育作用,而且它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它的文化色彩、历史风貌,以及自然风光,都会对我们产生永久的魅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通过这次井冈山之旅,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总结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总结的升华。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才能有所否定、有所肯定、有所扬弃、有所提升,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奋发图强,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第三篇: 传承红色,弘扬革命精神

重温红色经典 弘扬革命精神

          ———食品专业2011年暑期

   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大学的生活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性的生活,大学毕业面临社会冷酷的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式,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和动手能力是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事,而社会实践活动为我们能力的提高创造了一个好机会,也是使我们成长起来的好方法。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这次社会实践的机会为将来走上社会参加工作奠定基础。

   ㈠ 全体动员实践活动总结

  面对“重温红色经典,献礼建党90周年”这个实践小分队的题目,同学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去完成它,而是想要回顾一下以往的历程,弥补自己在历史上的空白,能更深入了解当时的情况。所以,我们先上网查阅资料并开了一个的小座谈会,畅谈一下过去的历史,使革命精神逐渐融入到每个同学的身上。然后结合自身团队和我们身处保定这个历史古城的独特优势,决定了社会实践的地点——冉庄地道战。通过查找资料,每个队员对冉庄地道战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此举,不仅提高了队员们的积极性,而且让队员们在实践活动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去参观、学习。

  ㈡ 队员实地学习活动总结

  据了解,冉庄地道全盛时期长约 16 公里,有 100 多个地道出口。现存 3000 多米,对游人开放的地道有 1000 多米。我们首先参观了经过改造的地道,里面已经全部用水泥加固了,也宽阔了许多,有 1 米 多宽, 两米 多高。在地道高约 1.5 米 的墙上有一道凹线,讲解员告诉我们,这是地道原始高度。每隔一段都有电灯照明,比起作战时油灯照明不知要明亮多少。的确,冉庄地道口构造之巧妙,伪装之逼真,堪称鬼斧神工。以炉灶、风箱、马槽等生活物品为掩护的地道口,从表面上根本看不出破绽,而且原有的功能没有一丝改变。可从锅台、马槽、墙壁、炕面、橱柜等任何一个隐蔽的地道口进入,只要穿过一段比较狭小阴暗的地下通道,就可以顺利地从另一个地道口出来。队员们都忙着找地道,下地道,乐在其中。

    我们有幸下到冉庄地道未开放的地段,体验了一回当民兵的感觉:轻推马槽的底部,随着木板的移动,地道口显露出来,踏着两边的凹槽,下到 两米 多深的地道里,这里没有灯光,漆黑一片,只能依靠触觉摸索前行。地道只有 1.5 米 高、 0.8 米 宽,我们不得不猫着腰前进,四通八达的出口让我们迷失方向,一小圈走下来,已经头晕眼花,辨识不出东南西北。地道内部比地上凉得多,据说是冬暖夏凉。在地道里摸行了许久,也没有找到出口,最后只能大声喊叫寻求帮助。地面上的讲解员,从一个民宅的锅台上取下大锅,给了我们一点光明。讲解员见我们蒙头转向,笑说 “ 你应该给我打电话 ” 。原来当年地道里通信主要靠土电话来传达。我们在纪念馆中见到了一部土电话,就是电影里高传宝喊: “ 各小组注意,你们各自为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准放空枪! ” 所谓的土电话是一根铁丝连着两个竹筒,筒里贴着一层动物的皮的简易装置,用它在地道里喊话,清晰可闻。

  “ 耗子战 ” :吓破敌人胆

  据知情人介绍:第一次地道战时,敌众我寡,但民兵们凭借着地道战的威力,狠狠地教训了小鬼子。我军分散兵力隐藏在暗处射击,到处飞来的子弹令鬼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打得他们晕头转向、哇哇乱叫,还没弄清哪开的枪就给报销了。逃出去的鬼子说,这种从没见过的 ‘ 耗子战 " 太可怕了,他们退回黑风口据点,好久也不敢出来。从此日伪军留下了那句 “ 宁绕黑风口(张登的旧称),不从冉庄走 ” 的口头禅。

  小村处处是遗迹

1959 年修建的 “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 ” ,基本上保留了抗战时期冉庄的原始风貌。目前,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面积 30 万平方米,重点保护区为两万多平方米。冉庄地道总长度 15 公里 ,以大槐树所处的十字街为中心,有东南西北 4 条主干道及 24 条支线。现在修复开放的,只是 1 公里 长的主干线,其他部分被封存。遗址内当年对敌斗争的大部分工事、地下设施、兵工厂等保存完好。冉庄 “ 地道战遗址纪念馆 ” 展厅内珍藏着大批地道战文物 , 主要有挖地道使用过的镐、铁锨、辘轳和照明灯等用具 , 民兵集合作战使用过的铜锣、军号、牛角号 , 土兵工厂制作的土枪、土炮、地雷、手榴弹、子弹,烈士遗物遗诗、资料、照片、奖旗和支前使用过的纺车、织布机及抗日支前的运输工具、救护伤员的担架等。走在冉庄街道上,随处看见 “ 高家庄 ” 的字样,高家庄饭店、高家庄旅馆等以“高家庄”命名的店铺不下 10 家。沿街的商铺、饭店都经营着与地道有关的商品,饭店甚至推出了 “ 抗战餐 ” ,街头售卖 “ 抗日饼 ” ,引得我们队员争相购买。据说这些食品都是当时村民饭食的还原,尝了一下,味道不错。经营者说是经过了精加工的,原料相同但做法更精细。走在十字街上,见到的是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风貌。这里的房子虽然是砖块砌成,却都是灰绿色的,有些还是黄泥巴糊的墙,全没有经过粉刷。墙壁上还保留着 “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 、 “ 誓死不做亡国奴 ” 、 “ 反蚕食、反扫荡、反封锁 ” 等宣传标语。十字街交叉口附近有两棵枝干粗壮的槐树和悬于树枝上的古钟。

告别冉庄时,我们的思绪依然激荡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冉庄地道战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见证,是人民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英勇斗争精神的历史见证!这是我们的共同感受。

 ㈢ 实践后活动总结

今年是我国“建党90年”,值此之际,我们食品专业L101,L102班组织了一个去冉庄地道战进行参观学习的社会实践小分队---红色之旅小分队。我们这次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对自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将爱国热情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播给更多的人。

在冉庄地道战遗址,队员们找地道、下地道、吃忆苦思甜饭,从不同角度认识学习了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革命精神,这些将使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受益匪浅。队员们内心充满了对那些最可爱的人的敬仰,对那些为换取灿烂和平的明天而付出宝贵生命的英雄而敬重不已。

人的一生中,学校只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而真正的学校只有一个,那就是社会。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向工农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更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虽然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们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会使我们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们与社会各阶层人士的了解,拉近了我们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短短的几天,对于人生而言,也许并不漫长,但对我们而言,这几天却宛如人生之路上的一串珍珠。虽然付出了不少汗水,也感觉有些辛苦,但从中我们的意志力得到了不小的磨练。社会是我们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开始明白,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

通过暑期的实践活动,同学们真正的成长起来了,认识了社会,也了解了社会,也真正的成熟起来了。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们从实践中得到锻炼。大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拿出百尺竿头的干劲,胸怀会当凌绝顶的壮志,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与社会的接触过程中,减少磨合期的碰撞,加快融入社会的步伐,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稳脚跟,才能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将摆正心态,正确定位,发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时代的需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第四篇: 传承红色,弘扬革命精神

寻访红色足迹,弘扬革命精神

--记台儿庄与孟良崮红色教育活动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的时刻,在贯彻学习“两学一做”的时刻,在公司党组的重视和关怀下,我们圣奥共产党员于2016年7月,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台儿庄与孟良崮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临行前总经理石松向我们提出了“这次组织党员红色之行教育活动,要使大家真正直面感悟我们党的光荣历史,弘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使我们净化心灵、升华境界、提振精神、受到教育,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达到激励和推进圣奥各项工作事业发展的目的”的指示,为我们这次红色之行吹响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号角并指明了方向。整个红色之行大家遵循石总的嘱托和要求,紧跟着吕建鲁主席与刘建华科长的步伐,始终体现接受红色教育、传承党的革命传统、发扬爱党爱国的精神。虽然短短两天时间,但同志们具有团队意识、整体意识、大局意识,克服疲劳,团结互助,精神饱满的接受革命教育,沿途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激励着我们为事业发展的炽热情怀和为圣奥经济跨越式发展发挥党员作用的信心和力量。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祖国的河山,处处闪耀着革命的光芒,印记着红色的史迹。红色之行我们首站来到了枣庄市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在馆中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一路慢行,随着讲解员娓娓的讲解、一个个革命场景的再现,每一个参加教育活动的人员似乎来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台儿庄会战,发生在1938年,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与日本侵略军在山东台儿庄地区进行的一次会战。在其过程中国军击败了日军两个精锐师团,取得了震惊世界的辉煌胜利。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日军自报伤亡11984人。战役由民族英雄李宗仁、孙连仲、汤恩伯、张自忠、田镇南、关麟征、池峰城、王铭章等抗日名将火线指挥。毛泽东对于这次会战的意义给予了肯定的评价,指出:“每个月打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像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一幅幅图片、一件件物品使大家泪满眼眶,深深感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倍加珍惜,深刻缅怀革命先烈遗志、铭记革命历史、继承革命传统、担当好身为圣奥人的责任。

随后我们到达了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孟良崮,在这里我们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革命军的伟大!沿途我们看到了野战军的战士雕塑,有的在埋伏,有的在射击,有的在扔手榴弹,看到了我军的指挥所----就在那简陋的山洞里,我军领导人带领野战军和人民群众取得了此次战争的伟大胜利。参观中途我已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我深刻的体会到当时华东野战军围歼国民党军沿途翻山越岭、围追堵截的艰辛,体会到当时在敌军的枪林弹雨下我军的艰险困苦。走在曲曲折折的山林中,我想象着当时的作战场面,风吹来,山林沙沙作响,我仿佛听到了战士们冲杀的呐喊声。遥望山顶,我仿佛看到我军战士高举红旗欢呼胜利的场景。看着眼前的一尊尊雕塑,脑海里想象着当时战火连天的画面,我肃然起敬,潸然泪下,革命的成果是群众一车一车推出来的,是革命先烈用血一滴一滴堆积出来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巨大贡献,必须永远铭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人民是革命胜利的力量源泉,必须紧紧依靠。

两天的参观学习结束了,我们的车子渐渐驶离了这两座神圣而传奇的城市。但我们的学习才刚刚开始,发扬和传承党员精神的使命也刚刚开始,我们为了一种精神而来,带着一种坚定的信念而归,向着一个伟大执着的目标而努力前行。此次红色之行,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冲刷和荡涤了我们的灵魂,面对这方圣土,面对鲜红的党旗,我们告诉自己,现在生活的安康,是无数先烈在烟火的战场中拼命厮杀,流血流汗换来的,在红旗飘飘的当代,只要有党在,我们就信心百倍。另外,红色之行也使大家增深了感情,加深了友谊,凝聚了团结,焕发了干劲。大家纷纷表示:不忘历史,牢记使命,爱岗敬业,善于学习,开拓创新,认真负责,追求卓越,把红色教育的收获转化为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和事业的强大动力。在当前“创百年圣奥”的活动中,自觉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优秀工作者的示范作用,在各项工作中埋头苦干,做出成绩,不辜负党组织对我们的期望,以实际行动向建党九十五周年献厚礼。

310车间

韦林

第五篇: 传承红色,弘扬革命精神

追寻红色足迹 弘扬革命精神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到来之际,大乌江中学以此为契机,为纪念红军强渡乌江的丰功伟绩,教育学生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弘扬民族精神,3月30日,校团委组织七年级全体师生,冒着纷纷的小雨, 踏着当年红军的足迹,来到大乌江红军强渡乌江遗址。

首先,师生们认真的观看了红军长征组图的浮雕,这些栩栩如生的画面感动着每一位师生,让师生们深刻地意识到革命的艰难,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接着,大家聆听了当地一位八旬老人,生动地讲解了当年红军在百姓的支持下如何巧渡乌江真实的故事。体会到了红军为了祖国的命运不畏艰险,视死如归的精神,感动得留下了眼泪。

最后,学生代表发言表决心:一定不辜负前辈的遗愿,踏着红军的足迹奋勇向前,为祖国的强大和社会的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  

通过本次参观红军强渡乌江革命遗址活动,使学生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此行的重要意义。这次活动激发了学生爱国主义热情,激励着学生更加奋发努力学习。

(大乌江中学:龙贤文)

推荐访问:传承 革命 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