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正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员心得体会5篇

神洲文档网 发表于2023-12-26 16:39:01 本文已影响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员心得体会5篇

2023年基层党建工作总结例文党建强,发展强,已经成为经过实践检验的社会共识。将党的建设贯穿全过程、各领域,筑牢红色根基、厚植组织优势,发展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人民生活才会越来越幸福。惟其艰巨,方显力量。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极不平凡、极为重要的一年,XX以“专精特新”为鲜明导向抓好基层党建,激励全区4000多个基层党组织和50000余名党员充分发挥好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在XX全域充分彰显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党建成为引领XX稳中求进,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法宝”。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员心得体会的文章5篇, 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员心得体会篇1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新的形势变化要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人民期盼,创造性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场,为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一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意蕴丰富、逻辑严密,深刻回答了为谁发展、依靠谁发展、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的重大理论问题,构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的来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其一,发展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为了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展现了鲜明的人民性价值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在实践的全过程。既关注人民基本需要,又关注人民更高层次需要,突出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满足人民对更高品质生活追求,切实将社会生产力提升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现实幸福感。

  其二,发展依靠人民。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重视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实践力量,对欠发达地区脱贫攻坚提出“用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支持脱贫攻坚”,对改革开放前沿地区提出“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经济特区发展的创新创造活力”,对科技领域提出“把人的创造性活动从不合理的经费管理、人才评价等体制中解放出来”,对城市治理领域提出“发挥居民自治功能,把社区居民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对乡村振兴提出“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这些论述涉及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的人民群众,号召人民群众立足自身所处地域、所在岗位发挥创造性、主动性,从而形成推动全方位发展的伟大合力,真正体现了“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的人民观。

  其三,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不仅是物质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拥有者享受者,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成果的分配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突出以广大群众为主体的财富分配方式,“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继续关心和帮助贫困人口和有困难的群众,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针对特定人群面临的特定困难,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这些重要论述表明,困难群众、经济发展薄弱地区是实现共享、推进共同富裕的关注重点,需要久久为功。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强调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共享成果必须突破传统的物质共享局限性,既重视物质领域,也重视精神领域对人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 生产劳动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生产目的揭示了社会生产的本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深化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认识。

  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以人民的需要为生产目的。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生产主要满足剥削阶级的需要,其中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满足资本增殖和获得利润的需要,马克思深刻指出:“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殖自身”。而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生产成为保证社会成员“充裕的物质生活”和“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的手段。这表明新的社会形态与旧社会形态的生产目的截然不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消灭了阶级剥削,人民成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生产目的从最大限度满足资本增殖转变为最大限度满足人民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全体中国人民都过上更好的日子”。更好满足人民需要,深刻把握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现实,充分反映了人民和时代的心声,揭示了社会主义生产的价值意义。

  进一步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生产与“现实的个人”的需要关系。一是社会生产要满足“现实的个人”的需要。所谓“现实的个人”,马克思认为是具体、鲜活、感性的个人,“现实的个人”构成了社会,要避免“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体对立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党中央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带来的巨大好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二是满足“现实的个人”需要必须立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基于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水平,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积小胜为大胜。另一方面,对需要的满足不能超越生产力的发展基础,而是应该将更多资源和精力用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重点是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特别是提升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基本公共服务。深刻汲取提过高目标、搞过头保障,“福利主义”养懒汉的历史教训,统筹考虑人民的当前需要和长期需要,坚持社会主义生产的长期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以实现人民利益的最大化。

  三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结合时代要求和具体实践,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

  其一,为人的全面发展积极创造条件。人“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这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归根到底是由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跨越。一方面,新的历史方位下生产力发展水平客观上能够为人的全面进步提供更加有力的坚实保障,另一方面,一定生产力水平下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以何种面貌出现,很大程度上与人自身的目的性紧密相连。随着物质财富的增长,人民对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卫生医疗、生态等诸多领域提出更高要求。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进步”,必须围绕这些新需求,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将社会进步作为人的发展的必要前提,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不断谋求人的解放和发展,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经济学见物不见人的弊端。

  其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世界人民共同发展。“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共同体”。近代大工业兴起促使人类交往的广度和深度日益增进,使得人类命运紧密不可分割。但资本将人本身作为生产手段,造成了人的异化和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对立,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共同体。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关注中国人民的发展,而且关注世界人民的共同发展。第一重维度是从资本的全球化诉求回归到各国人民的普遍诉求。资本主义主导下的全球化加剧了全球贫富两极分化,引发了更大范围的国际冲突和阶级对立,对人类的发展乃至生存构成严峻挑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这些主张跳出资本的狭隘视域,表达了世界人民期盼新型发展模式的心声。第二重维度是促进文明交流。马克思主义认为,文明传播是随着人的交往扩大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也是促进人的关系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应对共同挑战,“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倡导以文明交流为载体促进各国人民彼此关系增进,民心相知相亲相通。第三重维度是将本国人民发展与世界人民的发展紧密联系。“中国发展是属于全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做好中国的事情就是为世界人民的发展作贡献。同时,中国“愿意为中国人民造福,也愿意为世界各国人民造福”,积极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投入,倡导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形成新型全球治理体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放眼世界,秉持人类发展的整体观念,凝聚促进发展的国际共识,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展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

  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人民主体地位,要求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十几亿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决不能允许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决不能在富的人和穷的人之间出现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准确把握了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持续夯实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大力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强调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要求理直气壮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深化了对公有制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认识。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思考实体经济发展对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要求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新阶段,应该继续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抓住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个关键。对此,要汲取西方国家发展教训,避免经济“脱实向虚”,保障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要总结以往经济发展经验,避免简单追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发展,努力实现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协调为内生特点、绿色为普遍形态、开放为必由之路、共享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

  循序渐进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在动态中向前发展的过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需要循序渐进,分阶段实现。在历史性消灭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党中央首次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共同富裕,为推进共同富裕划定了时间表路线图。习近平总书记把促进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求按照社会发展规律,稳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建设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打造共同富裕区域样板,是因地制宜有效探索共同富裕实现路径的有力举措;实施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着力解决制约实现共同富裕短板的积极战略;创造性提出三次分配理论,逐步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调整的格局,是进一步调节收入差距、加强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性安排;逐步推进从少数人到多数人共同富裕的历史过程,遵循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成功运用。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主体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部方面。以满足人民需要为目的,通过人民的伟大实践提供发展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并由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共有又进一步调动了人民建设的热情和能动性,“这方面问题解决好了,全体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在整个过程中,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条件逐步具备,从不完善向完善日益推进,向着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逐步迈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员心得体会篇2

  “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卫生安全问题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内容包罗万象。中国社会有着复杂、多元的治理需要,长期保持卫生安全稳定并非易事。我国之所以能成为疫情期间第一个保持稳定的国家,关键在于我们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并把握住了维护卫生安全的一些重要原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安全大如天。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疫情期间,基层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针对人民群众的卫生安全需要开展工作,通过这次疫情,我国更加加深了卫生安全相关法律来保证人民的安全,保证人民的健康平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的,“每一次灾难过后,我们就应该变得更加聪明。”此次疫情的爆发,我国的卫生系统暴露了很多问题和弊端,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在体制机制上查漏补缺,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我们要针对此次疫情出现的问题,布下一个密集、缜密的人民健康防护网,需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常备不懈,着力下好平时功夫;基层工作中,更要借此次疫情出现的问题,建立有效的防护网,区域联动、人员调集,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公共卫生社区防护体制……瞄准的是全局性、长远性、系统性,迫切需要各方面系统集成,合力落实。

  “人类终将战胜疫情,但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人类来说不会是最后一次。”唯有正视存在的问题,加大改革的力度,增强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才能始终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放在首位、落到实处,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强大力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员心得体会篇3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必须遵循的指导原则,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重要思想也是《建议》贯穿全篇的核心理念之一。只有深刻领会和把握“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指导原则,才能学深悟透全会精神和《建议》的重要论述、重要举措,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实现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

  唯物史观的鲜明体现

  毛泽东同志说过:“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回答了“依靠谁发展、为了谁发展”这一发展中的根本问题、原则问题,彰显了党热爱人民、服务人民,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和感情。

  发展以什么为中心,或者围绕什么中心来发展,涉及的是发展的性质和本质问题,体现的是对待发展的根本立场、根本态度。这是发展思想的核心问题,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决定发展思路、发展决策、发展战略、发展着力点的总开关。只要有经济社会的发展,只要有发展理论、发展思想、发展理念,都会有一个为什么人的根本问题,都会涉及到以什么为中心这一发展的性质和本质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建议》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原则来着重阐述的原因所在。正是从这个指导原则出发,《建议》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提出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强调并通篇贯穿了“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条主线。可以说,五大发展理念所遵循的根本原则,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催生五大发展理念的基础,是引领和推动我国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核心。离开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就会失去或者偏离发展方向,就会在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决策中出问题、走弯路。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于《建议》提出的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体现了我们党90多年来一贯坚持的唯物史观。众所周知,唯物史观是我们党的理论基石,是我们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世界观方法论。唯物史观把唯心史观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确立了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强调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历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空前焕发、极大增强,人民主体地位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更加显现、更加重要。《建议》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正是源于并牢牢立足于唯物史观这一理论基石,鲜明体现了我们党所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当家作主,追求美好生活的客观现实和美好愿望。

  由党的性质宗旨所决定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指导原则,也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所决定的,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造福人民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既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这是党的立党之本,党的本质特征、政治品格和政治优势。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无论在什么时候,也不论环境条件、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永远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这一根本原则是始终不变的。可以说,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都是围绕实现人民利益而展开的,因此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也是始终不渝、坚定不移的。

  党的100多年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的奋斗历史充分说明了这点。革命战争年代如此,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时期,也同样如此。我们干革命、抓建设、搞改革,尽管任务不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工作导向也自然要以人民为中心、以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中心,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须臾不可偏离。显而易见,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无可置疑、不可动摇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致力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前后制定和实施了十二个五年计划和规划,具体的计划和规划因历史时期的不同而有差异,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则是贯穿其中的主线。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际地位大幅提升,这样的历史进程和巨大的发展成就,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造福人民的价值理念,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和优越性,也正是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有力践行。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发展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成功之基、制胜法宝。在“十三五”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攻坚克难,赢得发展新优势,开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实现党的执政理念与发展规律新认识的高度统一

  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明确提出“十三五”时期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习近平同志在《建议》说明中指出:“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并把它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指导原则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既表明我们党坚定不移践行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同时又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实现了党的执政理念与发展规律新认识的高度统一。

  发展思想、发展理念是历史的、具体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发展实际、特征、矛盾和问题也都不尽相同。我们党总是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立足发展实际、发展特征、发展问题,适时提出相应的发展思想、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到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我们党的发展思想、发展理念随着发展实践的深化,不断发展变化、不断深化提升,引领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指导原则则是始终不变的。这是贯穿不同发展阶段、发展时期的一条鲜明主线。它涉及的是党的性质宗旨、党的执政为民理念、我国社会制度和价值取向,是不能变、也不会变的。这种“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体现了党的发展思想、发展理念上的继承与创新,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国内环境、条件、任务、要求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我国经济正处在“三期叠加”的坐标方位上,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任务艰巨繁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7800美元左右,处在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历史进程中,必然面对经济体制、发展模式、增长动力、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等一系列的转型升级问题。其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较为突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经济社会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消除贫困任务艰巨,人口老龄化加快,自然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以及消极腐败现象多发等。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既是发展的难题和瓶颈,也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受到老百姓和全社会的极大关注,集聚着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急所需。

  正是从这样的实际出发,《建议》就“十三五”时期的发展规划谋篇布局,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发展理念。这既是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需要,同时也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期盼,突出了人民群众关心的国计民生等热点、难点问题。例如,《建议》明确提出“共享发展”的理念,把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等这些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方面作为工作重点。既有宏观上保障基本民生,提高百姓福祉的指导意见,又有如“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等具体的实招、硬招。因此,坚持、落实好五大发展理念,就是坚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指导原则。“十三五”时期,我们必须按照《建议》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和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员心得体会篇4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新理念、实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只有坚持从严治党,强化责任担当,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改进工作作风,确保党始终与人民心连心,永葆党的本色,才能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当代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最高追求,以实现人民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党的七大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正式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写进党章,要求每一个党员都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都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为民谋利、为民造福,都必须用心倾听人民声音,了解人民需求,与人民一起工作。九十多年栉风沐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坚定践行,我们党才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并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在革命和建设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实践已经证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们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胜利的根本经验和根本保证。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发展新理念,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牢记党的性质,践行党的宗旨,坚持人民至上,承担起当代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取决于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提高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要提高运用理论创新成果指导实践推动发展的能力。指出,“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要深学笃用,通过示范引领让干部群众感受到新发展理念的真理力量,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历史学,多维比较学,联系实际学,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⑨。真正从思想上把发展的方向、发展的目的搞清楚,把发展的目标、发展的方法搞对头,努力把新的发展理念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工作举措,转化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二要提高贯彻“三严三实”要求、落实改革发展任务的水平。践行新理念,落实新任务,关键要有好的工作作风、好的精神状态。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严的精神改进工作作风,以实的干劲抓好任务落实,以高度政治自觉落实中央的各项部署,自觉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敢于攻坚,敢于创造性开展工作,不断推动改革发展。三要提高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群众路线是落实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法宝,必须始终坚持,着力提高;必须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必须强化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聚焦人民利益,做好群众工作,自觉摆正同群众关系,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人民群众中获得不竭力量支持,确保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断巩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党的以来,以为的党中央,就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为牢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了政治保证。我们要认真贯彻全面落实。一要加强思想建设,强化宗旨意识。为民服务是党员干部的安身之本。强调,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不论怎么改革,政府职能怎么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不能变。要在各级干部中开展宗旨教育,加强思想建设,强化宗旨意识,切实树立起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发展理念和发展思想。二要加强作风建设,从严管理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要坚持从严教育、管理、监督干部,切实做到为民用权,为民谋利,坚决改变当官做老爷、以权谋私、以权压民的工作作风,坚决改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三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的关系。贯彻从严治党“八项要求”,落实从严治党各项任务,坚决查处损害人民利益的各种腐败现象,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为人民服务,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更贴近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感情,更符合人民的期盼和需求,从而为推动发展获得源源不竭的力量支持,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员心得体会篇5

  在去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跟随党支部通过学习中共中央印发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学习纲要》),我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理论教育和思想洗礼,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领悟。而近期根据总队机关党委下发关于开展读书活动的通知文件中,我发现《学习纲要》是作为必读书目,通过党组织的精心培养,如今我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在此时的心境下我将此本书重新拾起再深入学,在学思践悟、循环往复中重新体味“真理的甜味”。

  《学习纲要》内容较为丰富,今天我仅以其中第三章的内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阐述一下个人的学习心得。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着丰富科学的具体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我们党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始终坚持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的成功之道。纵观历史,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成立的宗旨就是为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党的七大正式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写进党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党同志团结一心、努力拼搏,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极大地释放了发展活力,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空前的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我们党坚守的人民立场没有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进一步强化了。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要落实新发展理念,就要切实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发展实绩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二、深刻认识统计调查工作与民生的关系

  统计调查工作是通过收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并形成分析报告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数字也许是枯燥的,但每个统计数据的背后,都凝结着一个个鲜活的事实。回望历史,政府统计调查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不同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统计数据日益成为服务国计民生的重要工具,对党政决策具有较大的参考作用。

  回想自己,从初入统计大门的新兵,到现在成长为一名坚定的调查工作者;从最初的彷徨困惑,到如今的坚定理想,我身上赋予了鲜明的统计特色。工作之初,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年均增长”等这样的专业性名词一概陌生,更别说平台审核数据、撰写报表说明、数据评估、分析报告了。

  如今在与数据相伴的日日夜夜里,我逐渐成长为一名住户调查专业负责人,也体会到了统计调查那平凡数字背后的酸与甜。有人笑称“一入住户深似海”,的确,面对调查对象的不配合,也许会有委屈;面对公众对统计数据的质疑,也许会有些挫折;面对频繁的报表周期,也许会心生懈怠。但我认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统计调查人,应该要始终保持平常心态,用真诚敲开住户的心门、用可信的数据消除群众的误解、用积极的心态迎接每一个明天。

  因为目前我负责的是住户调查专业,所以下面我就住户调查与民生的关系阐述一下个人观点:

  住户调查是作为服务“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一项反映民生状况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成效的重要工作,理应始终坚持把如实反映民生状况摆在首位,发挥好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努力做好住户调查工作。

  数据源于百姓,也服务于百姓。文昌调查队每季度通过以住户数据为基础,调查事实为依据,为市委市政府提供最真实的反映居民增收形势的调查分析报告。文昌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居民增收工作,针对文昌调查队提交的调查分析报告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相对应的惠民措施。每当发现分析报告中建议的惠民举措最终得到落实,就能真真切切感受到这项工作带来的意义。

  三、在实际工作中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今年的住户调查工作任务较为繁重,除了常规的报表周期外,重点工作还包括脱贫攻坚普查、样本轮换、内网平台转换等,最近我们的工作状态是工作完成的速度赶不上收到新任务通知的速度。虽然如此,但是文昌住户“娘子军”队伍积极的工作表现力,给予我不少动力,时刻提醒自己困难面前需要的是迎难而上,压力之下需要的是勇于担当。为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住户调查专业做好本职工作,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是强化学习意识。面对目前统计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作为一名住户调查员,更要强化学习意识,保持钻研业务的求知欲、进取欲,避免因学习能力下降而导致陷入本领恐慌。二是强化桥梁意识。通过严格执行直接调查、月度访户制度,加强对调查户记账工作的辅导和督促。并且还要融入其生活,耐心倾听民声,从调查户所急所想出发,努力获得调查户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和支持,进而更好地为惠民政策的制定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三是强化服务意识。住户调查数据作为民生领域重要的法定数据来源,作为市委市政府制定各项惠民政策的重要依据。我们应该结合当下经济形势,力求做到有理有据、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地解读住户调查数据,正确引导舆论,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答卷,切实履行好“为国统计、为民调查”的初心和使命。

  我相信“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作为一名新统计调查人,我将加倍努力,在责任中担当、在历练中成长,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党员 坚持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员心得体会怎么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员心得体会范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员心得体会 党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党课讲稿 202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个人心得体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