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公文范文> 正文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题研究题目大全(8篇)

神洲文档网 发表于2023-05-04 12:10:03 本文已影响

篇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题研究题目大全

  

  2020年德育课题课题题目大全

  以初中学生社团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成长实践研究

  城镇初中实施感恩教育的行动研究

  整合本土文化资源开发中学德育课程的研究

  生本理念下少先队队课内容及形式有效性的研究

  立德树人背景下“三为”教育办学理念实践的研究

  班集体活动培育初中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在对暴力倾向学生的心理疏导及预防中落实立德树人的实践研究

  小学生触摸自然邂逅节气之美的实践研究

  贫困县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初中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实践研究

  中学班主任专业发展问题研究

  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实践研究

  城乡结合部小学务工人员子女家校结合教育策略的研究

  以问题解决型班会为抓手进行班主任团队建设的研究

  学生生活体验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家校工作中促进中华民族优良家风传承与发展的途径研究

  2020年,德育专题完成。以上是本期的介绍。了解德育专题应用中的问题,可随时咨询我邮网在线编辑。

篇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题研究题目大全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情境创设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研究的微型课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情境创设策略研究》于2021年5月经市教育研究中心批准立项,今天开题,我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背景和依据

  自2016年起,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将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这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法治”二字首次出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政治课程名称中。青少年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提出坚持从青少年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当今,法治成为每个公民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无论是作为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还是作为学生成长的素质工程,将法治纳入义务教育内容体系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以往的小学教学中,教师把文化课放在首要地位,往往忽略了道德与法治教育,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这样会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和人生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这就意味着教师要调

  整教学策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采取有效方式提高课堂有效性,情境教学就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所谓情景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材情景,通过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让教材情景再现,达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效果。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道德与法治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提出了“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要真正地关注学生的生活,多想想学生最需要什么,最困难的是什么,为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把同学们的生活引向健康、积极、快乐的理想境界中去。

  二、本课题实用研究的价值

  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情境创设,是真正生动活泼地“情境创设学进去”自信正确地“在情境体验中讲出来”不折不扣地“在情境体验中做出来”的课堂。是发挥学生学讲主体作用的需要。坚持“以学为本”真正摆正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是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需要。是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需要。小学阶段是学习的“黄金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情境体验教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创设多种情景,多方面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广泛地挖掘学生的巨大潜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行之有效地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密切学生学习生活和实际社会生活的关系,教师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利用现代化手段主动去获取知识,并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各种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小学道德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目的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体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技能,获得学习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创设的教学情境必须突出趣味性、思考性、现实性。

  研究内容: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情境创设策略研究。

  五、研究方法

  1.道德与法治学科“情境体验课堂”教学模式着重激发学生在情境体验的作用下产生情感激发自省的过程。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提升与凝练,结合学生特点,目标明确。

  2.调查法。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我校学生道德课

  堂习惯的现状,教师在道德教学中培养孩子习惯的情况以及家长老师的看法。

  3.观察法。实地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观察教师的教学策略及其效果,及时总结课堂教学的得失,梳理分析原因。

  4.经验总结法。应用教育经验总结法,进行教学经验总结,在年级和校内推广教学经验。把实验获得的结果,进行总结提高,撰写阶段性研究总结。

  六、研究对象

  以我校低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七、过程设计

  准备阶段(2021年3月——2021年5月)

  设计课题研究计划、方案,确定研究目标、内容、措施、方法等报相关部门审批、立项。

  实施阶段(2021年6月——2021年10月)

  分步实施、交流会诊、专家指导、调整方案、跟踪调查。教学中建立、收集有价值地教学案例,边教学、边评价、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上精品课展示和研究,充分听取学生意见,认真进行总结,并且与本教研组教师进行交流研讨,不断改进,使研讨深入化。

  总结阶段(2021年11月——2021年12月)

  全面深入研究之后,一方面积极开展总结活动,写好研

  究报告,整理课题研究成果材料,对所有材料整理归档,对研究过程成果等进行总结,以论文的形式撰写结题报告,及完成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材料整理和总结等活动。

  八、预期成果

  1.提高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意识,学生能最大限度的参与到课堂实践教学中,提高认识,增强能力。

  2.教育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各一篇。

  3.道德与法治课堂情境体验教学的总结一篇。

  4.在全面深入研究之后,对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论文,形成本课题的结题报告。

  谢谢!

篇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题研究题目大全

  

  小学下学期道德与法治教研课题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区教研工作部署,贯彻“立德树人”总要求,围绕“学为中心”的研究主线,落实减负提质目标,以统编教材使用研究为切入点,推进学科课程与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提高我校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教研质量。

  二、工作目标

  本学期,以“引领、研究、服务、评价”为工作目标,以课堂改革为重点,以《新课程标德与准》为纲,以部编新课本为本,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落实“作业改革”,关注教师不同层面的“减负提质”的方法和途径。

  三、主要工作

  1、“社会即课堂,生活即教育”。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开学伊始,除做好居家线上学习学习质量的评估工作外,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和信仰教育、法制法规教育、社会责任和感恩奉献教育、生命健康和防控知识、野生动物保护等教育活动。把疫情当做一个课堂,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更好地去理解现实社会,帮助树立德育学科思维观念,运用学科逻辑分析、解决问题。

  2.深入学习《品生》《品社》课标及《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研究低、中、高学段的教学范式,加强中高年级新教材使用的研究,以部编新课本为本,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3、加强部编教材电子备课检查的过程性管理工作。安排学科骨干教师分担备课任务,认真解读教材,合理安排课时。我们学校根据区教研室安排,主要负责四五六年级的第四单元备课

  4、关注学生课业负担状况,落实减负提质工作。学习研究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改革的意见》,一方面基于区域、学校现状和存在问题,做好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改革深化研究,引导教师树立教学与作业设计一体化理念。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

  5、继续深化五个一工程。每月28日前上交一篇教学设计(附ppt)、课堂教学展示视频、特色教研活动、一份课程实施资源、一份学生学习作品。丰富学科资源库,积累更多的教学资源。

  6、做好2020年市级“一师一优课”评选工作。7、深化课题研究,加强教科研工作,以科研促发展

  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发挥课题管理的导向作用。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形成小课题进行研究。在研究中促发展,真正发挥教科研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8、加强期末质量检测工作。

篇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题研究题目大全

  

  小学“道德与法治”主题式情景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主题式情景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从2021年秋季开始,基于《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编写的道德与法治课教材开始进入教学实践。《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是一门与社会发展合拍共舞的学科,能不能通过《道德与法治》这门课不断提高学生本学科的核心素养,直接关系到本学科的生命力,关系到本学科的教育力和教学质量。因此,运用主题式情境教学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授课方法,是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课题研究意义:

  1.激趣引思,寓教于乐。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提高本学科的核心素养。而引人入胜的情境毫无疑问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2.创设情境,参与课堂。

  运用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方式提供图文音像并茂、令人身临其境的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听觉、视觉功能,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在情境中思考讨论,让学生喜欢上道德与法治课,促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3.提高认识,增强能力。

  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要重视提高学生的价值认同、守规意识、生活参与、个性品质等学科核心素养。给学生以明确、清晰的示范和导向,引导学生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辨别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抵制诱惑的能力。学生通过情境体验,实现情感共鸣和迁移,贴近学生生活,拉近课堂和现实的距离。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小学道德与法治

  自2021年起,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将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这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法治二字首次出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政治课程名称中。青少年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提出坚持从青少年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当今,法治成为每个公民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无论是作为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还是作为学生成长的素质工程,将法治纳入义务教育内容体系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主线和四个方面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三条主线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

  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本学科将三条主线、四个方面课程框架创造性地拓展为与儿童发生密切联系的家庭、学校、自然、社会四大生活场域,设置一个个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引领置身其中的儿童在四个生活方面学习、活动、提升,将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与儿童的生活有机融合,引导儿童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2.主题式情境教学

  主题式情境是指根据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者的年龄特点和原有经验,设置相应的融语言、声、文、图、像等为一体的、一连串的有衔接的子情境,构成一个有鲜明内容的,有教育意义的单元主题情境。

  主题式情境教学,源于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而主题式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主题情境的创设,营造一种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情境活动中进行体验、自主、合作、探索、交流、反馈、评价等一系列活动,来完成各项教学目标,并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

  四、课题研究目标

  1.梳理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适合展开主题式情境教学的内容,并加以归类整理和拓展,便于应用。

  2.形成小学道德与法治主题式情境教学的主要课型,并归纳若干教学策略。

  3.搜集并整理出小学道德与法治主题式情境教学中提升学生品格的典型案例,促进学生生命成长。

  五、课题研究内容

  1.小学道德与法治主题式情境教学现状分析的研究。

  通过调研、问卷和访谈等方式,对我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通过课堂观察罗列出本课程在理念、教材的理解和灵活运用上存在现象及问题归因,说明小学道德与法治主题式情境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2.小学道德与法治主题式情境教学的文献研究。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索引,采取集中统一学习和分散自学的方式进行文献研究和理论学习,探索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题式情境教学之路,将其转变为适合本校学生实践体验的真实的教育教学活动。

  3、小学道德与法治主题式情境教学实施的策略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重组

  教材作为相对稳定的教学媒体,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和滞后性是无法避免的。因此,需要教师依据我校德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重新设计教学思路,彰显教师自己的教学

  风格和个性。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拓展

  儿童生活的建构绝不能仅仅限于课堂教学。基于我校德育课程的培养目标,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基础,整合德育校本课程的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进行拓展,主要从开发社区资源、融合校园文化、整合学科资源、走进学生生活四个方面进行拓展。

  教学策略的研究

  采用课例研究的方式,通过课堂观察、课后讨论、教学反思、课堂重建等方式来总结和提炼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策略,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从而推动该课程的高效实施。

  4、小学道德与法治主题式情境教学中提升学生品格的案例研究。

  注重教学中对提升学生品格,形成学生道德智慧的研究,引导儿童去选择和建构有道德的生活及生活方式。形成基于学生实际学习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案例,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访谈、测试等科学方法,调查、了解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把握学生在主题式情境教学法的实施下学习的有效性,为课题深入开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学习、了解主题式情境教学

  法实施的前沿信息和实践现状,吸取成功经验,避免简单重复。

  3.行动研究法:在主题式情境教学法的实施的行动研究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创生,丰富理论,优化实践。

  4.经验总结法:通过实践、反思,归纳提炼、修正形成主题式情境教学法实施的课型范式,并通过开展宣贯、调研、教研活动、专题研讨、专题论文等方式使研究成果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七、课题研究的程序及成员分工

  课题研究的程序

  1.申报阶段

  主要任务:认真查阅文献资料,学习有关理论,确立研究课题,领会课题实质,提高对研究的认识和开展研究的水平;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组建课题组,申报课题立项;组织课题组老师认真学习课题方案及相关理论,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主要措施:建立学习制度,开展专题沙龙。

  2.实施阶段

  主要任务:开展课题研究,边实践边研究。

  主要措施:建立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制度,建立课题组交流平台,根据需要组织专题研讨,集中力量攻克难点。

  3.总结阶段

  主要任务: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成果,提出结题申请,进行结题。

  主要措施:课题组做好阶段研究和汇报活动;教师定期撰写专题论文;认真做好研究过程中的资料积累、整理、分析、归档工作。

  成员分工

  八、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提高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意识,学生能最大限度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认识,增强能力。

  2、教育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的整理和积累。

  3、完成道德和法治课的视频录课活动,积累感性材料。

  4、对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主题式情境教学的总结。

  5、在全面深入研究之后,对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论文,形成本课题的结题报告。

  执笔:

  二0xx年x月

篇五:小学道德与法治课题研究题目大全

  

  小学道德与法治科研立项题目

  1、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开放型研究

  2、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回归生活的研究

  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整合研究

  4、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视野下学习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

  5、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6、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前3分钟时政导入的研究

  7、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游戏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8、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感化教学研究

  9、初中《道德与法治》趣味板书作业对学生逻辑培养的研究

  10、创设生活情境,在情感共鸣中培育核心素养

  11、利用周边资源拓展教材内容的研究

  12、在情境中促进小学生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研究

  13、提高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的实践研究

  14、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运用案例学习的研究

  15、构建《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的案例研究

  16、生活案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17、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

  18、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绘本故事教学的研究

  19、角色扮演教学方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应用的效果研究

  20、新闻播报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的研究

篇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题研究题目大全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题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在当今世界,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视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话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品德与生话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生活性

  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二)活动性

  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三)综合性

  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

  (四)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教学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课程评价走向开放、多元,全面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品德与生活教育应当引导儿童在体验自身生活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在服务自我、他人和集体的行动中,学会关心、学习做人;在与自然以及周围环境的互动中,主动探究,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童年是一个蕴藏著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童年生活具有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它本身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

  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

  (三)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与行动。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和真实道德冲突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良好品德的培养必须在儿童的生活中进行。

  (四)让教与学檀根于儿童的生活

  三、课程设计思路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三条主线和四个方面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

  三条主线是:

  ·儿童与自我

  ·儿童与社会

  ·儿童与自然

  四个方面是;

  ·健康、安全地生活

  ·愉快、积极地生活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三条主线和四个方面交织构成儿童生活的基本层面.

  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它旨在使儿童从小知道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的生存的关系,为其一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打下基础。

  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它旨在使儿童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体验,初步懂得和谐的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发展主体意识,形成开朗、进取的个性品质,为其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打下基础。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自身的道德需求,也是社会的要求.它旨在使儿童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其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民打下基础。

  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是儿童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时代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引导儿童学会学习,发展认识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让生活更丰富更美好,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

  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本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挚爱生命,热爱自然。

  ·自信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

  ·喜欢动手动脑,乐于想象与创造。

  (二)行为与习惯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

  ·乐于参加劳动和有意义的活动。

  ·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身生活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篇七:小学道德与法治课题研究题目大全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题研究

  .

  本研究旨在探讨当代中国小学课程中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内容及其影响机制,认识小学道德与法治类课程的教育意义,以期找出更好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容或影响机制。

  首先,本研究将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分析,对各个小学道德与法治类课程的要求及其核心教育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掌握课程内容及其实施的实践情况。其次,将分析教育内容在学生心智发展中带来的具体影响,探讨教育类课程在学生道德素养、法律意识和政治觉悟方面带来的影响及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教师资源分配、教学方式等。最后,运用调查、实地考察、文献研究等方法,梳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操作程序及影响机制,提出可行的改进措施。

  本研究将有助于当代中国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找出更好的教育内容及影响机制,为青少年建立常识型法治观念、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培养未来公民道德素质,增强法治意识、尊重公平正义,促进中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建设提供有效参考。

篇八:小学道德与法治课题研究题目大全

  

  道德与法治课小课题题目

  道德与法治课小课题:如何提高法治素养

  一、引言

  法治素养是指一个人对于法律、法制、法治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在现代社会中,法治素养已经成为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法治素养既是对道德的要求,也是社会责任的体现。

  二、为什么需要提高法治素养

  1.促进公民的自我保护能力:法治素养高的公民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生活中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法治素养高的公民能够更好地遵守法律、遵循法律,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让社会更加公正、公平。

  3.推动社会的良性循环:提高法治素养可以引导公民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从而推动社会的良性循环。

  三、如何提高法治素养

  1.掌握基本法律知识:了解基本法律的内容以及法律适用的范围,这能够使我们更好地遵守法律。

  2.建立正确的法律观念:正确的法律观念是提高法治素养的前提和基础,法律观念错乱会导致行为失范。

  3.培养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是一个综合意识,涵盖法律权利意识、法律责任意识、法治精神等,只有培养好法律意识,才能真正提高法治素养。

  4.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丰富我们的社会经验,增强我们对法律的了解,提高我们的法治素养。

  5.多阅读法律书籍:阅读法律书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法律的内涵和外延,提高我们的法治素养。

  四、结论

  提高法治素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具体实践中需要我们多方面地积极探索和努力。只有通过长期的学习、实践和自我反思,我们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提高自己的法治素养。

推荐访问:小学道德与法治课题研究题目大全 法治 课题研究 题目