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公文范文> 正文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材料之调研报告

神洲文档网 发表于2022-03-16 22:17:02 本文已影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材料之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材料之调研报告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材料之调研报告

2021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范文         近年来,XX省XX市财税部门聚焦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强化财政扶贫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集中财力补短板、强弱项,全力做好资金保障,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市三个贫困县全部摘帽,XX个贫困村全部出列,XX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助力脱贫攻坚中,积极的财税政策体系覆盖面广、含金量高、制度体系完备、上下贯通,发挥了积极效应,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支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XX脱贫攻坚情况介绍
全面落实扶持政策,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财力保障。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下大力气补齐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等方面的短板。全市各级财政2020年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XX亿元,其中中央资金XX亿元,省级资金XX亿元,市县两级资金XX亿元,重点支持高标准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同时,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整合资金力度,促进产业脱贫。积极争取省级转移支付资金、指导统筹各渠道资金、盘活村级自有资金,实施“精准滴灌式”的方式全力支持脱贫攻坚。XX县利用扶持资金,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培育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优势产业,带动了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XX市整合涉农资金X亿元用于插花贫困村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走“一村一品”“一地一业”、特色富农、百花齐放的兴村脱贫之路,同时向专业化、品牌化、优质化方向发展。

  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充分调动市场主体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2020年,全市落实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费XX万元,有效降低了农村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成本,让贫困户得到实惠;落实推动涉农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费XX万元,为全市农业生产和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落实推动涉农普惠金融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费XX万元,引导金融机构为脱贫攻坚项目提供贷款和担保支持;三个脱贫摘帽县落实激发贫困地区创业就业活力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费XX万元,为农民就业创业奔小康创造条件。

  同时全方位强化扶贫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是完善资金管理制度,推进财政资金使用制度化、规范化。XX县城关镇财政所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修订完善了《脱贫攻坚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了脱贫攻坚资金核算与管理、奖补范围与标准,绩效评价与考核,规范了资金运行流程,强化了过程跟踪监控,通过经常性脱贫攻坚综合性检查和专项检查,确保了每一分钱都用在了刀刃上。二是完善监管机制,推进财政资金使用的精细化管理。XX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出台了《XX市脱贫攻坚实施工作流程》,从“项目申报批复、筹资筹劳、规划设计、工程造价、预算审计、工程招标、施工合同、工程监理、竣工结算、资金拨付、资料归档、建后管护”等12个方面进行明确界定,有利于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的便捷化和精细化。三是创新服务机制,推进资金使用跟踪监管。在资金管理上按照先预拨后清算的要求,对已完工的项目,由项目所在地镇政府提请审计方进行竣工审计,再依据审计报告,对项目资金进行清算。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规范管理,确保了工程质量,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二、衔接过程中财税政策面临的难点分析
XX市运用积极的财税政策促进脱贫攻坚,无疑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矛盾,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资金需求的矛盾。国家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帮扶政策总体不变。国家为此将投入大量资金,地方政府也会给予配套支持,但恐怕仍然难以满足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需要。

  二是集中与分散的矛盾。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求精准识别,定向发力,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整体效应。但在过去脱贫攻坚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资金的分散化倾向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方面,相关部门跳不出“平均”“照顾”的桎梏,自觉不自觉地把扶贫资金按地区、部门、单位平均分配,平均使用,造成了扶贫资金的分散化;另一方面,有关单位在脱贫攻坚中争项目、争投资,客观上拉大了脱贫资金的分散度。这样一来,就导致了扶贫资金难以集中使用,难以提高投资效益,不利于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是目前与长远的矛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根本上讲,是为了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城乡整合发展。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财政资金投向上存在着顾此失彼的现象,出现了一些偏差。比如,目标上有偏差:一些地方发展产业的资金走入了误区,没有牢牢把握农村特色产业这个根本,而是跑偏了。再比如,时限上有偏差:国家着眼于长远利益,但少数乡镇在参与的过程中对周期短见效快的项目热情高、干劲大,而对周期长、见效慢的项目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造成重复投资、同质化竞争现象突出,影响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还有,政策衔接上有空档:出台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运营税收优惠政策和为农户担保与再担保业务税收优惠政策已到期,这些优惠政策是否继续延期执行,目前仍不明朗。此外,不少农业产业化项目缺乏长远性。

  四是系统性与碎片化的矛盾。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既涉及到农村软硬环境的改善,又涉及到各个产业领域和有关部门,需要规划的科学性、实施的连续性、管理的协调性,任何一个环节、一个链条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体推进。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在一些地区、一些部门出现了与此相悖的现象。比如,规划缺乏“一盘棋”的观念:有的不立项、不论证,胸中无数,仓促上马,项目跟着长官意志走;有的随便立项,在实施中随意更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再比如,实施缺乏连续性:乡村振兴项目与基层党政干部任期目标不一致,造成工程随着人员变迁而更替,三年一小改、五年一大换的现象较为突出。还比如,管理缺乏协调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集人才、资金、技术、设备、物流等资源要素为一体的工程项目,涉及农业、水利、财税、银行、社保、民政等部门,需要齐抓共管,但有些地方和部门往往只从自身利益出发,互相牵制,相互扯皮,影响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顺利实现。

  三、实现有效衔接的财税对策
财税政策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方向,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处于紧平衡状态,收支矛盾较为突出,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此,我们认为,在制定财税政策时,应该围绕规范管理、提高效率、挖掘潜力、释放活力做文章。推进政策衔接的总体目标是:按照调整、优化、延续的要求,对标国家和省级政策措施,衔接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危房改造、小额扶贫信贷、综合保障、产业奖补、就业扶贫、消费扶贫、“雨露计划”、财政投入、易迁后扶、饮水安全、“防贫保”等主要政策,保持政策的总体稳定,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第一,适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一是稳定财政投入规模。过渡期内在保持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财政投入规模,调整支持重点,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抓住换届选举契机,选好配强“两委”班子,并为此提供财力保障。二是规范预算管理。考虑经济运行和实施减税降费政策等因素合理测算,实事求是编制收入预算。严格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严禁收取过头税费、违规设置收费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依照法律法规及时足额征收应征的预算收入,如实反映财政收入情况,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不得违法违规制定实施各种形式的歧视性税费减免政策,维护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三是盘活各类存量资源。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完善结余资金收回使用机制。新增资产配置要与资产存量挂钩,依法依规编制相关支出预算。严格各类资产登记和核算,所有资本性支出应当形成资产并予以全程登记。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要将资产使用管理责任落实到人,确保资产安全完整、高效利用。推动国有资产共享共用,促进长期低效运转、闲置和超标准配置资产以及临时配置资产调剂使用,有条件的部门和地区可以探索建立公物仓,按规定处置闲置且难以调剂的国有资产,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益。四是优先支持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振兴是关键。为此,要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要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向产业倾斜;要加大对帮扶效果明显的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要对支持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效果明显的贷款贴息、政府采购等政策在调整优化的基础上继续实施,并放大积极效应。五是积极探索项目招投标新模式。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地方招投标程序较为复杂,审批程序过多,最短也要1个月左右,长则几个月,严重影响了乡村振兴项目的建设进度。不仅如此,招投标中介费需计入项目总投资,不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据测算,一项100万的工程款最高有20%被第三方中介公司提取,最少也不低于10%。有鉴于此,应通过探索乡村建设项目招投标新模式,找到一条适合乡村建设项目招投标的“绿色通道”,减少招投标过程中的资金损耗,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

  第二,规范支出管理,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

  一是合理安排乡村振兴支出预算规模。坚持量入为出原则,积极运用零基预算理念,打破支出固化僵化格局,合理确定支出预算规模,调整完善乡村振兴重点支出的预算编制程序。二是进一步优化转移支付体系。上级政府应当依法依规提前下达转移支付预计数,增强地方预算编制的完整性、主动性;下级政府应当严格按照提前下达数如实编制预算,既不得虚列收支、增加规模,也不得少列收支、脱离监督。同时,进一步优化转移支付体系,完善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方法,健全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动态调整、退出机制,提高转移支付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合理性。三是完善乡村振兴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在保持现行财政体制、资金管理权限和保障主体责任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稳步扩大直达资金范围,确保直达资金“一竿子插到底”,直达使用单位、直接惠企利民。完善直达资金分配审核流程,加强对乡村振兴直达资金情况的监督,确保资金安排符合相关制度规定、体现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直达资金监控体系,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强化从资金源头到使用末端的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监管,防止挤占挪用、沉淀闲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四是统筹各类资金资产。将乡村振兴项目作为部门和单位预算管理的基本单元,预算支出全部以项目形式纳入预算项目库,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未纳入预算项目库的项目一律不得安排预算。有关部门负责安排的建设项目,要按规定纳入部门项目库并纳入预算项目库。实行项目标准化分类,规范立项依据、实施期限、支出标准、预算需求等要素。建立健全项目入库评审机制和项目滚动管理机制。做实做细项目储备,纳入预算项目库的项目应当按规定完成可行性研究论证、制定具体实施计划等各项前期工作,做到预算一经批准即可实施,并按照轻重缓急等排序,突出保障重点。

  第三,用活税收政策,增强产业发展引导力。一是用活现有税收优惠政策。

  在落实好现有涉农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针对农村特色经济还普遍较小的特点,宣传引导农村实体经济用好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政策和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让刚刚起步的实体经济先活下来,再逐步发展壮大。通过宣传引导,帮助那些有助于农民就业、农村富裕的实体企业用好福利企业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引导企业让利给农民,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二是向上争取更多实用性政策。针对已到期又有必要继续延续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运营和为农户担保与再担保业务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反映,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针对一些农业产业化项目前期资金投入巨大、回收期长等特点,向上争取对这类项目税收减免政策,减轻企业前期投入压力和降低运营成本。针对当前农产品保鲜、物流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向上争取对农产品冷链企业和鲜果、水产品等农产品批发环节免征增值税政策,便于为农业提供仓储物流服务的企业降本增效。针对农民购买农业机具未能充分享受到国家扶持政策的实际情况,向上争取调整现有税收优惠政策,建议由减免农机销售企业税收改为由财政退补农民购买农机所负担税费。三是提升税务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一方面,加强税法宣传辅导,让广大农民特别是经营者知法、懂法、用法,增强税收法规意识,用好、用活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维护自身利益。另一方面,针对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经济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要求,进一步梳理现有税收政策,研究能够有效引导社会资本、人才、技术等各要素向农村流动的税收优惠政策。尤其是对科技下乡、智慧农业、完善农村产业链、扶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做大做强的税收政策,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推动实现农民有收入、企业有利润、资本有收益、政府有税收的良性循环。

  第四,强化绩效管理,增强预算约束力。

  一是强化预算对执行的控制。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乡村振兴资金的各项预算,预算一经批准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对预算指标实行统一规范的核算管理,精准反映预算指标变化,实现预算指标对执行的有效控制。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禁超预算、无预算安排支出。二是加强乡村振兴资金的绩效管理。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作为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加强财政政策评估评价,增强政策可行性和财政可持续性。加强重点领域乡村振兴投入资金的预算绩效管理,强化引导约束。加强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项目的全过程绩效管理。加强国有资本资产使用绩效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完善政策、调整预算安排有机衔接,对低效无效资金一律削减或取消,对沉淀资金一律按规定收回并统筹安排。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推动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

  第五,加强风险防控,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一是健全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机制。完善以债务率为主的政府债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健全政府债务与项目资产、收益相对应的制度,综合评估政府偿债能力。加强风险评估预警结果应用,有效前移风险防控关口。依法落实到期法定债券偿还责任。健全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及债券信息披露机制,打通地方政府债券管理全链条,促进形成市场化融资自律约束机制。二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要把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作为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处置和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完善常态化监控机制,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决不允许新增隐性债务上新项目、铺新摊子。严禁地方政府以企业债务形式增加隐性债务。严禁地方政府通过金融机构违规融资或变相举债。三是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隐患。但凡出台涉及到乡村振兴增加财政支出的重大政策或实施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前,要按规定进行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未通过评估的不得安排预算。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管理。各部门出台政策时要考虑地方财政承受能力。加强地方政府中长期乡村振兴支出事项管理,客观评估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材料之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都是我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确定的国家战略。前者立足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者着眼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以乡村振兴战略思路开创脱贫攻坚新局面,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夯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基础,做好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根据《XX州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报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工作有关做法的通知》要求,我市高度重视,结合实际,认真梳理总结,现将主要做法及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合力攻坚,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工作是前提和基础。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XX市聚焦贫困对象“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着眼“六个精准”,着力从基础设施改善、产业融合发展、住房保障、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提升等方面举全市之力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经过几年的合力攻坚,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绝对贫困及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一)合理规划城乡布局 XX市摘帽出列后,结合不同条件下对XX市城镇发展结构的要求,XX市未来城镇的建设应以中部坝区城镇的建设作为核心,按照围绕坝区,带状组团化发展的模式进行。

XX市市域城镇的发展将按照“优先保护、集中发展、突出特色、强化预留”的空间布局方式,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形成“一轴、两心、两带、三城、三区、七镇”的带状组团化用地空间布局结构。

一轴:即沿中部坝区走向形成的XX一体化经济发展主轴。是集交通、城镇建设、XX市大河景观廊道于一体的综合化发展走廊,是XX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的核心地区。

两心:通过对XX市和XX坝区耕地的保护,形成展现XX市亚热带风光和田园景观的两大生态“绿心”。围绕绿心,建设山地城镇,形成XX市特色化的城镇建设模式。

两带:结合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沿边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依托XX市作为国家边境城市的时机,以边防、国防公路提升改造为基础,把XX海通道纳入全省重点边民通道建设,加强XX海与XX的联动,发展边民互市、生态养殖,探索XX开发的可能性,积极培育XX的沿边经济带,促进边疆繁荣稳定。以XX为重要节点,培育XX梁经济带。

三城:沿经济走廊形成XX市中心城区、XX、XX三个主要的发展城镇。是未来XX市城镇功能发挥,产业集中布局的主要城镇。

七镇:在XX市南部和北部山区,集中建设XX个乡镇,通过配套设施的建设,服务广大的山区村寨。并强化XX海边境口岸城镇功能、XX山XX族民族旅游小镇以及XX区域性品牌旅游小镇的建设。

(二)要素配置不断完善 1.资金要素。围绕《XX市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6-2020)目标,为不断持续巩固XX市扶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发生,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继续巩固提升产业扶持,每年制定出台《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安排扶贫专项资金扶持全市所有有劳动能力及发展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能得到农业产业扶持,实现全市贫困户有持续、稳定的增收产业。

在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使用的大背景下,对贫困村只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忽视产业发展投入的情况,针对XX市来说主要原因有:一是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太差,部分村组基本的人畜饮水、村内道路等近2年才得以解决,而部分村组由于原来投入资金有限或一次投入不足等原因影响建设质量的,也需要再投入;二是XX市地处边彊,交通及各方面信息相对闭塞,加之又缺乏产业发展规划人才等原因,无法找到真正适合本地的产业发展突破口;三是争取上级资金加大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业产业齐上阵;四是引进特殊人才或选优派强组队调查研究、出门学习求经,拿出一乡一规划,有重有轻,稳步推进。解决好产业扶贫资金主要用于贫困村、贫困户,而产业发展急需的品质改良、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市场体系建设、品牌打造等基础性工作缺乏资金支持的问题。目前,XX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政策,上级确实给予了贫困县很大的自主权,但由于各级整合资金工作 相关指导性意见、长效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上级对整合工作的考评考核较多,市级因怕政策吃不透导致资金投向偏差,所以目前涉农整合资金基本上还未投入到品质改良、技术服务、市场体系建设、品牌打造等方面。下一步希望中央、省级各部门多指导多培训,并进一步完善整合工作一系列配套措施,加大加强以上产业资金投入,并将其列入县级约束性目标任务。

2.人才要素。一是全面落实人才培引工程,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度。积极搭建院士(博士)专家工作站、组织申报人才外引项目,鼓励企业积极与科研院校开展研发合作,储备XX市区域内学术技术带头人、技术创新人才,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组织全市科技人员提交云南省科技特派员申报认定材料,全面做好“三区”人才引进及培训工作;二是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培育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持续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和农函大等一系列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充实基层科技工作力量;三是广泛开展科技知识宣传。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以及知识产权维权宣传活动,发放《乡村e站科普读本》、《趣味科普读本》、《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知识读本》、《农村科学养猪适用技术》、《咖啡高产栽培技术》、《反邪教宣传手册》等宣传资料,强化政策知识宣传,普及实用技术推广,积极营造科技服务社会发展的良好氛围;四是认真制定符合实际的科技扶贫方案,进一步明确科技扶贫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以技术指导、培训等方式支持XX市发展,为贫困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提供产业支撑。

(三)充分发挥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减贫带贫作用 鼓励全市有发展条件、有意愿、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以产业发展为载体,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明确脱贫增收产业和帮扶具体责任,落实产业帮扶措施,健全企业带贫益贫机制,积极引导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生产合作、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劳务合作等多种形式,与贫困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力争实现每个有劳动力、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至少与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经营合作关系。大力推行“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模式,建立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稳定、紧密的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与现有优势产业发展结合,采取“龙头企业给订单、农科部门 教技术、合作社服务、大户帮带”的方法,把有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带入现有产业体系中;与运用金融扶贫政策相结合,政府推荐、贫困户申请、配风险金、银行授信,充分用足扶贫小额信贷和产业扶贫再贷款,既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又扶持龙头企业。确保需要通过发展产业脱贫的贫困人口产业扶持全覆盖,使贫困户“有业可从、有企可带、有股可入、有利可获”。为此,市人民政府专门印发了《2019年XX市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XX政办发﹝2019﹞XX号)和《脱贫攻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奖补办法(暂行)的通知》(XX政办发﹝2019﹞XX号)文件,预计到2020年底实现每个有劳动力、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至少与X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经营合作关系。

(四)基础设施更加夯实 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项目建设,坚持建设新农村、发展新产业、过上新生活的发展导向,全面统筹实施美丽宜居乡村项目XX个,总投资XXXX万元,建设完成村内道路硬化XX公里;实施“四位一体”美丽宜居乡村行动计划,着力改善农村道路、排水沟渠、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村庄美化亮化,建好管好“四好”农村路,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持续推进“七改三清”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下大力气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加快农村“厕所革命”,组织撰写了《XX市农业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XXXX-XXXX)(征求意见稿)有待上报市政府办和州农业农村局。厕所革命目标任务户厕XXXX座,目前完成户厕XXX座,公厕任务XX座,目前完成XX座。

(五)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一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制定发布了《XX市畜禽水产养殖禁养区、限养区规划》、完成《XX河一河一策》、《XX市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方案(XXXX-XXXX年)》《XX市水产养殖业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XX市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等材料;通过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示范样板、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的宣传和培训,辐射带动全市开展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工作。从源头上控制了农残污染,有效减少了农药使用次数,减少了农药带来的危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二是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打好水、土、气污染治理“三大战役”。深入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行动和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根据市政府制定的《XX市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实 施方案》、《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XX年XX市地区农业废弃物产业化发展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由农业农村局牵头组成联合执法组,对大焚烧秸秆违法行为执法力度,XXXX年上半年,由市督查室、市农业农村局、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及重点乡镇工作人员,对仍然露天焚烧秸秆、杂草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立案查处XX余起,极大地震慑了焚烧秸秆的行为。截止X月XX日,畜禽养殖户已拆除XX户,水产养殖户已放干XXX.X亩鱼塘。完成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XX.XX%,完成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XX.X%。同时要求各乡镇按时上报自然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清单。制定了《XX市农药肥料包装废物及废弃农膜回收处置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上报市政府办,并将此征求意见稿下发至有关部门及各乡镇进行征求意见,待修改完善后正式组织实施。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经过细致调研发现,经过几年脱贫攻坚,XX市已基本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但仍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土地改革问题。一是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操作细则、相关配套政策需进一步研究细化,“三权”的各自功能和整体效用还未充分发挥,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格局还未完全形成;二是易地搬迁群众搬迁后,如何在搬迁地发展产业,原有土地、林地如何处置,如何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正处于摸索探寻阶段;三是农村产业建设用地受限明显,如XX镇XX村在蚕桑产业发展中已初具规模,当地群众想要建设标准化小蚕共育基地,但因用地问题项目无法落地,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群众发展产业致富的积极性。

(二)农业技术及人才和职业农民培育问题。近年来,XX市大力推进人才储备和高新技术引进,但农业高新技术、农业科技人才、农业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缺口仍较大。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大力推进,使现农村常住人口多为留守妇女和老人,历史原因造成的当地农村群众文化程度低让培育发展新型职业农民更加十分困难,成为制约农业产业优质高效提升的一大因素。

(三)农业产业链断层问题。在脱贫攻坚期,XX市农业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壮大,肉牛、生猪养殖,坚果、百香果、砂糖橘、土豆、甜脆玉米种植等已发展为大产业,但在农业产品深加工、农业物流等配套设施的发展、农业品牌打 造等方面较为邂逅。同时,农产品检测没有统一标准,对外部主体依赖性过强,带来可持续性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以机制体制并轨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几年的合力攻坚,充分证明以群众为主体,以社会各界力量为依托,以基层党组织为战斗堡垒,以驻村工作队充实力量,上级党委政府高位推进,行业部门统一协调调度的脱贫攻坚机制体制,适应当前中国农村发展的新形势,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能够积极推进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一盘棋、一体化”式推进,将积极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二)以农村群众内生动力的有效激发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脱贫攻坚工作能够取得决定性胜利,贫困群众“动起来”是关键,农村群众的整体性“动起来”,也将是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成功的关键。通过用好用活农村农村党员活动室及农村书屋、高质量开展农村技术培训、对村规民约进行适时修订、持续开展“五用宣讲”、树立农村致富先进等具体措施,激发农村群众内生动力,突出农村群众的主体地位,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三)因势利导,“精准”规划实施新一批整乡整村推进工程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有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乡村在产业发展、民族文化特色、自然生态景观等方面特色更加突出,表现出新的发展活力,如:XX镇在蚕桑、肉牛养殖等产业进一步壮大,以“桃花节”等为代表产业旅游开始崭露头角;以XX村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产业初现效益;城乡结合区农家乐愈加兴盛等等。因势利导,充分利用脱贫攻坚成果,结合地区发展新优势精准规划实施一批整乡整村工程,将有力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四)以产业为根本实施地理标志品牌战略,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农村的发展追根究底离不开产业,产业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铁抓手”,同样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铁抓手”。经过脱贫攻坚期的发展壮大,XX市新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但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不完善,农产品经济效益低等 问题,以四步走打造绿色、生态、健康的地理标志品牌战略为轴线发展农业产业,将大力促进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一是充分激活农村产业发展热点。通过政策鼓励、资金项目支持、技术帮扶等措施,深度激活、壮大发展农村致富带头人、产业合作社、涉农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等农村发展热点,扩大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从这些热点中产生一批优质的乡村企业。同时,以这些热点为着力点,优化产业劳力,吸引农业科技人才、农业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回流农村,引入新型农业科技技术,打破技术和人才壁垒,完成产业基础的升级调整和农村产业发展中单家独户的个体经营向合作经营目标的转变。二是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在新型农村经济体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质量标准体系。规范农产品生产标准,围绕支柱型农业产业及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建立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认证和检测体系,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开发及认证工作力度,打牢品牌基础。三是点线成面,逐步建立农业全产业链。在新型农村经济体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精准实施产品加工、农产品仓储物流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引导和促进农产品从生产到初加工,从初级加工到精加工,从精加工到形成品牌的升级,从规模扩张向转型升级、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分散布局向产业集群转变,逐步完成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四是以优质品牌为突破口,逐步树立地理标志品牌形象。优选X到X个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附加值高的农业产品品牌进行持续包装打造,同时确定为区域公用品牌。以区域公用品牌为基础,依托上海市等大平台,积极寻找与盒马生鲜、拼多多等电商合作的机会,利用电商销售模式,打造出知名品牌形象,以点带面,带动区域产业的品牌价值提升,形成地理标志品牌,深植XX市绿色、生态、健康的地理标志品牌形象。

抓好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一定要将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在主要抓贫困户收入提高、生活小康的同时,还要认真谋划、实施“产业、生态、治理、乡风文明”等方面的工作,开启乡村振兴的新征程,朝着乡村振兴目标不断前进。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材料之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都是我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确定的国家战略。前者立足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者着眼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以乡村振兴战略思路开创脱贫攻坚新局面,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夯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基础,做好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根据《XX州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报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工作有关做法的通知》要求,我市高度重视,结合实际,认真梳理总结,现将主要做法及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合力攻坚,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工作是前提和基础。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XX市聚焦贫困对象“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着眼“六个精准”,着力从基础设施改善、产业融合发展、住房保障、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提升等方面举全市之力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经过几年的合力攻坚,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绝对贫困及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一)合理规划城乡布局 XX市摘帽出列后,结合不同条件下对XX市城镇发展结构的要求,XX市未来城镇的建设应以中部坝区城镇的建设作为核心,按照围绕坝区,带状组团化发展的模式进行。

XX市市域城镇的发展将按照“优先保护、集中发展、突出特色、强化预留”的空间布局方式,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形成“一轴、两心、两带、三城、三区、七镇”的带状组团化用地空间布局结构。

一轴:即沿中部坝区走向形成的XX一体化经济发展主轴。是集交通、城镇建设、XX市大河景观廊道于一体的综合化发展走廊,是XX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的核心地区。

两心:通过对XX市和XX坝区耕地的保护,形成展现XX市亚热带风光和田园景观的两大生态“绿心”。围绕绿心,建设山地城镇,形成XX市特色化的城镇建设模式。

两带:结合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沿边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依托XX市作为国家边境城市的时机,以边防、国防公路提升改造为基础,把XX海通道纳入全省重点边民通道建设,加强XX海与XX的联动,发展边民互市、生态养殖,探索XX开发的可能性,积极培育XX的沿边经济带,促进边疆繁荣稳定。以XX为重要节点,培育XX梁经济带。

三城:沿经济走廊形成XX市中心城区、XX、XX三个主要的发展城镇。是未来XX市城镇功能发挥,产业集中布局的主要城镇。

七镇:在XX市南部和北部山区,集中建设XX个乡镇,通过配套设施的建设,服务广大的山区村寨。并强化XX海边境口岸城镇功能、XX山XX族民族旅游小镇以及XX区域性品牌旅游小镇的建设。

(二)要素配置不断完善 1.资金要素。围绕《XX市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6-2020)目标,为不断持续巩固XX市扶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发生,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继续巩固提升产业扶持,每年制定出台《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安排扶贫专项资金扶持全市所有有劳动能力及发展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能得到农业产业扶持,实现全市贫困户有持续、稳定的增收产业。

在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使用的大背景下,对贫困村只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忽视产业发展投入的情况,针对XX市来说主要原因有:一是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太差,部分村组基本的人畜饮水、村内道路等近2年才得以解决,而部分村组由于原来投入资金有限或一次投入不足等原因影响建设质量的,也需要再投入;二是XX市地处边彊,交通及各方面信息相对闭塞,加之又缺乏产业发展规划人才等原因,无法找到真正适合本地的产业发展突破口;三是争取上级资金加大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业产业齐上阵;四是引进特殊人才或选优派强组队调查研究、出门学习求经,拿出一乡一规划,有重有轻,稳步推进。解决好产业扶贫资金主要用于贫困村、贫困户,而产业发展急需的品质改良、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市场体系建设、品牌打造等基础性工作缺乏资金支持的问题。目前,XX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政策,上级确实给予了贫困县很大的自主权,但由于各级整合资金工作相关指导性意见、长效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上级对整合工作的考评考核较多,市级因怕政策吃不透导致资金投向偏差,所以目前涉农整合资金基本上还未投入到品质改良、技术服务、市场体系建设、品牌打造等方面。下一步希望中央、省级各部门多指导多培训,并进一步完善整合工作一系列配套措施,加大加强以上产业资金投入,并将其列入县级约束性目标任务。

2.人才要素。一是全面落实人才培引工程,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度。积极搭建院士(博士)专家工作站、组织申报人才外引项目,鼓励企业积极与科研院校开展研发合作,储备XX市区域内学术技术带头人、技术创新人才,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组织全市科技人员提交云南省科技特派员申报认定材料,全面做好“三区”人才引进及培训工作;二是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培育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持续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和农函大等一系列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充实基层科技工作力量;三是广泛开展科技知识宣传。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以及知识产权维权宣传活动,发放《乡村e站科普读本》、《趣味科普读本》、《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知识读本》、《农村科学养猪适用技术》、《咖啡高产栽培技术》、《反邪教宣传手册》等宣传资料,强化政策知识宣传,普及实用技术推广,积极营造科技服务社会发展的良好氛围;四是认真制定符合实际的科技扶贫方案,进一步明确科技扶贫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以技术指导、培训等方式支持XX市发展,为贫困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提供产业支撑。

(三)充分发挥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减贫带贫作用 鼓励全市有发展条件、有意愿、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以产业发展为载体,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明确脱贫增收产业和帮扶具体责任,落实产业帮扶措施,健全企业带贫益贫机制,积极引导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生产合作、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劳务合作等多种形式,与贫困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力争实现每个有劳动力、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至少与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经营合作关系。大力推行“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模式,建立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稳定、紧密的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与现有优势产业发展结合,采取“龙头企业给订单、农科部门教技术、合作社服务、大户帮带”的方法,把有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带入现有产业体系中;与运用金融扶贫政策相结合,政府推荐、贫困户申请、配风险金、银行授信,充分用足扶贫小额信贷和产业扶贫再贷款,既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又扶持龙头企业。确保需要通过发展产业脱贫的贫困人口产业扶持全覆盖,使贫困户“有业可从、有企可带、有股可入、有利可获”。为此,市人民政府专门印发了《2019年XX市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XX政办发﹝2019﹞XX号)和《脱贫攻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奖补办法(暂行)的通知》(XX政办发﹝2019﹞XX号)文件,预计到2020年底实现每个有劳动力、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至少与X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经营合作关系。

(四)基础设施更加夯实 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项目建设,坚持建设新农村、发展新产业、过上新生活的发展导向,全面统筹实施美丽宜居乡村项目XX个,总投资XXXX万元,建设完成村内道路硬化XX公里;实施“四位一体”美丽宜居乡村行动计划,着力改善农村道路、排水沟渠、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村庄美化亮化,建好管好“四好”农村路,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持续推进“七改三清”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下大力气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加快农村“厕所革命”,组织撰写了《XX市农业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XXXX-XXXX)(征求意见稿)有待上报市政府办和州农业农村局。厕所革命目标任务户厕XXXX座,目前完成户厕XXX座,公厕任务XX座,目前完成XX座。

(五)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一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制定发布了《XX市畜禽水产养殖禁养区、限养区规划》、完成《XX河一河一策》、《XX市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方案(XXXX-XXXX年)》《XX市水产养殖业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XX市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等材料;通过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示范样板、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的宣传和培训,辐射带动全市开展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工作。从源头上控制了农残污染,有效减少了农药使用次数,减少了农药带来的危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二是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打好水、土、气污染治理“三大战役”。深入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行动和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根据市政府制定的《XX市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XX年XX市地区农业废弃物产业化发展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由农业农村局牵头组成联合执法组,对大焚烧秸秆违法行为执法力度,XXXX年上半年,由市督查室、市农业农村局、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及重点乡镇工作人员,对仍然露天焚烧秸秆、杂草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立案查处XX余起,极大地震慑了焚烧秸秆的行为。截止X月XX日,畜禽养殖户已拆除XX户,水产养殖户已放干XXX.X亩鱼塘。完成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XX.XX%,完成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XX.X%。同时要求各乡镇按时上报自然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清单。制定了《XX市农药肥料包装废物及废弃农膜回收处置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上报市政府办,并将此征求意见稿下发至有关部门及各乡镇进行征求意见,待修改完善后正式组织实施。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经过细致调研发现,经过几年脱贫攻坚,XX市已基本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但仍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土地改革问题。一是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操作细则、相关配套政策需进一步研究细化,“三权”的各自功能和整体效用还未充分发挥,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格局还未完全形成;二是易地搬迁群众搬迁后,如何在搬迁地发展产业,原有土地、林地如何处置,如何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正处于摸索探寻阶段;三是农村产业建设用地受限明显,如XX镇XX村在蚕桑产业发展中已初具规模,当地群众想要建设标准化小蚕共育基地,但因用地问题项目无法落地,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群众发展产业致富的积极性。

(二)农业技术及人才和职业农民培育问题。近年来,XX市大力推进人才储备和高新技术引进,但农业高新技术、农业科技人才、农业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缺口仍较大。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大力推进,使现农村常住人口多为留守妇女和老人,历史原因造成的当地农村群众文化程度低让培育发展新型职业农民更加十分困难,成为制约农业产业优质高效提升的一大因素。

(三)农业产业链断层问题。在脱贫攻坚期,XX市农业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壮大,肉牛、生猪养殖,坚果、百香果、砂糖橘、土豆、甜脆玉米种植等已发展为大产业,但在农业产品深加工、农业物流等配套设施的发展、农业品牌打造等方面较为邂逅。同时,农产品检测没有统一标准,对外部主体依赖性过强,带来可持续性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以机制体制并轨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几年的合力攻坚,充分证明以群众为主体,以社会各界力量为依托,以基层党组织为战斗堡垒,以驻村工作队充实力量,上级党委政府高位推进,行业部门统一协调调度的脱贫攻坚机制体制,适应当前中国农村发展的新形势,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能够积极推进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一盘棋、一体化”式推进,将积极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二)以农村群众内生动力的有效激发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脱贫攻坚工作能够取得决定性胜利,贫困群众“动起来”是关键,农村群众的整体性“动起来”,也将是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成功的关键。通过用好用活农村农村党员活动室及农村书屋、高质量开展农村技术培训、对村规民约进行适时修订、持续开展“五用宣讲”、树立农村致富先进等具体措施,激发农村群众内生动力,突出农村群众的主体地位,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三)因势利导,“精准”规划实施新一批整乡整村推进工程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有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乡村在产业发展、民族文化特色、自然生态景观等方面特色更加突出,表现出新的发展活力,如:XX镇在蚕桑、肉牛养殖等产业进一步壮大,以“桃花节”等为代表产业旅游开始崭露头角;以XX村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产业初现效益;城乡结合区农家乐愈加兴盛等等。因势利导,充分利用脱贫攻坚成果,结合地区发展新优势精准规划实施一批整乡整村工程,将有力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四)以产业为根本实施地理标志品牌战略,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农村的发展追根究底离不开产业,产业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铁抓手”,同样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铁抓手”。经过脱贫攻坚期的发展壮大,XX市新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但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不完善,农产品经济效益低等问题,以四步走打造绿色、生态、健康的地理标志品牌战略为轴线发展农业产业,将大力促进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一是充分激活农村产业发展热点。通过政策鼓励、资金项目支持、技术帮扶等措施,深度激活、壮大发展农村致富带头人、产业合作社、涉农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等农村发展热点,扩大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从这些热点中产生一批优质的乡村企业。同时,以这些热点为着力点,优化产业劳力,吸引农业科技人才、农业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回流农村,引入新型农业科技技术,打破技术和人才壁垒,完成产业基础的升级调整和农村产业发展中单家独户的个体经营向合作经营目标的转变。二是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在新型农村经济体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质量标准体系。规范农产品生产标准,围绕支柱型农业产业及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建立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认证和检测体系,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开发及认证工作力度,打牢品牌基础。三是点线成面,逐步建立农业全产业链。在新型农村经济体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精准实施产品加工、农产品仓储物流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引导和促进农产品从生产到初加工,从初级加工到精加工,从精加工到形成品牌的升级,从规模扩张向转型升级、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分散布局向产业集群转变,逐步完成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四是以优质品牌为突破口,逐步树立地理标志品牌形象。优选X到X个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附加值高的农业产品品牌进行持续包装打造,同时确定为区域公用品牌。以区域公用品牌为基础,依托上海市等大平台,积极寻找与盒马生鲜、拼多多等电商合作的机会,利用电商销售模式,打造出知名品牌形象,以点带面,带动区域产业的品牌价值提升,形成地理标志品牌,深植XX市绿色、生态、健康的地理标志品牌形象。

抓好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一定要将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在主要抓贫困户收入提高、生活小康的同时,还要认真谋划、实施“产业、生态、治理、乡风文明”等方面的工作,开启乡村振兴的新征程,朝着乡村振兴目标不断前进。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材料之调研报告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调研报告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都是我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确定的国家战略。前者立足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者着眼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以乡村振兴战略思路开创脱贫攻坚新局面,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夯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基础,做好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根据《XX州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报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工作有关做法的通知》要求,我市高度重视,结合实际,认真梳理总结,现将主要做法及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合力攻坚,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工作是前提和基础。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XX市聚焦贫困对象“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着眼“六个精准”,着力从基础设施改善、产业融合发展、住房保障、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提升等方面举全市之力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经过几年的合力攻坚,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绝对贫困及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一)合理规划城乡布局 XX市摘帽出列后,结合不同条件下对XX市城镇发展结构的要求,XX市未来城镇的建设应以中部坝区城镇的建设作为核心,按照围绕坝区,带状组团化发展的模式进行。

XX市市域城镇的发展将按照“优先保护、集中发展、突出特色、强化预留”的空间布局方式,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形成“一轴、两心、两带、三城、三区、七镇”的带状组团化用地空间布局结构。

一轴:即沿中部坝区走向形成的XX一体化经济发展主轴。是集交通、城镇建设、XX市大河景观廊道于一体的综合化发展走廊,是XX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的核心地区。

两心:通过对XX市和XX坝区耕地的保护,形成展现XX市亚热带风光和田园景观的两大生态“绿心”。围绕绿心,建设山地城镇,形成XX市特色化的城镇建设模式。

两带:结合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沿边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依托XX市作为国家边境城市的时机,以边防、国防公路提升改造为基础,把XX海通道纳入全省重点边民通道建设,加强XX海与XX的联动,发展边民互市、生态养殖,探索XX开发的可能性,积极培育XX的沿边经济带,促进边疆繁荣稳定。以XX为重要节点,培育XX梁经济带。

三城:沿经济走廊形成XX市中心城区、XX、XX三个主要的发展城镇。是未来XX市城镇功能发挥,产业集中布局的主要城镇。

七镇:在XX市南部和北部山区,集中建设XX个乡镇,通过配套设施的建设,服务广大的山区村寨。并强化XX海边境口岸城镇功能、XX山XX族民族旅游小镇以及XX区域性品牌旅游小镇的建设。

(二)要素配置不断完善 1.资金要素。围绕《XX市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6-2020)目标,为不断持续巩固XX市扶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发生,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继续巩固提升产业扶持,每年制定出台《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安排扶贫专项资金扶持全市所有有劳动能力及发展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能得到农业产业扶持,实现全市贫困户有持续、稳定的增收产业。

在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使用的大背景下,对贫困村只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忽视产业发展投入的情况,针对XX市来说主要原因有:一是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太差,部分村组基本的人畜饮水、村内道路等近2年才得以解决,而部分村组由于原来投入资金有限或一次投入不足等原因影响建设质量的,也需要再投入;二是XX市地处边彊,交通及各方面信息相对闭塞,加之又缺乏产业发展规划人才等原因,无法找到真正适合本地的产业发展突破口;三是争取上级资金加大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业产业齐上阵;四是引进特殊人才或选优派强组队调查研究、出门学习求经,拿出一乡一规划,有重有轻,稳步推进。解决好产业扶贫资金主要用于贫困村、贫困户,而产业发展急需的品质改良、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市场体系建设、品牌打造等基础性工作缺乏资金支持的问题。目前,XX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政策,上级确实给予了贫困县很大的自主权,但由于各级整合资金工作相关指导性意见、长效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上级对整合工作的考评考核较多,市级因怕政策吃不透导致资金投向偏差,所以目前涉农整合资金基本上还未投入到品质改良、技术服务、市场体系建设、品牌打造等方面。下一步希望中央、省级各部门多指导多培训,并进一步完善整合工作一系列配套措施,加大加强以上产业资金投入,并将其列入县级约束性目标任务。

2.人才要素。一是全面落实人才培引工程,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度。积极搭建院士(博士)专家工作站、组织申报人才外引项目,鼓励企业积极与科研院校开展研发合作,储备XX市区域内学术技术带头人、技术创新人才,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组织全市科技人员提交云南省科技特派员申报认定材料,全面做好“三区”人才引进及培训工作;二是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培育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持续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和农函大等一系列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充实基层科技工作力量;三是广泛开展科技知识宣传。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以及知识产权维权宣传活动,发放《乡村e站科普读本》、《趣味科普读本》、《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知识读本》、《农村科学养猪适用技术》、《咖啡高产栽培技术》、《反邪教宣传手册》等宣传资料,强化政策知识宣传,普及实用技术推广,积极营造科技服务社会发展的良好氛围;四是认真制定符合实际的科技扶贫方案,进一步明确科技扶贫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以技术指导、培训等方式支持XX市发展,为贫困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提供产业支撑。

(三)充分发挥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减贫带贫作用 鼓励全市有发展条件、有意愿、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以产业发展为载体,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明确脱贫增收产业和帮扶具体责任,落实产业帮扶措施,健全企业带贫益贫机制,积极引导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生产合作、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劳务合作等多种形式,与贫困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力争实现每个有劳动力、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至少与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经营合作关系。大力推行“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模式,建立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稳定、紧密的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与现有优势产业发展结合,采取“龙头企业给订单、农科部门教技术、合作社服务、大户帮带”的方法,把有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带入现有产业体系中;与运用金融扶贫政策相结合,政府推荐、贫困户申请、配风险金、银行授信,充分用足扶贫小额信贷和产业扶贫再贷款,既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又扶持龙头企业。确保需要通过发展产业脱贫的贫困人口产业扶持全覆盖,使贫困户“有业可从、有企可带、有股可入、有利可获”。为此,市人民政府专门印发了《2019年XX市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XX政办发﹝2019﹞XX号)和《脱贫攻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奖补办法(暂行)的通知》(XX政办发﹝2019﹞XX号)文件,预计到2020年底实现每个有劳动力、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至少与X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经营合作关系。

(四)基础设施更加夯实 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项目建设,坚持建设新农村、发展新产业、过上新生活的发展导向,全面统筹实施美丽宜居乡村项目XX个,总投资XXXX万元,建设完成村内道路硬化XX公里;实施“四位一体”美丽宜居乡村行动计划,着力改善农村道路、排水沟渠、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村庄美化亮化,建好管好“四好”农村路,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持续推进“七改三清”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下大力气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加快农村“厕所革命”,组织撰写了《XX市农业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XXXX-XXXX)(征求意见稿)有待上报市政府办和州农业农村局。厕所革命目标任务户厕XXXX座,目前完成户厕XXX座,公厕任务XX座,目前完成XX座。

(五)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一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制定发布了《XX市畜禽水产养殖禁养区、限养区规划》、完成《XX河一河一策》、《XX市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方案(XXXX-XXXX年)》《XX市水产养殖业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XX市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等材料;通过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示范样板、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的宣传和培训,辐射带动全市开展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工作。从源头上控制了农残污染,有效减少了农药使用次数,减少了农药带来的危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二是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打好水、土、气污染治理“三大战役”。深入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行动和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根据市政府制定的《XX市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XX年XX市地区农业废弃物产业化发展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由农业农村局牵头组成联合执法组,对大焚烧秸秆违法行为执法力度,XXXX年上半年,由市督查室、市农业农村局、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及重点乡镇工作人员,对仍然露天焚烧秸秆、杂草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立案查处XX余起,极大地震慑了焚烧秸秆的行为。截止X月XX日,畜禽养殖户已拆除XX户,水产养殖户已放干XXX.X亩鱼塘。完成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XX.XX%,完成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XX.X%。同时要求各乡镇按时上报自然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清单。制定了《XX市农药肥料包装废物及废弃农膜回收处置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上报市政府办,并将此征求意见稿下发至有关部门及各乡镇进行征求意见,待修改完善后正式组织实施。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经过细致调研发现,经过几年脱贫攻坚,XX市已基本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但仍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土地改革问题。一是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操作细则、相关配套政策需进一步研究细化,“三权”的各自功能和整体效用还未充分发挥,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格局还未完全形成;二是易地搬迁群众搬迁后,如何在搬迁地发展产业,原有土地、林地如何处置,如何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正处于摸索探寻阶段;三是农村产业建设用地受限明显,如XX镇XX村在蚕桑产业发展中已初具规模,当地群众想要建设标准化小蚕共育基地,但因用地问题项目无法落地,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群众发展产业致富的积极性。

(二)农业技术及人才和职业农民培育问题。近年来,XX市大力推进人才储备和高新技术引进,但农业高新技术、农业科技人才、农业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缺口仍较大。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大力推进,使现农村常住人口多为留守妇女和老人,历史原因造成的当地农村群众文化程度低让培育发展新型职业农民更加十分困难,成为制约农业产业优质高效提升的一大因素。

(三)农业产业链断层问题。在脱贫攻坚期,XX市农业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壮大,肉牛、生猪养殖,坚果、百香果、砂糖橘、土豆、甜脆玉米种植等已发展为大产业,但在农业产品深加工、农业物流等配套设施的发展、农业品牌打造等方面较为邂逅。同时,农产品检测没有统一标准,对外部主体依赖性过强,带来可持续性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以机制体制并轨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几年的合力攻坚,充分证明以群众为主体,以社会各界力量为依托,以基层党组织为战斗堡垒,以驻村工作队充实力量,上级党委政府高位推进,行业部门统一协调调度的脱贫攻坚机制体制,适应当前中国农村发展的新形势,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能够积极推进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一盘棋、一体化”式推进,将积极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二)以农村群众内生动力的有效激发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脱贫攻坚工作能够取得决定性胜利,贫困群众“动起来”是关键,农村群众的整体性“动起来”,也将是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成功的关键。通过用好用活农村农村党员活动室及农村书屋、高质量开展农村技术培训、对村规民约进行适时修订、持续开展“五用宣讲”、树立农村致富先进等具体措施,激发农村群众内生动力,突出农村群众的主体地位,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三)因势利导,“精准”规划实施新一批整乡整村推进工程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有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乡村在产业发展、民族文化特色、自然生态景观等方面特色更加突出,表现出新的发展活力,如:XX镇在蚕桑、肉牛养殖等产业进一步壮大,以“桃花节”等为代表产业旅游开始崭露头角;以XX村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产业初现效益;城乡结合区农家乐愈加兴盛等等。因势利导,充分利用脱贫攻坚成果,结合地区发展新优势精准规划实施一批整乡整村工程,将有力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四)以产业为根本实施地理标志品牌战略,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农村的发展追根究底离不开产业,产业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铁抓手”,同样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铁抓手”。经过脱贫攻坚期的发展壮大,XX市新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但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不完善,农产品经济效益低等问题,以四步走打造绿色、生态、健康的地理标志品牌战略为轴线发展农业产业,将大力促进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一是充分激活农村产业发展热点。通过政策鼓励、资金项目支持、技术帮扶等措施,深度激活、壮大发展农村致富带头人、产业合作社、涉农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等农村发展热点,扩大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从这些热点中产生一批优质的乡村企业。同时,以这些热点为着力点,优化产业劳力,吸引农业科技人才、农业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回流农村,引入新型农业科技技术,打破技术和人才壁垒,完成产业基础的升级调整和农村产业发展中单家独户的个体经营向合作经营目标的转变。二是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在新型农村经济体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质量标准体系。规范农产品生产标准,围绕支柱型农业产业及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建立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认证和检测体系,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开发及认证工作力度,打牢品牌基础。三是点线成面,逐步建立农业全产业链。在新型农村经济体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精准实施产品加工、农产品仓储物流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引导和促进农产品从生产到初加工,从初级加工到精加工,从精加工到形成品牌的升级,从规模扩张向转型升级、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分散布局向产业集群转变,逐步完成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四是以优质品牌为突破口,逐步树立地理标志品牌形象。优选X到X个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附加值高的农业产品品牌进行持续包装打造,同时确定为区域公用品牌。以区域公用品牌为基础,依托上海市等大平台,积极寻找与盒马生鲜、拼多多等电商合作的机会,利用电商销售模式,打造出知名品牌形象,以点带面,带动区域产业的品牌价值提升,形成地理标志品牌,深植XX市绿色、生态、健康的地理标志品牌形象。

抓好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一定要将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在主要抓贫困户收入提高、生活小康的同时,还要认真谋划、实施“产业、生态、治理、乡风文明”等方面的工作,开启乡村振兴的新征程,朝着乡村振兴目标不断前进。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材料之调研报告

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情况汇报 一、我乡脱贫攻×坚工作基本情况 全乡有五个行政村,全乡共有××户贫困户××人。××村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年已经退出省级贫困村。

2020年,按照“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示范引领”的总体工作思路,积极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持续推进全面脱贫工作做了许多工作,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截止目前,全乡贫困人口已经全部脱贫,全乡xx户以上自然村都已通硬化水泥路;农户入户路硬化达到100%以上。全乡饮水点水质全部达标,实现100%农户住房安全。人居环境也得到了很大改善,100%以上农户有水冲式卫生厕所。村级卫生室基础设施及村医培训力度不断加强,文化扶贫措施丰富,精神面貌向上向好。

二、乡村振兴工作基本情况和存在的困难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了许多工作。我乡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为了乡村振兴工作上新台阶,汇聚各方力量,争资争项,在专项资金的引导下,确保本级财政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集中投向美丽乡村建设,为资金投入提供了保障,但工作推进中也存在一些困难。一是蔬菜产业发展方面。投入资金扶优做强蔬菜产业,率先建成了xxx亩××村高标准大棚蔬菜基地,实现××大棚蔬菜从“无”到“有”到“优”的转变。基地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蔬菜,成为了农业产业扶贫基地。今年来投入xxx万元,用于蔬菜基地的日常建设。投入xx余万元征地补偿费,组成××蔬菜基地租地工作组进行租地,打造我乡的另一个基地。但产业发展的利益转化率不够高,产业链不够长,示范带动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接下来,我乡将着眼做大做强蔬菜、瓜果等产业,全面推进产业振兴计划、做优做大品牌,推动产业链的延伸,需要进一步的资金投入。二是农田水利项目方面。2019年特大洪灾,对我乡农业生产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为此财政下拨xx万元农业救灾款,用于补助灾后农业生产,结合我乡投入的灾后重建各项投入,帮助恢复了农业生产。严格按照上级部门制定的设施标准实施,虽然在实施实施过程中,因规划设计和实际情况不符合、资金缺口等问题,增加了施工难度,一定程度影响了工程进度,但我乡也已确保了资金投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如期完成,但农田设施建设的回报率不高,规划设计的成果改变了原来自然形成的合理布局,与相关农业产业结合程度不高,导致实施效果不明显,导致实际生产中还需要投入资金另外建设符合实际使用情况的基础设施。如××水圳灌溉污水问题,没有合适的项目落地,导致生产用水紧张的问题仍然存在。三是建设新村示范点方面。我乡积极谋划,投入了大量资金,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打造集中连片新村,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已完成xx村××新村、××新村,××村中徐、××村井头小组的整治规划,××村村委会大楼及××村桃树垅建设点正在建设中。其中××新村、××新村在全县“三看三比”流动现场会上得到了各级领导认可,分别获全县第三、第一的好成绩。四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方面。为了乡村面貌改观,投入资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农村人居环境历史欠账较多,农村点多面广、工作反复性大,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展卫生整治,但由于群众内生动力不强,村民不太关心,各级监管职责不清等问题,很难形成长效化监管机制。今年以来,财政共拨付了xxx万元,我乡共投入xxx万元,整体整治资金缺口很大。五是农业生产等方面。五是早稻、油菜生产种植方面。我乡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农业生产工作落实,圆满完成早稻种植任务,此项工作在全市排名名列前茅。但在种植过程中,包括持续推进油菜种植过程中,将进一步思考如何提高种粮效益,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保障作用,做好技术指导和提高产出回报。

三、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思考 脱贫后,需要积极与乡村振兴衔接,协调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1、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较少。虽然各级财政支农收入有逐年增加,由于农村历史欠账多,人多地广,导致投入总量与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相对于工业投入则要少得多。目前支农项目建设大都采取各级财政共同投入的模式,而财政配套资金不足时,乡村财政更为困难,部分乡村财力薄弱,历史负债也较多,成为影响政策效应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

2、财政支农资金使用分散,效益低。由于对应项目的各部门只管与本部门有关的部分,导致同一个项目互不衔接,下达资金重复交叉,缺乏整合。相关支农投入重点不突出,有的按照资金总额平均分配到村级,雨露均沾,导致部分资金投入很分散,达不到预期效果,村民得不到实惠。

3、支农项目与农村实际需求存在差距。上级制定项目计划不一定适用于每个地区,比如上级政府下达硬性指标任务,高标准农田建设,从勘察、规划编制,都由设计单位完成,乡镇并不是实际业主单位,由于设计单位对乡镇的实际自然情况不了解,导致规划设计内容比较雷同,不符合实际,影响了农业产出效益。许多项目建设和支农资金使用,乡镇的自主权太少,导致有些项目建设水土不服,没有达到实际的效果。

4、项目计划批复和资金治标不同步,资金到位环节多。在资金拨付上,资金到位相对缓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实施进度,有时会出现项目计划资金与实际到付资金不符的现象,影响项目进度,常常出现跨年度实施,造成乡村财政压力大。

5、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指导实施不够。对支农资金缺乏同意管理,没有真正了解项目的进度、项目的管理决策以及项目真正的资金需求,因此对项目资金使用的指导力度不够,造成管理和落实脱节,不利于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比如,如何指导乡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紫皮大蒜如何能够整合到财政支农资金去使用,项目要怎样才能投的准。环境卫生整治中缺口大,要怎么去寻找解决的措施。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1、加大财政支农惠农投入。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三个高子”的财政投入政策,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提高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的同时,用足用好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占用税金、土地出让金等各类资金。二是进步明确各级政府事权,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做到“重心下移、财力下倾”,逐步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投入力度,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

2、调整优化财政支农结构。财政支农投入要以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保障基本公共品供给为重点。一是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和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的科技攻关扶持力度,提升农产品深加工档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长农业心业链条。二是开展环境治理,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各级财政分担乡镇清运车辆配备和保洁员工资发放所需的运转经费,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农村环境整治经费支出。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年度计划,积极扶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3、整合资金,集中使用。在支农项目建设工程中,要探索财政资金捆绑使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机制,最大限度发挥部门合力、资金合力。

4、规范资金划拨形式,解决中间环节过多的问题。简化报账程序,减少中间拨付环节。规范资金的管理运行,使得支农资金管理清晰、用途清楚、职责明确。要特事特办,项目计划与资金批复计划同步下达,便于抢抓建设时间,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规范支农资金指导监管。完善各项资金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加强基层农财队伍建设,适当充实力量,同时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政策能力和工作水平,使财政支农管理工作能够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