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观后感> 正文

辛亥革命纪念大会观后感500字范文(精选3篇)

神洲文档网 发表于2023-02-18 19:45:06 本文已影响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辛亥革命纪念大会观后感500字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辛亥革命纪念大会观后感500字3篇

【篇一】辛亥革命纪念大会观后感500字

《辛亥革命》观后感

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辛亥革命》这部极具纪念意义的电影成功上映了。电影我看了两次,两次看的关注点不一样,感触也有所不同。第一次看的时候我更加关注于电影的剧情发展,没有关注到这部电影想要展现给关注的精神,而第二次观看的时候,在老师的指引下, 我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电影的魅力,也看到了电影时时传递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

电影显示的时代背景是在晚清末年,中国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电影开篇的镜头是秋瑾就义的镜头,宁静饰演的秋瑾走在街头,缓步走向断头台,伴随着画外音响起:“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秋瑾始,纵使世人并不尽知革命为何,竟让我狠心抛家弃子,我此番赴死,正为回答革命所为何事。革命是为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们早已麻木,不知宁静温和为何物。”当初看这个镜头的时候觉得颇为动情,秋瑾的奉献精神和对革命的认识都让我佩服。作为一个女子,她能有如此的胆识智慧以及认识高度,在当时男尊女卑,女子以三从四德为美德的旧时代是在难能可贵。在秋瑾被砍头前,有人拿出她孩子的照片,但是秋瑾为了民族大碍放弃个人小爱,毅然决然为了革命赴死,这种慷慨就义的勇气和博爱的胸襟,在影片一开始就感动了观众,开篇点题,阐述了革命的价值和意义,也奠定了整个影片的感情基调。

之后,影片开始展示1910年底,孙中山再次在海外召集同盟会骨干,组织力量准在广州发动起义黄兴与徐宗汉假扮夫妇,秘密潜入广州。然而广州之战终因革命党人寡不敌众而告负,林觉民等一大批革命骨干壮烈牺牲,黄兴也身负重伤。徐宗汉等冒死收葬了烈士遗体72具,葬于广州城外的黄花岗。经过这次的起义,清政府对革命党人进行了血腥镇压,同时积极寻求与帝国主义的卖国交易。

在这一部分中,孙文面向华侨做的演讲最让我印象深刻。在这次演讲中,孙文声情并茂,充满感情的演讲让我动容。从他的演讲中,我能体会到他对革命的一片热忱和决心,我也能感受到他的无私和博爱之心。在演讲中,他说道“这些死去的年轻人,有的才华横溢,有的家境优越,有的新婚燕尔。他们何以不惜身家性命,不计成败利害,甘死如饴,只因信仰二字。”在这句话中,我第一次感受到了革命烈士的精神。

  在四川,清廷又一次丧权辱国的行为,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湖北新军被紧急抽调前去镇压。在武昌,新军当中的革命党名单泄漏,湖广总督瑞澂开始对名单上的革命党人逐一捕杀,革命形势十分危急,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愤然打响了革命第一枪。经过一夜激战,武昌起义的革命军攻占了总督府,黎元洪被革命军将士紧急推为军政府都督。武昌起义成功,举国震惊,消息传到美国,孙中山和同盟会成员欢欣鼓舞。立即派黄兴和徐宗汉赶到武昌战场,大大振奋了革命军士气。不惜以热血和生命保卫飘扬着革命红旗的武汉三镇。经过这么多血与火的洗礼,黄兴和徐宗汉的感情不断升华,两人决定结为革命夫妻继续比肩战斗。在这一部分中,影片着重描写战争场面,大篇幅宏伟的战争场面为我们还原了历史,也能一次次感受到当初革命的艰辛。如果说前面的部分大多是感情戏,意在感动观众,后面则开始了实打实的武戏。

  风雨飘渺的清廷只好请袁世凯出山,率北洋军镇压革命。袁世凯一方面镇压革命军,另一方面仍试图在各方势力的博弈中,暗地里通过革命党人汪精卫传达与革命党和谈的愿望。革命的危急关头,孙中山奔赴海外,力排众议,最终说服西方列国财团,不再借贷款支持清廷。这一部分中,孙中山面对四国财团的演讲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而唐曼柔和她父亲的赴死,却是体现了清政府的腐朽不堪,似乎也预示着革命的成功。

  之后的阳夏保卫战打得异常惨烈,黄兴和黎元洪艰难支撑,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夹击下,黄兴毅然决定率部撤往长江下游,集聚力量,以图大业。而后,长江战舰在行进中,传来了多省宣布独立的消息,黄兴等备受鼓舞。自此,革命形势进入了南北对峙的局面,经过多方努力,南北代表唐绍仪和伍廷芳终于坐下来会谈,经过艰难谈判,双方达成共识,支持建立共和政体;经过十八省代表的公开民主选举,孙中山被推选为首任大总统。孙中山表示,只要袁世凯敦促清帝退位,他即可让位,由逼退清让位的人,出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孙中山做出这一决定后,很多人革命人士表示不理解,甚至是黄兴也不赞同这一观点,但是孙中山却认为,只要能逼退清帝,无论是谁做临时大总统都无所谓。他没有私心私欲,一心为民族的革命着想,但是孙文错就错在不该让袁世凯当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的心思无人不晓,可以说是司马昭之心,把革命的成果放在这样的人手里,无异于亲手断送了革命的成果。  

影片中,孙中山作为《辛亥革命》的中心人物,促进并一路来见证信仰的崛起。影片将孙中山设置为一个演讲者,一位思想的传道人。他召集有识之士,建立同盟会,策划广州起义;到国外演讲,筹集革命资金;到欧洲,说服四国停止向清政府提供贷款,影响了大清驻外使节及其女儿;回国后,建立中华民国;清帝退位,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制定《临时约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的信仰便是这燎原之火,点燃了每一个观众的心。

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武昌起义爆发了,这一枪,断送了清王朝的帝王梦,埋葬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影片中有一个特写镜头——一名军人仰视冉冉升起的十八星铁血军旗,充满了对革命的敬重。影片中,不仅仅刻画了无数不畏牺牲的革命者,也叙述了一些食古不化、阴险狡诈的偷生者;更是巧妙地描写了被唤醒的有良知的中国人。大清驻外使节唐维雍及其女儿唐曼柔,本应对钦犯孙中山处死,但却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孙中山,做了“那个王朝的殉葬品”。他们挣扎过、反抗过、愤怒过,但他们知道革命是为了改变命运,让活着的人活得更好。他们期待革命的胜利——“我以我血荐轩辕”。

虽然历史告诉我们,辛亥革命并没有成功,但革命的信仰,却在影响着中国未来的革命。就如孙中山先生所说:“我以为,革命是让社会进步的理念从此深入人心,人们懂得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攻击之’。革命是让我们将有中国人自己的工厂、银行、铁路、矿山,有了可以追寻的民生幸福。革命是让我们这个即将强盛起来的民族,不再受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不再做任何人的奴隶。革命就是在任何一个地方,在任何一个时候,在任何人心里,永远,永远却不惧怕列强,都不在畏惧封建王权,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东方,这就是革命的意义。”

百年后的人们已经很难切身体会辛亥时期的社会状况,甚至不能理解当时的革命志士们的历史性的抉择。所以在辛亥百年后的今天,社会上流行着一些模糊的认识:比如认为“辛亥革命给社会造成的破坏大于建设,延缓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或者认为革命的设计“超越了中国的国情”,“搞君主立宪会更好些,政治局面会更稳定持久”,而“辛亥革命是激进主义思想的产物”,还是避免为好。然而其实,辛亥革命的亲历者们如何不欢迎以温和的没有牺牲的方式改变封建中国的面貌呢?对辛亥革命时期革命者的人生经历整体考察后即可看出:他们并非从一开始就醉心于以激进手段改变中国落后局面,但是在经历了一再的失败与挫折,意识到清王朝决不可能真心实意地退出权力的中心而实施“立宪”,而当时的政治环境也并没有开明到可以以和平请愿的手段而推动立宪的时候,他们才选择了被认为是“激进”的革命道路,这其实是当时条件下应当做出的正确选择。

 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大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中国自身仍面临许多挑战,但是社会发展的坚冰已经被打破,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而在这一时刻,回顾近代中国走过的曲折道路,回顾百年前的先人们为改变中国面貌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与牺牲,仍然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资源。历史无时不刻都是我们宝贵的资源。

【篇二】辛亥革命纪念大会观后感500字

  《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改变命运,为天下人谋取幸福,是许多年轻人用生命的代价换取让活着的人更好的活着。这是孙中山先生对革命一词所做出的最好的诠释。也是从古至今的人致力于改革和革命最主要的原因。

  星期五的下午,我们在书记的带领下参观了辛亥革民纪念馆。一进入展厅就看见刻在两面墙壁上那些一条条被迫签下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心里满是酸涩。自鸦片战争的炮声在中国境内响起后,中国开始陷入被剥削的泥潭。列强的魔爪伸进了圆明园,掠夺了多少中华的瑰宝。列强的枪炮在南京响起,嗜杀了多少中华儿女。中华的多少珍宝被掠夺,多少灵魂被践踏,多少无辜的生命被辱杀。想当初,堂堂的泱泱大国繁荣,是多么的,在史上享有无上的荣耀,却在一次次的夜郎自大,闭关锁国中慢慢落后,被列强一次次掠夺,在一次次条约下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何等悲哀。

  对于过去这段近代史,我一直以来的感受就是落后就要挨打。只有你自身强大了别人才会信服你,才会尊重你。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必须从现在起,以过人的努力,超常的毅力,去发奋汲取文化知识;以求实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去勇于参与社会实践;以开拓的思路,创新的理念,去探求人生的新境界,要努力保持自身先进性,才能不断影响他人,成为榜样,带动大家共同进步,才能为社会,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

  在之后的展厅中,我们看见了中国进步人士的各项改革和革命留下的资料。在1851发生了由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在1900年爆发了农民为主体的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在1898年开始了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变法运动,想通过变法将中国引向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道路--戊戌变法;在1911年开展了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目的是推翻封建君王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辛亥革命。进步人士们在国家危难时不断思考,不断创新,都希望能通过自身能力使国家不再受到压迫,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生活。他们在当初都能算得上是些生活富有的人,他们完全可以自己过自己的生活,但他们没有,他们不断尝试,不断革命,只是想让他人过得更好。哪怕是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对于他们我们只有敬佩,处在新时代的我们,也总是经历着改革,变化。从当初新中国成立我国制定的一个个发展计划到改革开放,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一次次的革命我们在革命中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不断进行着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样才能保证国家不断进步。也许在这过程中会有些迷茫,有些失误,但我们要始终坚信,只要不断改正,坚定好心中的信念,我们就能战胜一切。

  革命是国家发展不可缺少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强大的目标,这目标,将会是每个人人生的革命。只要我们坚守信念,坚强地迎对人生的挫折与劫难!要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继往开来。用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勾勒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篇三】辛亥革命纪念大会观后感500字

辛亥革命观后感

  在清朝末年,中国人民为了不再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国家受到外国侵略者的践踏与分割,想要发动革命,却受到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的百般阻扰。孙文先生为了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经过了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带领群众与清政府展开激烈的对峙,终于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这就是一部十分了不起的电影《辛亥革命》的内容。清政府是多么的可恶呀!为了阻止孙文先生的爱国行动,竟然为此下了如此的狠手。难道中华民族因此灭亡了吗!不,中华民族不可能灭亡!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他并没有向敌人低头,而是带领群众,经过不懈的努力与奋斗,终于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中华人民终于站了起来!
  中华民族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人民的生活刚刚平稳了几年,万恶的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就开始蠢蠢欲动,在中国人自己的领土上放肆杀人,攻占了我们许许多多的土地,就在中华民族即将灭亡时,赵一曼、雨来等许许多多的爱国人士不顾自身安危,勇敢的站了起来,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前进、前进、前进进……
  中华民族终于站了起来,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终于苏醒了过来。在中华人民的浴血奋战下,可恶的日本侵略者终于被赶出了我们自己的土地,中国古老的文明之花终于在世界的东方重新绽放!

推荐访问:辛亥革命 观后感 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